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昆山华东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华东集团)

澎湃新闻记者 邵文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国创中心”)于10月16日正式成立。其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以“产业赋能、区域联动”为指导思想,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交流、促进产业跨界赋能、加强政企沟通、加强人才培训、传播价值信息等综合服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表示,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需要上海国创中心这样一批科创赋能服务平台,共同为科创要素集聚、科创生态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培育,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刘平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上表示:“在科创投资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层面,我们发现有三个趋势正在促使科创生态进化迭代。第一科创理念的变化,正在从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转变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异军队突起,硬科技成色十足。


第二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诉求发生变化,跟原来互联网企业不同,科技企业要求陪跑的资源、政府服务机构能力亟待提升。不仅是单一对科创企业资金支持,还要从多方面角度提供贴身式服务。


第三资本的偏好也发生变化,原来从过去追求互联网流量明星的企业,多逐渐转为关键核心资本的转变及硬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的转变,资本长期价值的发现,价值创造也要求越来越高。”


据悉,上海国创中心由临港科技城、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等机构,及科创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于2021年7月共同发起。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 黄岩


理事长黄岩阐释这样阐释上海国创中心的具体任务,“上海国创中心将为企业提供科研、资本、品牌、人才、战略‘五位一体’式的智力与资源支持,帮助中小科创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加速大型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加强与政府部门链接。立足上海对接长三角,在政企互动、产业落地、招商、科创产业集群打造上,建立政府与科创企业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推动地方产业升级。推动生态伙伴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创新联动,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搭建‘产学研政金’五位一体式的协作网络,为长三角科创生态建设,探索出一个新的协作模式。”


记者从本次大会上了解,上海国创中心筹备短短几个月以来,已经落地开展多项工作,如为科创企业箱箱共用、森兰科技等公司链接政府、园区、投资机构、专家、客户等各类资源。同时,上海国创中心“牵手”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联合华为设立“华为国创(苏州)智能物联网联合赋能中心”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德勤中国与上海国创中心在当天联合发布了《制造业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呈现了“制造业 人工智能”的总体态势,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如何改变传统的制造业。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在制造业主要应用于解决可见问题,未来需要通过发现和预测生产系统中的不可见问题,像市场的分析、工业的调优,“就像新车买了之后,3000公里5000公里要去做保养,根据每个人开车的习惯,每个人路况情况,可以有个性化的保养时间。人工智能在未来预测性的维修保养方面,都有很多施展空间,”德勤管理咨询华东区领导合伙人向伟表示。


向伟认为,中国当前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不是最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把制造业做强做大,这是制造业发展道路难以回避的问题。“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前景广阔,制造业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年均40%的增长率,在2025年会超过140亿元。”


另一方面,报告呈现了人工智能的区域分布,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是聚集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在政策、投融资、算力和人才维度处于第一梯队。以上海为例,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49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去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达到224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33.7%的人才。


向伟提出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的主要挑战是“芯片技术有待突破、工业数据应用分析能力不足、项目无法直击业务痛点、复制性较差,以及制造企业理念和人才掣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也在讲演时表示,我国目前面对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原创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工业“四基”和关键装备受制于人;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成熟度不高、传统产业智能化基础薄弱、产业智能化发展不均衡等挑战严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尚未形成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有效整合各类创新力量的创新平台体系等挑战。


钱锋表示,未来我国应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汇聚长三角科技创新力量打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尖科研创新平台。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核心前沿产业,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掌握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等。


责任编辑:李跃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