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广西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网站)

今年1—9月,全广西新登记市场主体62.1万户,日均有2300户市场主体在广西“出生”,新设市场主体增加就业岗位240万个。广西用一系列务实举措,给了企业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保企”


在疫情冲击下,很多市场主体的运行受到影响,“信用指数”降低甚至出现负值。


据广西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军介绍,广西市场监管局在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方面,率先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试行办法》,对企业因失误等偶然、轻微行为导致的失信问题,允许企业改正错误、重塑信用、恢复经营。


“办法出台以来,共为355户严重违法失信名录企业、7.9万户经营异常名录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使企业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刘军说。


不仅如此,对监管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广西市场监管局不是采取简单的处罚,而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现和整改问题,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


打通政银企融资渠道“活企”


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广西市场监管局打通了“政-银-企”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融资1609.57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急需的“活水”:


通过股权出质,将企业的“死股权”转化为“活资金”,共办理股权出质2290件,实现融资884.22亿元。


通过动产抵押,将企业的“死物件”转化为“资金流”,共为各类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337份,担保主债权数额720亿元。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将企业的“知本”转化为“资本”,共办理专利权、商标质押融资5.35亿元。


“我们餐饮这行,客流、人流特别重要。今年的疫情,大家都待在家里自己做饭吃,没有人出门。看着每一天,资金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花出去没有进账,我心急如焚却一筹莫展。” 广西南宁市鸿雁鹅庄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覃红集告诉记者,通过政银企对接,我们争取到了23万元的贷款,有了金融的支持,企业得到了继续维持运转的机会。政府一系列的货真价实的金融帮扶措施,给我们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让我们企业的资金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同时也让我们恢复了信心。


搭建优质认证平台“强企”


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作为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的作用,可以让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产业提质升级,走国际化的生存发展道路。


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质检院”)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达成互认,共同打造“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通行”的国际化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了广西企业申请国际化认证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帮扶企业取得国际高端认证,助推广西企业优质产品走出大山,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


在广西质检院院长李暄看来,以认证证书为“通关护照”,整合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超市化”一站式的服务,充分满足各领域企业的检测认证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从前广西企业申请国际化检测认证需要送样到区外,等待3~4个月才能拿到证书,现在把样品送到广西质检院,只需要15天就能拿到证书。” 广西轩妈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拿到了该证书,在参与今年“生活节”活动期间,产品订单增加1.3万笔,销售额相较日常增长了122%。


刘军表示,今年广西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帮扶180家企业共202款产品取得香港高端品质认证。高端认证不但带来高质量,还带来了高销量和高溢价,广西取得优质认证的企业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新增产品附加值15亿多元。


此外,据自治区营商办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广西企业开办指标得分相当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190个经济体中的第7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