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企业所得税分税标(分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税务系统措施精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堵点”“难点”问题,2018年11月以来,全国税务部门以26条重要措施为抓手,深化减税降费政策和“放管服”改革,精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成效初步显现。


减税降负让民营企业更“解渴”


海南展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光电倍增管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受益于国家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优惠政策,企业收到退税款1400万元,国务院七项减免税政策的出台又为其送来新的“大礼包”。“企业原先亏损额仅能结转5年,得益于国务院各项减税政策的执行,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让企业可多弥补亏损,减轻了负担。”海南展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毅松说。


2018年11月,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26条措施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发展。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坚决落实减免税政策,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其他纳税人一律平等对待,同时依法依规执行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主要惠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负力度,让减税政策更加“解渴”。


“26条举措条条有温度、有力度,体现了税务总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真心、决心。”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表示。


“我们公司2018年可享受税收优惠8000多万元。”广西桂林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海涛说,“减税大礼包帮助企业在高新技术研发、生产线设计优化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逐步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这家公司与德国一家大型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重点生产大型曲轴产品,满足船舶、核能发电、大型发电机组等高端市场需求。


多举措打造高效便利“软环境”


全国各级税务机关以26条举措为指引,开展新一轮针对民营企业的大走访、大调研,倾听民营企业呼声和诉求,对于民营企业反映的涉税需求及问题,税务部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列入台账,限时解决。


——纳税服务再升级。“以前办税要跑两个大厅,花时间、耗精力、资料多,2018年国税地税合二为一后,机构改革后实行的‘一厅通办’‘一网办理’‘一键咨询’‘套餐式’服务,让我们尝到了便民办税的甜头。”海南阿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卢秀华表示。据了解,各地税务机关持续拓宽一次办结事项,截至2018年12月底,各省区市税务局都实现了5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


——简政放权更全面。2018年容缺办理深入推进,新办纳税人套餐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和注销程序进一步简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市场大门向民企开得越来越大。“民营企业人手少,成本压力大,‘新陈代谢’快,注册怕手续难,注销怕程序繁,这是我们民营企业长期的顾虑。”南通希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庆松在签下3日内补齐欠缺资料的书面承诺后,顺利办理了税务注销。


——办税时间再压缩。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纳税时间标准,中国税务部门2018年又将办税时间压缩超过10%。各地税务机关也着力为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速,2018年审核办理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从13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税务总局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点事项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推动提升工作质效。


主动研究政策助力民企发展


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增值税在民营企业总体税收中占了较大比重,推进增值税减税对民营企业有立竿见影效果,建议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从源头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负担。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认为,为民营企业“松绑”不仅需要财税部门在制定落实税收优惠、优化细化涉税服务上下功夫,还需要其他各部门真正打破信息孤岛、资金制约和服务藩篱,通过政府各部门深度融合实现整体协作推进,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