1. 首页
  2. > 百科 >

年度人气榜单盘点|短期投资恐震荡?长期投资穿牛熊!来看长牛公司宝藏基金经理……

来源:中国基金报APP

编者按:由中国基金报APP举办的“年度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于2022年1月21日正式落下帷幕!但对于优秀基金经理的关注和跟踪持续进行中。基金君将对六张人气榜单进行盘点,向大家介绍人气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方法论与最新观点。

不同于2021年开年的一片大涨,2022年开年,A股一路下行,投资者情绪低迷。但拉长投资期限,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同样经历过多轮大幅下跌的公募基金,仍然可以穿越牛熊,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较好回报。

站在当前时点,基金君盘点了近3年、近5年,各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公募基金盈利情况,公募基金整体赚钱能力依然显著:近3年大赚近4万亿,易方达、华夏、广发等13家公募巨头盈利超过1000亿;5年期盈利更是达到4.35万亿,穿越市场多轮牛熊转换,基金投资实现了长期赚钱。(详情请见:大赚4万亿!基金长期盈利榜单来了:易方达、华夏、广发、汇添富富国、南方等巨头领跑!)

在这些优秀基金公司中,有哪些管理人值得关注?

在本次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中,银华基金李晓星、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中欧基金周蔚文等10位基金经理,受到粉丝的热烈追捧。本期盘点基金君将和大家一起聚焦【长牛公司人气榜】。

银华基金:李晓星

李晓星,硕士学位。2011年3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董事总经理。历任ABB有限公司运营发展部运营顾问、集团审计部高级审计师等职务,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职务。

目前,李晓星在管基金9只,总管理规模达546.38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247.4%。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5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李晓星取得了226%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56.02%,年化回报达20.29%。(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在投资中,逆向投资、高抛低吸是李晓星惯用的技巧。他曾表示,自己管理的产品长期跟踪的股票有二、三百只,在组合里会出现五、六十只。而近1年来,李晓星代表产品的全部持股数量已逼近100只。

有关具体调仓操作,李晓星会对个股业绩、估值进行合理估算,在基本面不变情况下,进行逆向操作。“比如,我认为一只股票合理估值在20-30倍,越接近20倍时会买得越多,越接近30倍时会卖得越多。我们长期看好股票的仓位波动一般在一个点到三个点之间,性价比特别有优势时会买到三个点,短期涨幅过大会减到一个点左右,这是我对持仓股的操作。”李晓星如此总结自己的调仓理念。

回顾2021年,李晓星在四季报中表示,曾经作为万众瞩目焦点的核心资产,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关注度从趋之若鹜变成了门可罗雀;各大行业也表现不一,“硬科技”表现十分突出,消费板块则受宏观环境影响以及疫情的反复表现弱势。

但李晓星坚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二级市场是公平的,每一类的资产都会有自己的表现时间,优秀的公司无论大小,只要业绩持续兑现,最终都会被市场认可,只是时间的问题。

展望2022年,李晓星将其市场观点总结为两句话:“碳中和、稳消费,聚焦核心资产。”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

谢治宇,经济学硕士,2007年加入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历任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

目前,谢治宇在管基金4只,总管理规模达963.45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662.38%。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3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谢治宇取得了607.18%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85.05%,年化回报达25.0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据业内评价,谢治宇一直以稳健著称,他所坚持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即“寻找最具性价比的个股”。在考察一家公司时,谢治宇通常自下而上进行考察,他非常重视业绩成长性,以及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同时,谢治宇认为选股时应保持开放式的思维,不应该拘泥于某只股票是周期股、消费股还是新兴产业成长股。

作为一名注重安全边际,注重控制回撤,投资讲究均衡配置的基金经理,谢治宇多年来保持稳健投资,均衡取胜的投资特点,在投资中严格控制风险。他曾表示,“风险控制就是创造价值,我不会过分在意短期基金净值增长的高低,而在意基金长期投资管理创造的真正价值。”

关于未来投资,谢治宇在2021年四季报中指出:“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操作理念,主要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我们将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性价比的投资标的,同时关注长期发展方向上的优秀公司。”

中欧基金:周蔚文

周蔚文,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现任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兼事业部负责人。历任光大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

目前,周蔚文在管基金9只,总管理规模达924.53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376.22%。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06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周蔚文取得了959.73%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90.57%,年化回报达17.7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拥有超20年投研经验,周蔚文可以说是目前国内资历最深、投资时间最长、业绩最出色的几位基金经理之一。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周蔚文曾做过7年的研究员,且涉足多个行业,“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周蔚文表示,平常不太关注市场及各板块的涨跌,选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是他投资理念的三大要点。“三者要结合,一是选好的赛道,找未来两三年增长率较快的行业,希望从左侧出手,买到行业底部;二是从好的赛道里找好的公司,看增长速度和质量;三是看公司的估值,评估一个公司相对更长的价值,包括长期竞争力和成长性,对企业未来长期利润做估值。”

展望未来,周蔚文在2021年四季报中表示,综合考虑经济、资金、股市估值三大因素来看,A股市场未来一年有结构性机会。

对于投资机会,周蔚文指出:“未来将沿着‘好行业选Alpha,困境反转行业选Beta’的主线寻找两类投资机会: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行业,例如新能源、光伏、军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大部分估值偏贵,但其中细分板块的基本面将出现分化,我们将挑选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细分板块进行配置;”

第二类是困境反转行业,这些行业股价处于低位,短期经营有不确定性,但以两年左右的维度看,大概率经营会恢复正常,甚至比历史上景气年份更好,代表行业有养殖、餐饮旅游、传媒、地产等。我们将根据相关产业未来利润增长率、估值情况动态调整板块配置比例。”

汇丰晋信基金:陆彬

陆彬,硕士研究生,现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曾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助理研究总监。

目前,陆彬在管基金5只,总管理规模达349.21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333.52%。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9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陆彬取得了322.91%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85.56%,年化回报达72.8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尽管担任基金经理不到3年,陆彬已被公认为汇丰晋信基金的“新能源一哥”。在公司里,陆彬被大家戏称为“调研狂魔”。对于看好的行业或公司,他会亲自实地调研,也会与行业专家甚至竞争对手进行深入探讨。

对于投资理念,陆彬总结为2个“坚守”和3个“不”。首先是坚守专业的良心,其次,坚守投资应以企业为本,扎根到优秀企业中去。陆彬表示,将“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较高回报”放在首位,而不以战胜业绩比较基准为唯一目标。同时,“不搞投资主义”,不固守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或主题投资等风格或者因子主义。而是会尊重市场,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在投资方法上,陆彬使用自上而下,风险溢价模型和波动率模型。他表示,自己用风险溢价模型评估各个风格指数当前的估值水平,结合波动率模型动态评估市场风险收益比,判断指数大级别的向上或向下拐点。同时,自下而上,用PB-ROE行业配置和选股策略。

展望2022年,陆彬称:“我们主要看好三大领域:第一,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积极寻找其中竞争格局稳定,技术创新的结构性机会。第二,新材料和高端装备行业;第三,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TMT行业。”

华夏基金:郑泽鸿

郑泽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2012年6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曾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

目前,郑泽鸿在管基金3只,总管理规模达309.86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259%。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7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郑泽鸿取得了275.14%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108.51%,年化回报达33.87%。(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自12年研究生毕业后,郑泽鸿加入华夏基金。从研究员起步,郑泽鸿先后覆盖纺织服装、造纸轻工、电力设备、新能源,工控、机械等行业。

对于投资框架,郑泽鸿曾表示:“我个人一直遵循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去做穿越周期的持有。”第一步是自上而下去选择未来长期比较有空间的赛道;第二步是在选对方向前提下,再自下而上做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具体到投资理念,郑泽鸿称:“我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是,投资一定要建立在你的长期的认知上。你看好一个东西,是基于你长期的一个认知。如果你不把长期的问题想明白,短期的波动你就很难去应对。”

有关新能源行业,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郑泽鸿表示:“我们做任何投资判断,都要叠加周期的因素。比如,看三年,新能源是很好的行业,过去三年收益率很高,看未来三年,我个人也认为有较大收益率空间。但把投资周期缩短,比如看半年或者一年,因为静态估值在高位,参与者较多,完全有可能迎来波动或者短期跑不赢其他指数,就像 2021 年的白酒和医药行业。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个人建议投资者应该降低短期新能源收益率的预期,把眼光放长,摆平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波动。”

站在长周期角度,郑泽鸿指出,新能源长期空间依然很大,汽车电动化的过程刚刚开始,未来将进入加速电动化的阶段。光伏平价时代也将到来,在一次能源角度,光伏发电占比提升空间依然很大。虽然新能源短期股价呈现了一定泡沫化倾向,但站在中长期维度,行业仍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

农银汇理基金:赵诣

赵诣,工学硕士,现任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机械行业分析师、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目前,赵诣在管基金4只,总管理规模达421.54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355.93%。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7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赵诣取得了223.68%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91.67%,年化回报达28.1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尽管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不算很长,赵诣也通过近几年的投资管理经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能力圈,思考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同时,以更长期的维度来看待公司,不会特别在意短期的业绩好坏,更多的关注长期能否体现公司价值,以及能否提供稳定客观的收益。

对于优秀公司的选择,赵诣有四个标准。其一,选赛道。赛道的空间要广,周期要长,这样才有长维度的投资周期;其二,看公司。首先看这个公司是否行业龙头。其次,希望公司有自己的核心壁垒,即“护城河”;其三,看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层必须要有很大的格局和抱负,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其四,希望能够赚取公司成长的钱。这是基金经理长期创造持续回报的核心。

展望下个季度,赵诣在四季报中表示,对于光伏行业,目前来看,上游硅料价格开始出现松动,其余环节开始出现价格的下跌。从基本面来看,产业各环节之间继续存在博弈的情况,考虑到股价已经跑在了基本面的前面,在估值已经很高的情况下,性价比相对较差,只能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对于新能源车,仍然属于确定性和增长速度都是非常高的板块,整个电池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排产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一线企业的产能陆续扩出来,一季度排产仍在环比提升,不过考虑到进入明年,各环节产能开始陆续释放,供需的平衡也将开始陆续扭转,而对于今年转型新能源的企业也面临业绩兑现的问题,因此明年从板块的角度会出现分化,考虑到电池环节处于多应用共振的情况,因此需要选择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未来,将继续维持以新能源车电池及材料为主的配置思路,同时叠加光伏、军工、车规级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

南方基金:史博

史博,硕士。2009年10月加入南方基金,现任南方基金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权益)、资产配置委员会主席、境内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国际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公募业务协同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曾任职于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目前,史博在管基金5只,总管理规模达218.97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184.71%。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04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史博取得了173.71%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117.48%,年化回报达7.82%。(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关于个人投资理念,史博总结道:“就是喜欢优质公司、喜欢行业龙头,重视上市公司持续稳定的ROE水平、净资产回报率,投资过程中重视估值和成长性的匹配,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成长。”

具体到选股层面,史博称,会重点关注基本面主要因素,包括公司管理层、主营业务市场空间、公司当前收入、在行业中的地位、毛利率、净利润率、核心财务,并且希望把背后原因分析清楚,再结合公司自身发展以及产业趋势来判断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对于看好的公司是否会有波段操作,史博表示,自己是研究员出身,把握市场短期波动不是强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的可持续性比股票强,股票涨一段就会跌,但公司基本面发展趋势不会轻易改变,我更愿意用公司的成长来克服市场短期的波动。”史博指出。

有关未来投资机会,史博在四季报中指出,锂电池领域的增速一直非常快,但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供需和竞争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下游需求和中游产能的持续扩张,中游制造的潜在竞争格局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而上游的锂资源充分受益,无论是矿山还是盐湖的开发都需要一个周期,锂价上行动力极强,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此外,随着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整个风电行业将持续高增长,产业链上的优秀制造业公司有望在跟随行业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份额,抢占国际市场。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架构本身改变带来的投资机会凸显,如轻量化、半导体相关的零部件越来越多,同时软硬件“解耦”也使得原来的二级供应商有望向一级供应商角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本土优秀零部件厂商依靠更灵活的经营策略和更低的成本,越来越成为整车厂优先考虑的对象,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交银施罗德基金:郭斐

郭斐,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2014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曾就职于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高华证券公司,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分析师。

目前,郭斐在管基金4只,总管理规模达137.03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193.62%。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7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郭斐取得了155.7%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66.47%,年化回报达24.9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郭斐常被称为新生代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从业时间不到4年半,但事实上他入行已经有10多年了。郭斐的能力圈聚焦TMT,而TMT板块标的对基金经理个人研究能力要求较高,郭斐虽不是工科科班出身,但在从事行业分析师期间也积累了深度理解。

在产品管理上,郭斐较为偏好集中持股。以郭斐的代表产品为例,近3年来,该产品的持股集中度均高于同类平均水平,前十大重仓股最高占比曾达72.42%。

行业配置上,郭斐偏好电子行业。Wind数据显示,近3年来,郭斐对电子行业的配置有逐渐减配之势,但依旧是其第一大重仓行业。据郭斐代表产品最新披露的四季报显示,在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两只个股属电子行业,其中一只军工电子龙头股为第一大重仓股。

展望2022 年一季度,郭斐在四季报中表示,尽管逆周期的政策正在徐徐展开,当下需求的继续走弱以及依然高位运行的成本压力使得盈利下修的周期正在到来。“我们相信稀缺的、强劲的盈利增长前景是能够抵抗估值向均值回归的地心引力的有力武器。”郭斐称。

“在短期面对逆风的标的上,我们更关注企业超越同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否在增强;在仍旧景气的赛道上,我们对供给是否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保持警惕,同时更关注企业是否拥有孕育全新成长曲线的能力。在 4G/5G 代际之交、新能源革命已然启动、数据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到来的当下,我们认为科技成长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的主线。

郭斐继续提到:“同时,跳出科技成长的狭隘边界,以更包容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强者恒强的产业集中度提升、追求效率的工业化规模化转型、庞大内需支撑下的国产配套崛起共同催生了更多传统领域成长股的投资机遇。尽管我们没有全力去拥抱‘不能被时代所改变’的资产,我们相信那些致力于‘改变时代’的优秀企业以及勤勉尽责不负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终将创造更为丰厚的价值和回报。”

有关未来配置,郭斐指出,将持续挖掘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把握合适的配置窗口,力争为投资人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回报。

广发基金刘格菘

刘格菘,经济学博士,现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长投资部总经理。曾任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一部研究员、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经理、北京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目前,刘格菘在管基金6只,总管理规模达773.35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247.17%。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3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刘格菘取得了248.05%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137.52%,年化回报达17.8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曾有第三方研究机构评价称,刘格菘拥有扎实的宏观研究功底和系统的行业研究体系。他研究面覆盖广,擅长从宏观和中观出发,精选中长期向好的赛道,从而找到投资机会。

刘格菘的投资框架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定性研究未来一段时间内什么样的资产是比较好的资产;第二,微观定量研究,通过微观调研、专家访谈、数据研究,包括龙头公司经营状况调研等,从微观层面把定性选出来的行业进行量化研究,分析行业供需边际变化与竞争格局,判断行业的成长趋势,确定重点关注的行业;第三,根据行业供需格局变化,将公司分为效率资产和核心资产,并根据市场趋势调整配比;第四,在看好的行业中挑选出重点跟踪和研究的公司。

有关未来投资,刘格菘在四季报中表示:“2021 年年初,我们提出了‘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概念。展望 2022 年,我们对于这个方向资产的成长持续性、盈利增速预期依然很乐观:已经建立了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龙头公司,其企业家领导力、产业聚集下的先进制造能力等因素打造的“护城河”还在不断变宽,我们判断未来在光伏、动力电池、储能、面板、化工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方向会有更多的世界级公司出现。”

谈及未来操作,刘格菘指出:“资产配置依然以这些方向为主,我们将从供需格局出发,用产业的眼光去寻找优秀企业并伴随伟大企业共同成长,以期为持有人获取长期的超额回报。”

嘉实基金:归凯

归凯,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2014年5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成长投资策略组投资总监。曾任国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投资经理,先后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

目前,归凯在管基金9只,总管理规模达421.59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150.96%。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自2016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归凯取得了131.89%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57.01%,年化回报达15.78%。(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月26日)

作为嘉实基金成长风格的领军人物,归凯曾表示,在投资中,偏好具备显著竞争优势、业绩高增长、长期空间大、动态估值低的优质成长公司。“在价值投资中我属于偏成长风格的,我认为投资的核心还是企业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而不是估值的均值回归。”归凯称。

有关投资逻辑,归凯一直坚持“立足长期,寻找能够持续提升内在价值的好公司、好生意。”的投资理念。他曾表示:“自己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在投资时精选个股,淡化择时。”

从组合配置来看,以归凯的代表产品为例,近3年来,该产品的持股集中度一直维持在45%-60%左右。在归凯看来,这样的投资不会过于分散,适当集中。

对于近期的市场变化,归凯在四季报中表示:“投资是一场长跑,在当前时点,我们对主要持仓股票的质地和未来前景仍充满信心。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力争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卓越业绩。”

更多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中国基金报APP【英华人物库】详细了解~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