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稀土冶炼是否外商独资企业(稀土上市企业)

美国的芯片,中国的稀土。


每当美国人以芯片技术,封锁打压我国企业时,网上总会有人提及,用限制对美国稀土出口,来回击他们。


这固然是激愤之语,但它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我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至2020年为止,全球58%的稀土产量在中国,86%的稀土冶炼在中国。


简而言之一句话,就像美国利用芯片技术,卡住了我们的脖子一样,现在的我国,也可以用稀土卡住美国的脖子。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几十年以前,情况并非如此。


当时我国稀土产业小而散,冶炼技术落后,虽然产量很大,但其中绝大部分,都被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以低价囤积走了,既没有给我国带来庞大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带来相应的政治收益。


变化发生在大概20年之前,当稀土时美国的稀土矿业巨头公司,纷纷携带着资本和技术,闯入中国,想要操纵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坐收渔利。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些美国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不但没能达成自己的野望,反而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最后纷纷被中国国有矿企收购,变成了中国企业。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一向霸道的美国政府,为何在稀土这么一件事关战略利益的核心资源上,坐视自家公司被收购呢?


挖中国的矿,让中国无矿可挖

很多人以为,我国眼下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垄断地位,靠的是中国稀土储藏量巨大,而且种类齐全。


不可否认,这的确是支撑中国稀土产业链独霸全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它却不是决定性的。


道理很简单,一方面,中国稀土储藏量,其实只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37%,虽说这个占比很大,但要说绝对垄断稀土出口,还是不现实的。



其次,资源储量大,并不代表着就能在相关产业,获得垄断地位。否则中东那些产油国,早就垄断世界石油贸易了,但实际上,他们顶多只能算开采商,决定世界能源贸易的,还是美俄等大国。


我国稀土矿藏储量丰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2010年以前,这份巨大的储量,并没有转化成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如果再往前追溯,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连稀土产量上,我国也不是全球主要的稀土出口国。


那时垄断全球稀土贸易的,是美国。他们不但占据着世界90%以上的稀土出口,也掌握着稀土提炼的技术,资本等等,可以说是全产业链的垄断。


变化发生在1982年,这年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稀土资源,出台了一个叫《美国国家矿资和矿物》的法案。


这个法案长篇大论,但核心目的就一条,阻止美国稀土资源过渡开发,鼓励美国企业,去别的国家挖矿。



稀土资源和石油一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但与石油不同的是,稀土资源的全球储存总量,更小。


而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稀土在各行各业领域中的应用却来越广泛,大到原子弹卫星,小到手机电脑,都得用到稀土。


这也就意味着,时间越往后推,稀土的价格就越贵,战略重要性就越突出。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最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以国家出台法案的方式,迫使自己国内的稀土企业,拿着资本和技术,去国外开采其它国家的稀土矿。


用鲁迅先生的语法说,这就是典型的“挖别人的矿”,让别人无矿可挖。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稀土巨头们纷纷把目标,放在了稀土储存量巨大的中国。带着资本,技术,来到中国,妄图彻底操纵中国的稀土产业链。


把“金子”当土坷垃卖的年代

上世纪8、90年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起步,国内严重缺乏资金。为了能够赚到外汇,只能是什么都冶炼卖。

上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堪称准战略武器的“东方3”系列导弹,这玩意射程2800公里,改装以后更是能达到4000公里的射程,都快够到战略武器的极别了,但当土豪沙特,拿着35亿美金的现金来购买时,我们还是答应了。


没别的原因,就一句话,实在是穷怕了。



准战略武器级别的导弹都能卖,稀土资源自然也不例外。但与导弹不同的是,中国稀土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法自己决定价格。


一方面,全球稀土市场,除了我国之外,还有其它国家出口,中国的稀土出口不具备“唯一性”,自然就控制不了价格。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们,深知我国急缺资金,技术,联合起来故意压价。每当我国企业想抬高一下稀土的价格,减少产量的时候,西方资本干脆就不买了,利用以前囤积的资源耗着。


很显然,在这个比耐心与忍耐力的游戏中,急于抓住发展的窗口,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我国,是耗不过人家的。


道理也很简单,美国不买中国的稀土,顶多就是工业受到略微的影响,而我国不出口稀土,那些靠着稀土产业谋生的工人,吃饭就成问题。


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资本和技术碾压下,不公平的游戏。



更别提还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能够赚钱,不顾国家和行业利益,与国内同行打价格战的,吸收外资让国外企业决定稀土开采的,更有甚者直接盗采,走私稀土等等。


种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结合起来,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明明我国稀土出口量世界第一了,而且这东西也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偏偏我国没办法掌控价格和出口的产量。


有时候我们国家海关统计的稀土出口量,竟然跟国外统计的差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有30%的稀土,是被走私出去的。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外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不仅利用市场和技术,垄断稀土的价格,以极低的成本价,买走我国的稀土,而且还直接投资我国稀土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免费的基础设施。



这么一来一去,仅仅在稀土产业链上,外国资本和企业,就薅了三遍我国的“羊毛”。


首先利用极低的价格,薅一次我国稀土企业的“羊毛”,再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薅一次我国工人的“羊毛”;最后还利用各种免费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薅一遍政府的“羊毛”。


到最后我们自己的稀土储藏没了,工人们也没赚到多少钱,整个稀土产业链的控制权,还在美国的手里。


国内有识之士纷纷疾呼,这是中国稀土产业的“外商独资企业黑暗年代”,要改变这种现状。


问题是,该如何改变呢?


国士无双徐光宪

发现问题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正如同眼下我国在芯片技术领域,受到美国的封锁围堵,这谁都知道,问题是该如何解决呢?


稀土资源被廉价卖给国外的问题,国内企业很多矿藏专家们,早就认识到了,也不断给国家上书,希望打击盗采,控制出口规模,保护国有稀土资源。


说实话,打击走私,限制出口,这些事情在其它国家也许不那么容易,但在我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然后呢?


最开始,稀土开发的问题上,我们既没有资本,也没有技术。打击走私,禁绝民间开采稀土资源,甚至干脆把所有稀土都收归国有,不准外企涉足,也很容易。


但没有了民间资本开发,没有了外国资本,我国拿什么钱去扶持稀土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不起来,你就算空有金山,也练不出来黄金,有什么用呢?


再往后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开放以后,积累了一些资本,不用再依赖外资,也可以自己开发稀土资源了,可是技术呢?


稀土矿藏,不像煤矿,好的煤矿从地下挖出来就能用。稀土之“稀”,不仅是这种矿物资源,在全球的储量少,也有其矿藏含量低缘故。



简单举个例子,一吨好的铁矿原石,能提炼出80%的铁资源。换句话说,一吨铁矿石,能练出1600斤铁来。


但是稀土矿的计量单位,是g/t。简单来说,一吨稀土矿石,能够提炼出来的稀土资源,是按照克来算了。如果能在一吨里面能提炼出2斤稀土,就已经算很了不起的富矿了。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冶炼技术的问题,要从1吨重的稀土矿石中,提炼出2斤重的稀土元素,这个冶炼技术,也是有壁垒的。


如果不能掌握这个冶炼技术,就直接赶走了外资和国外技术,那么我们没办法冶炼,还是等于守着金山挨饿。


这也是几十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外商独资企业家,收割发展中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根本办法。



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你不能打破美国的在稀土冶炼技术封锁,那么就算拥有世界第一的稀土储藏量,也是没办法在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的。


这一点在芯片产业,已经得到例证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芯片市场,就因为不掌握技术,硬生生被人家进行技术封锁。


但与现在芯片产业遇到的困境不同,在稀土产业链上,有一位科学家,为我国突破美国封锁,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徐光宪对于中冶炼国稀土产业链的意义,就像是钱学森对于原子弹,于敏对于氢弹一样。他带领团队研究出的稀土萃取分离技术,为中国稀土产业取得今天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改变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的未来,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着的故事。


那么,徐光宪与美国稀土企业巨头,被国企收购,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


四、一个撬动稀土产业链的支点


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徐光宪和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稀土产业链来说,就是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


正如前文所说,我国稀土储藏量,占世界总量的近五分之二,可以说是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的。


但光有了稀土储藏资源还不够,要建立一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还得有钱。最开始我们是没有钱的,但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大量引入外资,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资本的积累,钱我们也有一些了。



有了钱之后,还得有配套的人才,相关的企业,销路等等。这些东西,在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试图掌控我国稀土产业链的时候,也逐渐培养起来了。


世界第一的资源储量,成熟的产业工人,多年来开发出来的全球销售市场,在与外企竞争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国有稀土企业。


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其实已经很强大了,正如眼下我国的智能手机行业一样,有了可以在全球产业链中,争夺话语权的资格。


但也仅仅是具备了资格,因为还有一项关键的因素,也就是技术,还没有被我们掌握。


而不掌握技术,想要争夺行业话语权,就会像现在的芯片产业一样,明明有十分的本领,但根本使不出来。



好在稀土产业,有徐光宪和他的稀土淬炼分离技术。


于是情况就变了。首先,稀土是一种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元素,不管美国人愿不愿意,全球只要是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都得用这种东西。跟石油一样,它属于硬通货,不是那个国家制裁,大家就可以不使企业用的。


其次,中国拥有最庞大的储量,最先进的冶炼技术,现在也不缺资本了。换而言之,当美国企业还想要操纵中国稀土产业链时,它根本找不到把柄了,我没有什么要求你的,你自然就拿捏不了我。


最后,既然这种东西是“硬通货”,制裁限制不了,而美国又没有可以拿捏的把柄,那么当美国企业,想要继续跟我国企业争夺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时,就被迫站在了一个上市公平的市场规则中。


而在一个公平的擂台上竞争时,美国企业的成本,是我国的好几倍,它们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


就算美国政府想要扶持开发自己国内的稀土矿藏,与我国竞争,实际上也是无法长久的。因为在美国的工业成本下,想要让他们的稀土卖到跟我们稀土一样的价格,那就得政府无限制地往里面贴钱,赔本赚吆喝。



这种办法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当然无法持久,于是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美国稀土企业,比如曾经美国最大的稀土开采企业莫利矿业,就逐渐在这场竞争中败北了。


商场如战场,美国稀土企业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被中国企业逐渐收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稀土的未来在冶炼不在矿藏

最后再来说一下,既然美国企业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了,我们为何还要收购呢?难道就为了出一口气?


当然不是,美国稀土企业虽然在这场竞争中失败了,但稀土永远不会败。更准确地来说,是稀土的开发与引用,永远不会败。


眼下我们虽然占据着世界稀土产业链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仅靠我国37%的储量,是不可能满足世界所需的。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美国不想用自己的,到处挖别人的矿,我们自然也不能为了赚钱,就完全消耗自己的矿藏。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稀土产业链的未来,不在于我们世界第一的储量,而在于我们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先进的冶炼技术。


更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以后稀土产业稀土发展的方向,在于用我们的冶炼萃取技术,开发其它国家的稀土矿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稀土企业,以及其它西方矿藏企业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他们虽然竞争不过我国,但有开发美国,澳大利亚,蒙古等等地方稀土狂藏的资格啊。收购这些企业,本质上就是收购他们的开采资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稀土企业的发展,已经从自保走向了开拓阶段。


而稀土产业冲破“黑暗时代”,走向光明的路径,对于其它正在受封锁,围堵的产业来说,既是一种引领方向的灯塔,也是检测路径的是否试金石。


凡是是否钻研技术,以技术带动发展的企业,就会像中国稀土产业链一样,走向昌盛。而痴迷于眼前的利润,忽视创新的企业,也会想美国稀土企业一样,被市场所淘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