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什么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中人(基本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

社保“中人”,本意指的是处于“中间”的人。什么“中间”呢?是处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中间。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很多次。1951年,我国开创性的设立了《劳动保险条例》,1957年又全面实施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建立了退休制度。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又对于工人干部的退职退休问题作出了明确。真正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是国有企业1986年10月实施的劳动合同制改革,劳动合同职工人的养老实施社会保险制度。


1986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的模式是新入职的职工采取劳动合同制,缴纳退休养老基金;之前的固定制职工采取老办法,退休费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只有新人和老人之说,你是新人就按照新办法处理,你是老人就按照老办法去做。



可是在1991年,国营企业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原先不用缴纳的原国企固定工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了。但是,这对于养老待遇来说还是没有变化的。有关的退休待遇依然是跟退休前,本人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相挂钩。本身这样的制度就存在很多的漏洞。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将私营、外资、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纳入,因此,养老待遇的计算模式必须要进行完善。


直到1995~1997年,国家推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明确,对于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实施过渡性养老金。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出现了中人



老人,指的是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就办理了退休的人员,而新人是实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并于未来办理退休的人员。中人指的就是之前参加了工作、未来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区别,主要是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实际上由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没有企业年金等待遇,因此过渡性养老金相当于这两部分待遇的补偿。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2014年10月,国家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时的划分是:


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前并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称之为“老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拥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并退休的人员称之为“新人”。


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参加工作并于实施以后退休的人员,才是真真正正的“中人”。中人最主要的特征,是拥有2014年10月以前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更加复杂一些。为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新办法和老办法的平稳过渡。国家对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退休的中人,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进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按照规定计算养老待遇。


对于202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中人,要全部按照新办法待遇计算公式来计算养老金了。


至于新人退休的养老金待遇,主要是以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主,职业年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慢慢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积累就能够替代过渡性养老金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