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美国公司如何开会(中国和美国在哪里开会)

冯唐说,99%的人不会开会。这话如果和《贝佐斯如何开会》一比较,还真契合。你别看各种团队每天都在开会,可但是,有多少是有用公司的会?


从权威数据看,保证你会瞬间脑洞大开:


40%的会议决定被全部推翻,30%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该做,50%的时间浪费在等待作出决定中。


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被各种会雷倒过?


比如,你一天至少参加一个会,而这个会毫无意义,只是点个名或者大家见见面;或者干脆参加一些无关的会议,接下来根本不用思考和落实;或者在台上念别人写的稿子,读完自己都如何不相信,里面都是正确的废话。


看看人家大伽贝佐斯是如何开会的,这是一门学问。他创建的亚马逊公司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真的和开会有关。



会开会,是注重开会效益和效率的最直接手段,是领导力法则之一,更是思维和方法问题。


其实亚马逊的开会法则就4条:


  • 在会议室多放一把椅子;
  • 不允许用PPT;
  • 会议资料,1页或6页;
  • 一言不发的前15分钟。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是日本亚马逊创始成员,商务咨询专家和企业成长顾问——日本人佐藤将之,我们更应该学习美日组合是如何成功的。


01亚马逊的开会方法,是贝佐斯管理团队通过各种试错才得到的智慧结晶

时下改革,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5多4过”,5多首要是会议多。大家都心知肚明。目前的会议,无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会多简直就是顽症,有人形容“各种会简直是尾大不掉”。


怎么解决?不找原因,直接看结果就是。也就是反过来看会议效果和跟踪抓落实情况,正如莫言所说倒着看《西游记》,你就明白了世界和人生。这样就会从头减少会议。


而绝大多数民企根本不开会,不会开会,更找不到会组织会议的人。和会多比起来,不开会,不会开会又成为顽症。


两者都不行,走两个极端,核心都不会开会。我们来看看亚马逊的开会历程。


亚马逊成立之初也是开会的,同样重复低效率的工作。但后来,科学的在哪里开会方法成就了亚马逊的飞跃。



亚马逊通过不断试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找到了将美国会议精简化、高效化的方法。

美国

如果你想要开创新的业务,想要确保会议中提出的想法能得到落实并顺利走上轨道,想让以上两点都成为公司运作的常态,那么相如何信本书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作者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作者刚加入亚马逊时,公司里开会也和大多数和企业一样,会使用PPT来做演示。


但5年后的某一天,老板贝佐斯突然就提出:会上严禁使用PPT。


那时候亚马逊刚开始扩张版图,公司也正逐渐壮大。此前,贝佐斯还可以亲自面对每一个用PPT做讲演的员工,资料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都能当场问个明白 。


贝佐斯很快意识到,会议资料还是写成完整的文本比较好——不省略任何文字,将想法全部写清楚。


因为,PPT会降低会议效率,会议资料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但是啊,世界上任何政府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在广泛推广PPT作用的同时,我们的老贝却意外放弃了。


这和战乱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讲课,不带讲义仍然讲得绘声绘色,相反现在各类高校的PPT却成为授课考核的必然工具,都是莫大的反讽。


有没有水平,质量高低,不在PPT,甚至不在有没有讲义。



02会议从“沉默”开始,用15分钟进行默读

在亚马逊的决策会议上,在主持人明确会议目标、说明议题的先后顺序、确保与会者都拿到中国资料后,还有一个特殊的“仪式”。


这个特殊“仪式”不是领导发言提要求,也不是大多数公司让发起提案的员工先陈述提案的梗概。


亚马逊的做法是,会议一开始,大家各自低头默读手边的会议资料。


就算事先已经通过电邮将资料发送给与会者了,会上也会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


“1页纸”的阅读时限是5分钟,“6页纸”是15分钟。



浏览资料期间,一定要保持会场安静,不接受任何提问。


大家看明白没,仅仅这个变化,就带开会来质的飞跃。


  1. 沉默的时候,大家聚精会神阅读资料,能够强化统一的行动,阅读时间高度有效。
  2. 与会者阅读必然带着思考,会议时间有限,与会者必须开动脑筋,现场发挥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哪怕提前准备,再次阅读,也是复习和吸收,促进深度思考。
  3. 这种“沉默”的仪式感,尊重每个人的阅读时间,给每个人头脑风暴的机会,避免无谓的提问和会前闲扯的垃圾时间。

更高的还在后续,亚马逊每次开会都会留下会议纪要。


并且规定,会议负责人要撰写会议纪要。


高明之处。


相反,我们开的会呢,谁来组织?谁来写会议纪要?参加会议的人应不应该参与写?责权利不统一,谈什么落实呢。往往人出了会议室,将会议精神留在了会议室。



03顾客至上就是结果至上,这与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高度一致

刚好有个新闻佐证一下。


今年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前10位,与10年前相比,仅华为和联想蝉联。而华为和联想,正是以客户为中心,倒逼自己创新,真正练成的世界级企业。


看来世界级的企业理念是相通的。亚马逊更是如此。


作者写道,亚马逊开会时也一样。如果不是为顾客着想,那讨论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决策会损害顾客的利益,那就完全不会予以中国考虑。


放眼所有企业,任何组织和个人,如果不为顾客考虑,最终都会带来沉重的代价,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倒闭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曾经风光的改革之初的神企,等等。


现在揭开秘密。


贝佐斯开会时,会在会议室放一把空椅子,上面坐着整场会议最重要的人——客户。



会议中也常常听到大家相互质问:这么做真的为顾客着想吗?


因此,在任何会议中,与会者的意见都有可能出现分公司歧,甚至一时想不清楚该如何做出判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想到顾客至上的原则。


推而广之,一家公司的座右铭不应该只挂在墙上,而要在日常的业务和会议中成为判断、讨论和行动的基本准则,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用。


再类比,政府,团体,集团,家庭莫不如此。


再让我们补充两个会议观点:


会议的价值不在于“表演”,而在于“讨论”。PPT容易华而不实,让与会者忽略对会议主题的仔细研究和推在哪里敲。


与会者各自默读发到手上的纸质会议材料。这样做有助于在开始讨论前,先形成结构化的、叙述清和晰的总结、分析和思考。


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像亚马逊公司一样开会,像贝佐斯一样创新,何愁未来发展和竞争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