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上海一九四三吉他指弹(上海一九四三吉他指弹谱)


“生命不息,笛声不止。” “愿为人民吐尽丝。”这是一代“笛王”、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生前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生践行的诺言。


昨天是陆春龄百岁诞辰,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其家人决定将陆老的125件艺术档案捐赠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此告慰、纪念和缅怀父亲。 “父亲生前常对我们说: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陆春龄。’捐赠这批档案,就是以实际行动感恩党的关心和培养。”长子陆星毅说。


一生践行“笛声寰宇、毕生为民”的艺术追求


陆春龄是20世纪中国笛乐的一代宗师,他不仅整理改编了《鹧鸪飞》 《小放牛》 《中花六板》 《行街》 《梅花三弄》等传统名曲,还创作了《今昔》 《喜报》《江南春》 《奔驰在草原上》 《普天同庆》《月下思亲人》以及笛子协奏曲《练兵场上》、巴乌独奏《节日舞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作为上海民族乐团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和传承者;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他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孜孜不倦地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他还是我国灌制唱片、录制音带最多的笛子演奏家……


此次捐赠的档案中,82件奖杯奖牌和证书聘书是其卓越艺术成就的有力见证。比如,1986年被授予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2004年被授予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等等。其中,一张金光闪闪的唱片格外醒目,那就是1989年陆老改编的传统乐曲《鹧鸪飞》被授予首届(1949—1989)“中国金唱片奖”。 “中国金唱片奖”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的权威性大奖,兼具学术性和艺术性。


陆春龄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这源自他始终坚持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演出。从此次捐赠的不少照片中可以看出,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常常到矿山、医院、农场、街道里弄、部队、高原雪山采风和演出。陆老珍藏着一本1943年毛主席著、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文艺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他为这本书制作了精致的包装盒,盒盖上写道: “一九四三年版陆春龄藏本”,并盖有陆春龄圆形红印章。书中毛主席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陆老一生亦是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笛声寰宇、毕生为民”的艺术追求。


“人民音乐的文化使者”,笛声征服了10万观众


此次捐赠的125件艺术档案中,有16支陆老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笛子。比如“法国三孔笛”,1955年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法国访问演出《马赛曲》等曲目;再如“D调苦竹曲笛”,1962年在上海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演奏了湖南民间乐曲《鹧鸪飞》等曲目,毛主席听了很高兴,特地走过去与陆春龄握手致谢;又如“英国六孔竖笛”,1986年在上海城隍庙九曲桥湖心亭为访问中国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演奏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


“这批档案真实反映了陆老的艺术人生轨迹,对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尤其是笛子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表示,陆老的这些档案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是值得学习推崇的精神财富。入藏后,该中心将进行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形成实体与数字化双套档案,更大地发挥其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