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食品厂个体工商户需要缴税吗(餐饮行业个体工商户怎么交税)

都是厨房生产,为什么"中央厨房"生产的粽子不能按吗照"餐饮服务"纳税呢?


彭怀文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端午节快到了,提前说说粽子的财税问题》,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案例,就是食品厂在小区门口现场制作并销售生的粽子,我缴税文章中提到的税率应该适用低税率9%。


文章发出后,我就收到很多不同意见。





上述不同意见与观点都同时涉及到一个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1号,以下简称31号公告):"纳税人现场制作食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按照"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其实,31号公告的官方解怎么读,对于该问题作出了解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模式的不断创新,消费者不直接就餐而是购买食品后打包带走的这种快速消费方式越来越普遍,但这一消费方式的改变,并不影响纳税人向消费者提供餐饮服务这一行为本质。因此,为统一征管口径,确保"堂食"和"外卖"税收处理的一致性,《公告》明确,纳税人现场制作食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行为,应食品厂按照"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因此,31号公告针对的对象是——餐饮服务行业,并不包括食品生产。


都是生产食需要品,难道"餐饮服务"与"食品生产"交税还有什么差异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去区分"餐饮服务"与"食品生产"感觉还是比较容易的。"餐饮服务"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类餐馆、酒楼、饮食店等,而"食品生产"就是那种食品厂或食品生产作坊等。当然,也有一些业务是交叉的,比如"中央厨房"给"餐饮行业"供货。


《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工商户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工商户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在《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因此,食品生产,需需要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缴税,需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销售,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


因此,税务处理,我们需要分清楚纳税人的身份是什么,以及售卖产品的生产方。按照税务总局的解释口径,餐饮行业外卖非自产的食品,就不能按照"餐饮服务"纳税,而应该按照销售货物纳税。在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餐饮服务"的税率是6%,销售货物的税率是13%或9%。


同样是"厨房","中央厨房"通常情况下就是一个大型的食品厂或食品车间,其产品主要是供应饭店、酒楼、糕点房、商超等"中间商";而餐饮行业的厨房,其制作的食品通常都是直接供应给消费者个人,中间是没食品厂有"中间商"。所以,"中央厨房"售卖偏重于"货物",而餐饮行业则偏重于"服务"。


到此,肯定会有人要问或者抬杠:街头随处可见的卤肉店或怎么凉菜店,尤其是那种统一品牌、统一由中央厨房供货的连锁店,是算销售"货物"还是算销售"服务"行业呢?


营改增以后,餐饮无论是算销售"货物"还是算销售"服务",餐饮都是交增值税,尤其是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更没有影响。那种统一品牌、统一由中央厨房供货的连锁店,很多企业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很多采用的店长合伙制,单店基本上都是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或者采取的加盟制,门店完全是加盟者个人开的。因此,这些门店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纳税人。


有人会说,你在回避问题,你没有直接回答是销售货物还是销售服务。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这些门店,对于食品不再加工与制作,比如已经包装好的糕点或者卤猪蹄、卤鸡蛋等,直接售卖的,就属于销售货物;相反,对于卤肉店,尤其是那种热卤店,现场还要对食品进行二次加工或制作,或者凉菜店现场制作凉拌菜,都是满足31号公告的现场制作食品的规定,适用餐饮服务是没有问题的。


那个体么,又有人会说,既然个体现场制作可以按照"餐饮服务"交税,那你又为什么说现场制作生粽子要按照低税率9%计税呢?


其交税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餐饮行业提供的食品,是不是我们可以现场就吃?即便是打包带走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食用的?现场制作的生粽子,肯定不能现场食用吧?消费者购买回去还要进行蒸煮加工成熟的才能食用,因此生粽子还不是餐饮服务通常意义上的食物。


根据农产品初加工的定义,生粽子还不满足行业农产品深加工的条件,而应认定为初加工产品,与超市里面把几种杂粮混合组成"八宝粥原料"销售一样,是不是应该适用低税率呢?


如果是"中央厨吗房"生产的生粽子,但是由于保存和保质的需要,进行了抽真空包装和冷冻冷藏,然后在供应给购买方,则要按照深加工产品,适用13%的税率。因为《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财税字[1995]52号)规定: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不属于本货物的征税范围。


税,就是这样奇妙!


您只要稍加注意,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税务问题,而且有时还很有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