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混凝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混凝土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哪类)


几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身边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学校里面叱咤风云,但在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状况——迷茫


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行业、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岗位,以至于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停辗转于高楼大厦之间,却只有少数人进入理想的公司和岗位。


直到工作后,很多人仍然以为:


不管在哪里,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财富自由。


但现实比这残酷多了:


一个从事制造业的毕业生,每天努力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线工人,工作兢兢业业,月薪五千。十年后成为部门经理,年薪三十万,但却没能积累自己的人脉,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几乎快到了职场的天花板;


而一个毕业就从事金融的毕业生,一毕业面对的就是资产几千万、上亿的社会精英,每个月努努力就是年薪百万,靠谱一点自己出来创业,各种风投跟着进来;


职场的进阶,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大多数时候,初入职场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人生本来就是一条走弯路,我们应该享受这个过程。


但我想说的是:走弯路的过程,其实一点都不酷。


如果一个人从毕业就一直在走弯路,最应该怪罪的不是命运,而是自己。


因为所有的弯路,其实都是对于职业缺乏系统的认识和规划造成的。


这些弯路,如果能够在大学毕业前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准备,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但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的时间,都太晚了,包括我自己。


我是学土木工程的,大学四年成绩优异,社团成绩也算不错,但却在找工作的时候犯了一个大错误。


当初我跟很多同学一样,明明知道自己以后工作需要去到偏远的地方、需要跟钢筋混凝土打交道、需要彻头彻尾成为一名搬砖狗、而且还要面临行业逐渐下行的悲惨,但总觉得自己学了四年的土木工程,不能浪费这四年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国家电网、美的和中建五局的offer中,选择了最后一项,成为了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


直到工作一年后,我才幡然醒悟: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在专业之内,而不是主动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可能性呢?


要知道,上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在于积累了多少的专业知识,而是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建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所以,那一年我辞职转行,投身互联网,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收入翻了3倍。


自那以后,我开始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帮助那些仍在迷茫当中的同学,通过分析他们自身优势、职业经历,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职场潜规则,给到他们合适的发展规划和建议,一年之内帮助了上千名同学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他们当中,有的人一毕业就拿到了独角兽管培生的offer,甩开了同龄人一大截;有的人鼓起勇气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一年之内就实现了升职加薪;有的人从传统行业跨界到人工智能,年薪30W ......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影响,开始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而不再是局限在“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里。


而我也把所有帮助他人的经验,总结成了一套详细的职业发展方法论,帮助了5000 人走出迷茫 :




一、分析自身性格,了解自身优势

在备受斯坦福大学推崇的九型人格专业测试中,人的性格被分为九种类型,每种性格有其对应的性格特征和优势。


选择自己的优势方向就业,成长速度事半功倍;而选择自己的劣势方向就业,可能很容易被职业拖累,甚至会怀疑自己。







例如,3号成就型性格的同学,天生就适合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例如:创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者…


这类人有很强的胜负欲和野心,如果把他安排到一些按部就班的岗位上,不仅不能发挥价值,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建议你在工作之前,提前做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评,先了解自己,才能更高概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快速实现升职加薪。


点击文章尾部链接,进行九型人格专业测评


九型人格官方授权的,测试完成后可自动评测你的性格属性和能力优势,并结合现状给出职业推荐。


二、分析自身技能和专业优势

尽管现代社会下,就业方向和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普遍存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投简历、面试,这完全是对宝贵求职时间的浪费。


与其这样,不妨留下一点时间分析下:


  • 你在过往学习的过程中,学过哪些专业课程,目前哪些岗位能够用得上?
  • 你的过往经历中,自己的哪一项技能或者能力比较出众,可以让自己在这个方向上更容易脱颖而出呢?






结合自身的特长,框定一些工作范围,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眼界。




三、快速了解行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

在前两步,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自己适合哪些工作,但是却没有区分行业。


就好比:


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都有人力资源岗位,那你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选择哪个行业的人力资源岗位好一些呢?


毕竟,当你进入一个行业之后,几乎所有的人脉资源、技能、对岗位的掌握和熟悉,都会在这个行业内部,要跨界到另一个行业去,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学习,非常不划算。


所以,一定要在找工作之前,从各个行业之间,选择出自己想去的行业,然后把求职机会锁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的行业被分为这样一些种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H 住宿和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按照目前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行业规模:能源、房地产、建筑、金融、信息技术都是目前的主要支柱行业,也是为国家创造GDP的一些主要行业。


这些行业整体规模较大,业内知名企业非常多,人均GDP和薪资也更高。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业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晋升前景。所以,如果对钱比较看重,希望挣大钱的同学,我优先推荐去这些行业发展和奋斗。


另外,国家统计局、各大招聘网站每年都会发布行业薪酬报告,通过这些报告,也能印证以上结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可以看到各行业平均薪资



虽然平均薪酬并不能说明个体情况,但也能反映一个大的概率,选择平均薪酬更高的行业,发展成功的概率肯定会高一些的。


根据2019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看,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


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平台,每年都会发布就业报告






四、在行业里,如何选择公司和岗位

我个人的建议是:优先选择岗位,其次选择公司。



在同一个公司,不同岗位之间,发展速度、负责事项、薪资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甚至连同一个岗位不同年份入职的都有差别(所以,一般入职的时候,都会签一个保密协议,禁止大家讨论各自的薪资)。


(1)在选择岗位时,应该怎么选择呢?


首先,肯定是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自身优势,毕竟我们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成长速度会快很多;


其次,在选择岗位时,一定要遵循一个核心原则:优先选择核心岗位。


什么是一家企业的核心岗位呢?


虽然在各种报告中,认为企业的不同岗位实际上都是非常公平和公正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不可能有这么科学的体系存在,一定会存在有的部门僧多粥少,有的部门则是晋升机会非常多。


所以,尽可能选择一家公司的核心创造价值的部门,一定是有道理的。


例如在华为,大家都知道华为非常重视研发,另外华为是客户导向型企业,营销和销售非常重要,所以,如果你选择进华为,在岗位选择上,肯定优先以这些部门的岗位为主。


同样的,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其实真正创造价值的就是市场、运营、研发部门,其他部门是作为辅助的角色存在的,虽然大家同一年进去,但是有可能3年后,市场部的同学已经是经理甚至总监了,而人力资源部的同学还是一个主管。


这种落差,是在企业内部真实存在的。


(2)如何判断一个岗位,是否属于一家企业的核心岗位呢?


其实很简单,一般做消费者(就是把东西买给消费者的)的企业,营销、产品、研发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以技术或者服务为主的企业,销售、运营和研发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当然,实际企业过程中,还要看高层管理者的出身:


比如,营销出身的总裁,一般会更关心营销部分,也会优先提拔营销的干部;研发出身的总裁,一般也更关心产品研发,优先提拔研发的同事。


所以,在看一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时,我们最好详细了解一家企业,然后优先选择在内部权限较高、晋升机会更多的岗位。


在选择公司时,并不是大公司一定就好,大公司制度完善,晋升透明且按部就班,每个人都只是公司运作中的一枚螺丝钉,未来跳槽、升职加薪的路线会很稳定,适合大部分同学选择。


去不了大公司的同学,建议优先选择已经融资的创业公司,你会承担很多风险,但如果选择了合适的行业,有厉害的人愿意带你,你的成长速度会非常快,甚至有机会拿到公司的股份。


当然,职场的成长仅仅依靠这一套方法论是远远不够的。


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能够让每一个职场人,都找到自己热爱一生的事业。


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也会一直努力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