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上海市工商局自贸区分局网站(自贸区工商局办事大厅咨询电话)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龚正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上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预期目标?将推进哪些重点工作?哪些民生保障工作将影响您的生活?一起来看。


2021年工作回顾


  • 4.32万亿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低于年初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岗位63.5万个。


  • 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5.6%。


  • 94%


上海新冠疫苗接种有力有序,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94%,2200多万人完成全程接种。


  • 6部


2021年,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上海发布市政府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的决定,配合市人大出台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等6部专门为浦东新区制定的法规,并在2个条例中设置浦东专章。


  • 78项


过去一年,“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新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2.7%和62%。


  • 破2万


2021年,上海更加注重依靠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开工建设,张江科学城完成扩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落实,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高端通用图形芯片实现量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运行,8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神舟十二号、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保障有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结果全国领先。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


  • 831家


去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25.5亿美元、增长11.5%,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累计达到831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5家、累计达到506家。开通运行“上海号”中欧班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万亿元以上、增长16.5%。


  • 5.4万个


2021年,上海数字新基建有力推进。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5.4万个,推进双千兆示范应用超过700项。同时,数字标杆应用在上海加快落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培育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40家智能工厂,启动建设首批7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形成11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


  • 1000亿元


去年,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全面发力。制定“1 6 5”新城规划建设总体政策框架,50家企业总部、62家研发中心签约落户新城。91个民生重大项目、25项交通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两港大道快速化、崧泽高架西延伸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


同时,北外滩建设持续推进,世界会客厅项目于去年建成。桃浦、南大、吴淞、金山滨海等区域转型发展项目加快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1平方公里。


  • 120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行,12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8条省际对接道路建成通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水乡客厅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推进,83项重点任务全面实施。


  • 零感染


过去一年,上海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时刻警醒“下一个发生疫情的会不会是上海,如果上海发生、怎么控制住,如何做到上海尽可能不发生”,坚定依靠城市精细化管理、科技抗疫和精准防控,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牢牢守住了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底线。第四届进口博览会疫情防控实现零感染。


  • “双减”任务全面落地


过去一年,上海社会事业提质增效。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双减”任务全面落地。同时,启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高效、高峰高原学科等建设计划。上海还新增2个国家医学中心,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实施。


  • 全国第一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8.3%,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


  • 全球第一


去年全市重大工程投资完成1957.5亿元,增长14.6%,建成61公里轨道交通线,运营线路总长达到831公里、继续保持全球城市第一,开工建设8个轨道交通项目和高端船舶、新能源汽车等59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


  • 28万


上海“两张网”建设去年深入推进。一方面,全面拓展“一网通办”,接入服务事项3458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实名用户数超6195万,日均办件量超28万。


另一方面,完善“一网统管”架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建成投用,市城运平台汇集应用1150个。


  • 6.7万套(间)


2021年,全市完成90.1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筹措6.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定实施“沪十条”“沪七条”等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主要任务


  • 5.5%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 第五届进口博览会


今年,要精心办好第五届进口博览会,扎实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平台作用,巩固提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


  • 实现更多“从0到1”


今年将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好在沪国家实验室配套服务和硬件支持,配合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助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持续推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硬X射线、海底科学观测网、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项目建设。


  • 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上海方案”


今年将全力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


将着力增强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产设备、零部件、材料、设计软件等补链强链固链计划;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水平,推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攻关和产业化。


还将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


将瞄准产业链高端和核心环节,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拓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市场化应用,布局电子信息和民用航空、空间信息、船舶海工等高端装备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等特色产业集聚区。


  • 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今年要聚力更好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要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全面推进“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更好发挥“五大引领作用”。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商事登记确认制等改革。配合国家部门制定实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适用。


今年将在浦东打造一批功能性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支持推出更多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推动设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动态完善立法需求清单,积极配合市人大制定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 临港将建全球动力之城核心区


今年将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推动建设全球动力之城核心区;将全力支持、积极配合科创板深化制度创新,推动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将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24项重点协同深化事项。


今年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推进文旅消费试点,做大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品牌经济,促进世界级商圈业态和功能持续提升,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新建板块、乐高乐园度假区、邮轮旅游度假区。


今年要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安全软件等供给能力,建设一批大数据、区块链等开放服务平台 ,加快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启动建设虹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


  • 30个


要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数字孪生企业,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深化数字商圈、云上会展、洋山港智能重卡等场景应用。


  • 500家


今年要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闵行燃机、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增光伏装机30万千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500项,推动5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新增50家绿色制造企业。新投放3000辆新能源公交车,全面完成内河泊位岸电标准化改造。


今年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建设,整治河道140公里,建成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建设7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深入实施第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 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上海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筹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在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适时组建新的国企集团,推动一批国企实施股权激励。


今年要深化央地融合发展,拓宽央企服务保障“一企一方案”覆盖范围。


  • 55万个


今年要提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细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措施,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开展就业专项帮扶、职业技能提升等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同时,上海将全力做好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工作,努力办成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世界技能大赛。


  • 建儿童友好城市


上海将新增普惠性托育点60个,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此外,上海还将推进阳光助残工程,新增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38座、公共交通无障碍车辆1000辆。


  • 17.3万套


今年上海将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坚持租购并举,将建设筹措17.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精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