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银行强推证券开户(银行诱导开证券账户)


银行“强推”广告 用户吐槽“银行太热情,客户受不了”


事实上,银行的群发式营销渠道并不仅仅是限于手机短信,“清理电子邮箱中来自银行等方面的推销邮件”可以说是X先生每周的必修课。


广告信息不请自来


“8月份以来,我一共收到某股份制银行20条短信,其中有15条含有广告内容;还有2条通知短信,分别告诉我8月份信用卡账单已结清和9月份信用卡短信服务搬家至微信;实际与刷卡相关的提示不足5条,而且淹没在一堆广告中,还需要进行‘海选’和检索,十分麻烦”,Z女士因为频繁收到银行的各种推销对《证券日报》记者吐槽称,“银行太热情,客户受不了”。


Z女士展示给《证券日报》记者的营销短信内容可谓是十分丰富,关联着银行零售业务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贵金属销售、信用卡多项增值服务(旅游、交通、奢侈品)、消费分期、理财规划、手机银行等等。


L女士收到的推销短信则非常善于蹭热点。例如,娱乐圈的一场突然分手,传导至银行营销短信就演绎成“存钱就像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但也需用心经营!如何让它如恋爱般日日升温?给您支几招:短期闲钱可选择开放式T 0理财;长期闲钱选择中长期智能存款,分散投资理财或基金,兼顾风险及收益。篇幅有限,不能说得面面俱到,更多妙招,我有,你来吗?”


事实上,商业银行还不仅仅是通过短信向客户推销。“因为工作关系,我的邮箱已经使用了10多年,因此在办理银行卡时多次填报,现在每隔几天不操作就会堆集大量包括银行各类推销在内的广告邮件”,X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又不能简单地将银行拉入黑名单,毕竟一些有效的服务(例如消费提醒、电子账单、积分到期通知等等)还混杂在广告邮件中。


有银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由于客户办理银行卡通常需要完善身份证、住址、邮箱、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因此银行掌握了很多的大数据。过去,银行对这些数据不够重视,但是近年来,银行也越来越注意唤醒“沉睡”的大数据。


但是,从Z女士的感受来看,商业银行对于持卡用户大数据的使用显然也需要严格的边界: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对于客户的隐私保护;另一方面则是严控营销行为对于客户的打扰。


有用信息需付费获取


Z女士所关心的借记卡的账户余额变动通知在2012年之前,对于多数银行来说,都是免费的服务,如今则不尽然。部分大中型银行对于借记卡小额交易短信提醒服务费用,不同银行收费金额或许略有差异;而信用卡的大额交易短信提醒负责则设定了一定的交易金额门槛,目前多数银行选择了“500元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