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上海商住房(上海商住两用公寓)

对于闵行区的不少业主来说,商住房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在上海商住整改大潮让人心神不宁。



中上房报记者 高欣 上海报道

对于闵行区的不少业主来说,商住房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在上海商住整改大潮让人心神不宁。


“一纸《业主告知书》打破了我家的美梦。”2015年,陈师傅拿出全部积蓄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的“绿地峰尚汇”购买了一套商住两用房,尽管他“90后”的儿子就此背上还贷压力,但看着小两口有一个稳定的家,陈师傅打心底商住里感到幸福。


2016年10月30日,绿地峰尚汇开始交房,今年1月20日,陈师傅的家人欣喜入住,但不久后小区大门上贴出的《业主告知书》让全家人陷入崩溃。陈师傅不解:“说是要拆掉燃气、上下水和上海隔墙,小区里的居民每天都经受着被拆除居住功能的恐慌。”


峰尚汇业主中枪

和陈师傅一样,绿地峰尚汇的四五百户业主,在新年过后就陷入房子被拆的噩梦。


绿地峰尚汇张贴的《“类住宅”专项整治联合告知书》由上海市闵行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其中明确要求:接到告知书15日内恢复商办用途,拆除具有居住功能的插层、隔墙、上住房下水和燃气管线等设施。


“买房子的时候开发商说这是商住两用房。”绿地峰尚汇业主代表杨杰(化名)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开发商承诺具体改造标准的《补充协议》也明确表示,会增设上下水管线管井、天然气入户,取消楼道间水井等。现在突然要求被上拆,业主们都急坏了。


绿地峰尚汇客服人员两用在与业主沟通的过程中也提到,目前公司正在同有关部门沟通,反映业主诉求,但是商住整改是全市性行动,目前很多东西无法确定。


杨杰表示:“虽然绿地方面给出了《峰尚汇处理方案》,但对业主退房产生的实际损失未有回应。购买商住房的业主多是被限购对象,退房就代表没房住。并两用且上海近两年的房价涨了太多,就算退款,我们也买不起房子,这中间的损失谁公寓来承担?”他还透露,公寓该项目所在区域的镇政府已经组成工作组,来到峰尚汇逐户调查,了解情况,但具体解决方案仍需时间。


事实上,绿地峰尚汇项目的整改风波只是上海商住整改的一个缩影。早在1月6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就表态:为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市住建委会与相关部门对商业办公项目海商进行集中清理核查,期间暂停此类住房项目的网上签约。其中涉及项目多达148个,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一份名为《闵行区“类住宅”分类处置总体工作方案》的文件引起业内关注。文件表示,闵行区已经成立“‘类住宅’专项整治工作组”,对辖区内27个疑似“类住宅”项目进行整改。对此,闵行区房管局信访办负责人曾回应媒体称,方案系由上海市房管局制订,闵行区仅为试点。


对此,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现在不少商住项目都暂停网签,处理整改的区域只有闵行区,不排除先做试点,后在全市推广的可能。”


开发商希望明确出让条件

2016年,上海限购政策进一步升级后,大量需求与资金开始流向商住市场,商住市场的诸多乱象也因此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此前,上海市领导公开表示,“类住宅”项目在土地性质、使用年限、水电气配套、使用价格、居住人员落户、子女上学,以及房屋交易的税率等方面,和普通商品住宅有明显区别。现在“类住宅”的乱象,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间接抬高了工业用地和其他商业用地的价格海商,对于这类问题必须予以清理整顿和规范。


“为了提高利用率,增加层高,做隔层;在不能通煤气的办公楼里私自接通煤气,类住宅市场中有很多开发企业都在打擦边球。”卢文曦表示,“违规的改造不仅埋下房屋结构、消防等安全隐患;而商办项目具备居住功能后,会间接诱发区域资源供需失衡等问题。”


然而,当商住整改落实到具体项目中时,激起的火花远比想象中激烈。此次上海闵行区的“类住宅”整改方案将物业分为三种:已销售已验收未入住、已销售未竣工验收、在建未预售未验收。


绿地峰尚汇作为已经交房的楼盘,被整顿的理由是其符合“已销售已验收未入住”的条件,早在2月9日闵行区政府调研时,绿地方面就表示,“小业主处于室内自行装修状态,大约有十户入住。”业主并不认同这个数字,他们认为“装修就算入住”。


那么,“已交房、在装修”算不算入住?商住各方目前尚未有明确界定。对此,旭辉控股集团总裁林峰表示:“商住整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别扭的事情,造成了大量社会矛盾。我们希望政府不要光‘堵’,也得给一条出路,不然很难解决问题。我们愿意支持、配合调整,但希望政府未来在出让条件中明确有关内容。”


在卢文曦来,对于商住项目多的房企而言,整改必然会影响销售,同时也会增加其资金投入。如果整改中与业主关系处理不当,还会折损品牌形象。即便此类项目恢复到办公楼状态,又需要面对去化慢的问题。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本次类住宅整治并非短期政策,如苏州、厦门等2上海016年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也极有可能开展“类住宅”方面的整治行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