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新庄租房(南京新庄附近房源)



【节目导视】


扶贫先扶心,脱贫先立志。(同期:来了以后,可以说让我震惊。)


昔日“空壳村”今日“示范村”。(同期:新庄真正成了新庄了。)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新庄变形记》。


【解说】西吉县,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的贫新庄困县,肩负着宁夏最艰巨的脱贫任务。新庄村,西吉县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约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元明不会忘记三年前的那个早春,那是2017年3月,刚刚圆满完成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姚磨村的驻村任务,就接到了要赶赴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元明


来了以后,可以说让我震惊。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的凌乱、贫穷,这是首先印在我脑海里,那么这些事情其实通过初步的调研走访,(贫困)真正的原因,在人方面,在思想上,给我的感觉就是群众没有发展的动力,没有目标,他就感觉找干部要、找政府要,等着送。


【解说】在这个尴尬的开场中,王元明开始了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路。然而,他要面临的考验远不止这些。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房源主任 袁清玉


当时王书记来的时候,村民找到村上说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好像是镀金来的,不太信任,办个事情可能也会推三阻四,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解说】矛盾集中爆发在6月份,一场大雨把村口的道路冲毁了,村民聚集到村部,希望王书记要钱修路。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元明


群众就是以这个路断瘫痪(为借口),从中想着一方面给我们出难题,另一方面看通过我们去掏钱修路,他们能不能挣点收入,仅仅停留在这方面。


【解说】面对村民“要钱修路”的要求,王元明拒绝了,他坚持“自己的路自己修”。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元明


我们自己的路,要靠我们自己修。随即我们就趁热打铁叫群众参与到我们劳动当中,不到五小时,我们群众组织起来附近,就对道路进行了修缮,修得是相当结实。修路这件事让我很感慨,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要激发群众的房源脱贫意愿,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提升脱贫的能力,不能等、靠、要,扶贫扶志,人是决定因素。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主任 袁清玉


老百姓也就对咱们的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都有了相当的信任,咱们的第一书记给老百姓办实事。


【解说】针对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发展信心不强、动力不足等问题,驻村帮扶干部坚持扶贫先扶志,以“路边会”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民族团结大讲堂等活动,从思想上、源头上解决问题。


【现场】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元明


现在咱们村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容易,当年来咱们开第一场路边会的时候,大家啥脸色、啥情绪?不知道干啥。3年以后今天牛养起来了,草种起来了,车也买上了,这个时候不要松劲。


【解说】路边上、家门口、活动场,都成了会场、课堂、讲习所。半年时间里,新庄村召开“路边会”60多场次,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解开了干群之间多年的心结,使村风民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租房。同时,村里还通过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和素质。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元明


通过这些我们感觉群众从思想上行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时在一起讨论、探讨怎么发展怎么致富的场面、氛围更浓了,所以说我们当时一看时机也成熟了,我们就大力培育发展草畜产业,取得了成南京功,效果非常显著。


【解说】入户调研时,王元明发现不少农户都种地养牛,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生活依然困顿。于是他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动员引导大家科学发展草畜产业。在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下,村民们开始学着种植青贮玉米,养起了西门塔尔优质肉牛。


袁宝成家有8口人,一家人要吃饭、孩子们要上学,经济压力曾一度让他愁眉不展。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王元明的动员下,袁宝成种了40亩青贮玉米,还用政府给的5000元补贴建了青贮池,贷款养了十多头牛。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袁宝成


“我这个家庭人口比较多,劳动力少,但新庄村能把我扶持脱贫,全村人都能脱贫”。这是我跟书记开的一句玩笑话,我想看书记啥反应。结果书记说你干,国家政策有,只要你好好干,相信只要你一步一步往前干,以后的日子一步一步会更加好。


【解说】靠着养牛和种草,袁宝成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2018年底,他家顺利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全村第一批脱贫出列的家庭,还先后被村里和县里评为“脱贫光荣户”。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袁宝成


得到这两块奖牌,得到了村上和县上的认可,对自己的鼓励也特别大,以后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是要一步一步往前干。


【解说】随着4000亩薯玉套种基地、1000亩特色产业基地相继建成,新庄村种植青贮玉米等饲草作物9000亩以上,实现了产业结构大调整。牛存栏量从2017年初的677头增加到2174头,翻了3倍多。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发展草畜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在闽宁对口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村里还建起了水暖炕加工车间、服装加工车间等,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48岁的马秀珍之前一直在外漂泊打工,工作家庭难兼顾。现在,她是村里新建成的服装加工车间的一名领班,和10多位姐妹一起,变身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马秀珍


到县城上班新庄还要租房子,还要搭车,在村子里(上班)就是好,家里也能照顾上。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妇女主席 李学梅


过去她们只守着家里的娃娃,在地里转,而不往外面看,通过培训她们自己也掌握了一些技能,刺绣、编织这一类的,解决了就业问题。


【解说】现在,新庄村已形成种植、养殖、劳务三大支柱产业,有机肥转化扶贫车间、农机综合服务公司等实体陆续开张。昔日“空壳村”发展到目前年收益20多万元的“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近万元,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8%降到0.45%。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马国林


我们现在路、房都变好了,路灯都拉上了。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袁肃


小的时候山上白白的一片,啥都没有,从我记事起山上就没有长过这么长的草,这两年你看山上的草长得有半人深。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袁贵宝


养牛的人现在也多,种农田的人也多租房。以前打麻将的多,现在打麻将的没了,搞文艺活动、打球的人多。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村民 李建东


以前新庄多半是土房土窑,现在危南京房改造后全部是红瓦房,原来的路是土路,现在改成硬化路了,公交也通上了,各家各户的动力电全部通上了,新庄真正成了新庄了现在。


【同期】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元明


这几年扶贫确实是感触很深,我们扶贫干部怎么样去认识理解我们驻村工作队这个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很扎实的作风,为民的情怀,你要住下来,要扎下去,要走到农户家里,走到群众心坎上去,这是我们扶贫干部必须具备的。


制片人:李杰


编导:李畅


记者:刘海 卢鹰


配音:王若凡(实习)


统筹:王健


监制:张平锋


出品附近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