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收到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教育费附加名义上是一种专项资金)



在微博话题 # 学生身份信息遭企业冒用 # 下,不少网友反映了类似情况 ↓


冒用大学生信息公司或涉偷税漏税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刚解释,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在个人所得税 APP 上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 如果大学生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作为企业员工,意味着其已经就业、不再处于学历教育状态,父母再去申报教育经费专项附加扣除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申报的结果。"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汪昊表示,如大学生发现在未任职单位的工资薪金,可能存在企业以大学生实习等名义,通过虚假列支报酬偷税的违法行为。" 企业在虚列大学生报酬时,需要大学生的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因此也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问题。"


李刚介绍,获取大学生个人信息后," 一种是把大学生伪装成公司员工,少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在做账时,雇用子虚乌有的人虚假发放工薪,企业的应税所得减少,就可以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


" 另一种是用大学生分摊高管的高额工资薪金,降低高管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 李刚说,因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工薪越高适用的税率就越高,把高额工薪分摊到多个个人头上,相应的适用税率就会降低,自然就可以少缴税了。


李刚称,如查实上述问题,就违反了《税收征管法》第 63 条,属于偷税行为,如果少缴税款金额过高,就涉嫌构成《刑法》第 201 条的逃税罪,金额超过 5 万就可以立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