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中山市康华路国税局(中山市地方税务局城区税务分局)





这张拍摄于建国三十年的中山全貌,中山在我小时候的印像中很小。一条孙文路由东至西从现在的人民医院到岐江桥,南北走向的有民生路、拱辰路、太平路、悦来路、民族路、民权路。




中山的今天,美吗?我想许多80后甚至70后和新中山客家人你们对中山了解有多深?如今的美,使昔日充满岭南水乡特色的石岐,已经变得荡然无存,这就是全国新城市建设的特色,不分地域千面一样。然而,自然生态的城市才是人类的归宿,经济发展换来了环境生态的破坏,不是人们想要的东西。




我父亲耗费了半个多世纪的精力,用相机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也许在中国并不多见。央视的一档节目,介绍上海一摄影人用相机记录上海的城市发展进程,但是他的记录时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而我父亲却在建国后就已经开始用相机记录着中山的城市变迁!




这本影集收录了我父亲所拍摄的近三百张中山环境的旧照片,而这些照片是他老人家花了半个多世纪拍了近千张照片中所调选出以环境为主题的照片,人文部份图片基本没有选入其中。其目的就是想让年轻的一代人了解中山、爱上中山!



烟墩山是中山的象征。但在60年代初还是荒山一个。







岐江桥早使用两只木船将中间连接而通,后多次重修,今年又再一次重拆新建。





当你站在西区天桥附近,你可能没想到50多年前是这个样子。



也许你没想到当年的汽车站是这个样子,它就是现在富华酒店对面的新商业中心的工地,






人民大桥亦即是现在的中山大侨



昔日的南洋式建筑在岐江河边另有一种情趣,可昔河边一带的建筑以经荡然无存。





想当年岐江边上有很多水上居民草房,每到秋冬干燥季节,当我们听到救火车的叫声,也许这里又是火烧连营数十米。





岐江边上的岐江酒家是当时中山最大的酒家,可昔在80年代因为新年的烟花燃放引爆了烟花档口造成大火,将酒楼化为灰烬。



获奖的岐江公园就是当年的粤中船厂



以经很多人不知道西郊公园这个名字,它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富华酒店。



西山寺是中山最古老的名寺,原来西山为中山望族毛研陆所有。寺分孙文路、太平路两个路道进山,太平路的要经早年的太平市场而上,该门楼就是在位置。原山上有六角亭和大方亭,并有民国建宋庆龄题字的中山图书馆建筑,后因管理者为防盲流留宿于此,将六角亭和大方亭拆除,中山图书馆亦变为僧侣的斋堂。



“仁山”对现在很多人来说已经知道的不多,这个露天广场对我来说记忆尤深,看电影、批斗会、宣判会大多在此召开。其中有两排平方展馆,我们称之为山神庙,亦可以说是中山的美术摇篮之地。



有岭南水乡之称的中山,市内河涌交流,之美可比苏州。九曲河便是其中一条,清澈的河水每到夏天吸引了多少俊男在此游泳。可惜后来环境的污染使河水慢慢变质。而我们的当政者没有从根本上去治理,而是一盖而之,因此变成了现在最大的臭水沟。




中山公园是中山的象征,山上有明代建造的塔,从孙文路大庙下有此台阶上山,清幽而雅。半山上有一苏联式的红楼建筑人民大会堂。后不知何故,也许当政者头脑发热,要在山上开通一汽车道将南北走通,清幽的气氛在不复在,红楼亦因此而拆,实在可惜!



现在人民医院门口马路中央的大榕树有多少人知道原来是这样的



花了多少人力在烟墩山上建起的灯光球场,因为当年建路而拆,真有劳民伤财之感!



现在的华侨中学初中部,有多少人知道原来是这样的



华柏路与民族东路交汇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还是哪个样,你知到吗?





民族路的工农兵饭店在当时可为上档次的啊!



有谁猜到兴中道市政府的位置原来是这样的。



你知道那棵榕树在那吗?就在兴中道国税局的背后。




没有谁会想到现在的一中高中部与技师学院,中国移动中山总部、博爱路的位置是那么田园风光的!






现在的孙文公园就在图片的上方山丘上。





美吗?现在雍景园、兴中体育场、恒信花园一带。





看到草料场,让我想起水浒林冲风雪山神庙的场景。有多少人知道当年中山亦有如此美景。







你知道吗?这里就是现在南下新码头的地方。





中山新地标大厦“利和广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还是那个样。






中山旧有七星伴月之称,故有七星初地、月山公园。老安山真的原来有山有塔,70后的人可能知道的也不多。






水乡之美美在中山,张溪的河是那么美,但也逃脱不了覆盖的命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信新都汇背后的步行街一带还是那个样,如此的乡间美景何处寻。





康华路、东明花园、石岐区政府、恒基花园、石岐中学、沙岗墟一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还是那个样。岁月的变迁只留下左边的碉楼还健在。





有谁想到,以前中山去广州坐车要过五次这样的渡车船。





基本上每隔十年我父亲就会拍一张中山的全貌,以此来记录中山城市的变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