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笑而止之曰终止的意思(笑而止之曰的而是什么意思)

一、之


1、人称代词,他(们),她(们),代人。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远看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③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中央。


2、代词,它,它们,代物。

①驱之别院。译文: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抬头观看它们(久了),脖子因此变僵硬了。


3、指示代词,它,指某件事或指示其它事物。

①操蛇之神闻之,译文:拿/持蛇的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


②闻之,欣然规往。译文:听说太守派人找不到桃花源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4、助词

(1)助词,的。


以君之力。译文:凭你的力量。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我单单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淤泥)。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何陋之有?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1)公将鼓之。译文: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


(2)怅恨久之。译文: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5、动词,到,去,往。

(1)辍耕之垄上。译文: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上。


(2)吾欲之南海,何如?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文:又暗地里派吴广到次所旁丛祠中。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送别杜少府去蜀州任职。


(5)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6)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等到到了集市却忘操之。


二、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可译为“在”

“到”“从”“向”“对”“给”等。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在兵败之时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在)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文:三次到草庐之中来看望我。(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青色是从蓝草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从)


(4)告之于帝。译文:向神话中的天帝禀告了这件事。(向)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文:对桓帝、灵帝没有不叹息痛恨的。(对)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给)


2、表被动,可译为“被”。

①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译文:我不能拿十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②人之食于虎,无怪矣。译文: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3、表比较,可译为“比”

“过”“跟……相比”等。

①苛政猛于虎也。译文:苛酪的统治比老虎更厉害啊。(比)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比)


③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译文:老虎的力气,跟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跟……相比)


三、以


1、介词,凭,靠;用,拿;按照,根据;因为,由于;把。

(1)何以战?译文:靠/凭什么作战?(凭,靠)


(2)以刀劈狼首。译文:用刀砍狼头。(用,拿)


(3)必以分人。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把)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按照,根据)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因为,由于)


2、连词

(1)表并列,可译为“并且”“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译文: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的人就多;险峻并且远地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2)表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来。


以光先帝遗德。译文:以便(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伤先帝之明。译文:以致损害了先帝的英明。


(4)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来”。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译文: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


(5)同“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译文:得到鱼肚子中的字条,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


3、动词,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四、其


1、人称代词,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的;她的;自己的。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稍稍点点头。(他,指陈尧咨)


(2)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译文:它打算钻洞进去,以便攻击他的背后。(他的,指屠户)


(3)惧其不已。译文:害怕他们不停止。(他们,指愚公他们)


(4)吾视其辙乱。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他们的,指齐军)


(5)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


(6)增其旧制。译文:扩大它的原来的规模。(它的)


(7)A、其夫呓语。译文:她的丈夫说梦话。(她的)


B、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译文:羊子终于被她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到老师身边完成了学业。(她的)


2、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的。

(1)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又前行,想走完这片树林。(这)


(2)其船背稍夷。译文:那船的底部稍平一些。(那)


(3)其一犬坐于前。译文: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前面。(其中的)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裕。(其中的)


3、副词,表反问,难道。

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译文:其如土石何?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大概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5、助词,表期望、命令,可译为“可要”“一定”

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一定/可要答应我。


五、而


1、表并列,可译为“又”、

“和”、“并且”、“一边……一边……”,或不译。

①中峨冠而髯者为东坡。译文: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有许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又)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译文:永州的郊外出产奇的蛇,长有黑色的底子和白色的花纹。(和)


③敏而好学。译文:聪明并且爱学习。(并且)


④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译文:小孩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边拍着小孩,一边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一边……一边……)


⑤溪深而鱼肥。译文:溪水深,鱼儿肥。(不译)


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有先后关系)

(1)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就)


(2)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才)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就消失了。(就)


(4)日出而林霏开。译文: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就)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了知识接着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接着)


(6)温故而知新,译文:温习旧的知识然后知道新的知识。(然后)


(7)启窗而观。译文:打开窗户观看。(有先后顺序,可不译)


(8)野芳发而幽香。译文: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有先后顺序,可不译)


3、表转折,可译为“却”“但”“但是”“可是”“然而”等。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出淤泥却不受沾染。


(2)千里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文:千里马常常有,然而伯乐却不经常会有。


4、表修饰,可译为“着”“地”,或不译。(“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文:河同曲智叟笑着阻止他说。(着)


(2)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纷纷地摆在前面的,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地)


(3)朝而往,暮而归。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不译)


六,为


1、介词,为,向,对;给,替;因为,为了。

(1)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不值得向/对外面的人说。(对,向)


(2)为天下昌。译文:向天下人发出昌导。(向)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给)


(4)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译文:替我祭奠望诸君的坟墓。(替)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不要因为在分手的路口,就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了手巾。(因为)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为了)


2、介词,被。

若为佣耕。译文:你被雇佣耕作。


3、动词,认为,当作,做,当,担任,刻,是,筑,成为。

(1)孰为汝多知乎?译文:谁认为你聪明呢?(认为)


(2)武陵人捕鱼为业。译文: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当作)


(3)以牒为械。译文:把木片当作器械。(当作)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译文: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吗?(做)


(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译文:陈胜,吴广都被编入强迫去守边的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担任)


(6)为宫室,器皿……译文:刻宫室,器皿……(刻)


(7)项燕为楚将。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是)


(8)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译文:(用土)筑台并在台上盟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筑)


(9)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译文:靠近岸边,水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大石,成为岩石。(成为)


七、者


1、代词,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的原因。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马能日行千里的,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粮食。(的)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人,是太守。(的人)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和容易的吗?做它,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容易了。(的)


(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生命也是我需要的,但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的东西,所以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的东西)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的原因)


(6)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啊!(的原因)


2、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断。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译文:陈胜是阳城人。(是)


②粟者,民之所种。译文:粟是百姓种的。(是)


3、助词,与“也”连用,表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是)


4、助词,表停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岁将近九十了。(表停顿,不译)


5、助词,用在数词后,可译为“种”“样”。

(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译文:这几样都是用兵的吕祸患啊!


(2)或异二者之为。译文: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八、何


1、代词。

(1)代词,什么。译文:何以战。凭什么作战。


(2)代词,为什么。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愁铲不平呢?


(3)代词,哪里。


君将何之?译文:您打算去哪里?


(4)代词,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可译为“把……怎么办?”


其如土石何?译文:况且把土石怎么办呢?


2、副词,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九、然


1、助词,地,……样子。

(1)杂然相许。译文:纷纷地表示赞同。(地)


(2)屋舍俨然。译文:房屋整齐的样子。(的样子)


(3)若听茶声然。译文: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的样子)


2、代词,这样,如此。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虽然)(如此,那么……)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而衰亡。(这样)


3、认为……是对的。

吴广以为然。译文:吴广认为陈胜对形势的分析是对的。


4、连词,然而,可是,但是。

风力虽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仅仅(只是)走路就会汗水流出来湿透背。


十、焉


1、人称代词,他,它。

(1)复到舅家问焉。译文:又到舅舅家问他。(他)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以便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这篇文章)。(它)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译文:况且怎么处置挖下来的土石呢?(哪里,怎么)


译文: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在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于之,可译为在其中)


(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不再有人从这里出来,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于此,于之,可译为从这里)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译文:父亲对此感到奇怪,便借旁边的人家(邻居)的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对此,对这件事)


(4)今吾子又死焉。译文:如今我的儿子又死于这。(于此,可译为在这里)


4、助词,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问,表感叹。可译为“了”“呢”“啊”。

(1)无陇断焉。译文:没有山冈阻隔了。(了)


(2)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呢)


(3)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译文:现在越国已经驯服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呢)


十一、则


1、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1)战则请从。译文: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你去。(就)


(2)然则何时而乐邪?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么)


(3)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仅仅走路就汗出浃背。(就)


2、连词,表假设,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法家拂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如果,假设)


3、表转折,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译文: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运到了却无所用。


4、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像。(就是)


十二、所


1、所 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译文: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的)


2、与“为”连用,构成“为……所”句式,表被动。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译文:只剩下敌船被火焚烧。(被)


3、与“以”连用,构成“所以”词组,……的原因,用来,用来……的方法,用这些来/用这来/借此。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用来)


(3)吾知所以距子矣。译文: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用来……的方法)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能的。(用这来,借此,用这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