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大排档怎么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没有实体店怎么办食品经营许可证)

得益于“一店一码”,市民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怎么办,就能详细获得食品经营信息。林洛峰 摄


在佛山市三水区新动力广场一家餐饮店内,墙上公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位置上,一个蓝色的二维码格外醒目。市民只需用手机扫一扫,该店的行政许可信息、量化等级、食品安全管理员证书、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各类食品安全信息一目了然。


撰文:林洛峰


消费者的“千里眼”▶▶食品安全信息“一键获取”


西南街道是三水中心城区,三水区过半食品经营户集中于此。今年,西南街道在三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南分局原有的微信公众号“西南市监”上进行系统二次开发,打造“一店一码”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和监管微信平台,赋予每个食品经营户唯一的二维码,后台对接部门的食品经营单位数据库,自动生成各经营单位的基本信息。


通过平台的“信息公开”模块向市民提供只读式的食品经营单位信息,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店铺二维码,便可一键获取经营单位的店铺名称、位置导航图、工商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信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量化分级、从业人员健康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记录、投诉举报电话等11项信息。


据了解,在没试行食品安全监管二维码工作之前,食品安全“两图两档两公开”都是纸质版,消费者能看到餐饮店贴在墙上的信息仅仅是一部分。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将成为消费者的‘千里眼’。”三水区市场监管局西南分局常务副局长莫兆军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如发现一些涉及到店面卫生等问题,或者是有消费者觉得需要投诉的其他情况,都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取投诉方式,将反馈信息告知后台监管人员,市场监管部门就可以及时跟进处理。


经营户的“食品身份证”▶▶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一键落实”


目前,西南街道辖区2080个食品经营户已完成赋码和数据采集工作,4000多个食品经营户将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三水区白坭镇、大塘镇也相继推开“一店一店码”模式。其中,白坭开发应用的“食安e档”,正逐步向当地700多家经营户推广;目前,大塘镇已在辖区内大布沙、建设路片区140多户食品经营单位,包括大排档、小吃店、士多店等建立了二维码监管模式。


在经营者层面,平台的“经营者端口”模块向经营者提供食品安全自查情况等信息的录入功能。经营者通过登录系统界面,可将食品安全自查表、进货查验记录、整改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以图片形式上传至系统保存,解决经营单位因进货票据等纸质材怎么办料容易丢失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难点,确保经营单位食品安全档案有迹可循。


“以前使用票据存档,容易丢失并且查看不便。”白坭镇店一家商店负责人梁女士表示,“一店一码”经营模式高效便捷,她只需要20分钟左右即可学会使用系统,平时一般只需3—5实体分钟,就可将数据上传。而且操作过程完全“傻瓜式”,只要食品会使用手机,会使用微信,会上传图片就可以熟练使用。


大塘镇某大排档负责人林先生表示,随着“一店一码”模式的推广应用,他时刻鞭策自己和同事,要求大家更加注重卫生,比如工作时每个人都要带好口罩和帽子,食材要放好,厨余垃圾要及时清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监管员的“紧箍咒”▶▶食品安全监管许可证“一键留痕”


“‘一店一码’模式强化了行业自律和企业责任感,也增强了公众监督力。”三水区市场监管局常务副局长经营李一奇表示,针对基层监管对象复杂、监管工作任务繁重、监管人员相对不足等难点问题,借助“一店一码”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和监管微信平台,监管员也有了更好使的“紧箍咒”。


如今,监管人员通过平台的“监管端口”模块登录系统界面,可查询店铺监管信息,上传检查表、责令实体整改文书、抽样检验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投诉处理记录等22项日常监管材料并及时跟进店铺落实整改情况,系统可自动生成完善的电子监管档案并提供统计、导出功能,实现监管档案电子化,监管痕迹永久保留,让“工作留痕”不再成为基层监管部门的“痛点”和“堵点”。


三水区市场监管局白坭分局副局长李晓东举例说,店铺负责人按照要求上传店铺内拍摄照片后,后台监管人员还能根据图片没有信息发现店铺存在问题,通过“监管端口”通知店家进行整改,该线上互动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监管员、协管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随着食品安全“一店一码”的铺开,还能大排档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区域性、行业性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


李一奇表示,打造“品质食品放心市场”工程是今年三水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其中一个重点是建设食品安全智慧大排档监管平台,实现食品安全溯源、智慧协管、食品快检等功能,“一店一码”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和监管微信平台作为智慧协管的重要组成,接下来将覆盖更多食品经营单位,进一步开发、完善模块功能,使之成为监管部门与食品经营者、群众信息共享与在线交流的平台,推动形成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快评


将平台功能用到实处


人人参与


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


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实践证明,单靠政府部门监管难以从没有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只有构建起政府监管、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努力在食品安全领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许可证、人人享有”的氛围,才能确保让社会大众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