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增值税税务筹划方法龙华区(增值税税务筹划的12种方法)


积极推动文学创作


“红色起点”主题项目第一辑创作成果:《白纸红字》《起来》《巾帼的黎明》《铿锵序曲》《上海早晨》《新渔阳里六号》


上海国际文学周十周年


2020上海国际文学周主题“万水千山” 海报设计:王效富


2019年,巴金故居先后举办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系列巡回展览、第13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巴金与萧珊纪念展暨《初恋》手稿本新书首发式等活动。


办好文学期刊,培养青年人才


《收获》《上海文学》《萌芽》《思南文学选刊》《上海文化》等文学期刊一直是上海文学界的骄傲。2019年,由《收获》首发的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是《收获》连续四届有作品获茅奖,在全国文学期刊中名列前茅;同年,《收获》刊发《月落荒寺》等数十部高质量的作品,并在“青年作家小说专辑”推出赵挺等6位活跃的青年作家作品;杂志社还成立“延芳《收获》文学基金会”,运作《收获》文学排行榜。2020年,《收获》刊发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迟子建《烟火漫卷》、严歌苓《小站》等长篇小说,受到全国评论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长篇非虚构作品方面,发表纽曼文学奖得主阎连科的《她们》,长篇专号刊发鲁奖得主熊育群的《钟南山:苍生在上》和程小莹的《张文宏医生》;《收获》还举办冯骥才《艺术家们》作品研讨会,续推索南才让《荒原上》等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


在《上海文学》2019年刊发的作品中,有近70篇次为《新华文摘》等选刊和选本转载,包括莫言、刘庆邦等的多部佳作。在这一年,《上海文学》特别策划推出“新人场特辑”,刊登一批80后、90后年轻作者的小说和诗歌作品。2020年,《上海文学》克服疫情影响承办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举办“天涯同心”中外诗人论坛,并为诗歌节特刊《天涯同心——诗人思想录》举行首发式;再推“新人场特辑”和“微书写特辑”,发掘新锐文学力量。


《萌芽》于2019年制作金宇澄、村上春树等著名作家以及具有影响力的类型小说家、出版人、大学教授的深度访谈策划;译介当今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90后作家萨利·鲁尼和松本清张、珍妮弗·阿克曼等人的作品,促进青年文学国际交流;推出朱嘉雯、沈山木等20余位新人新作;举办了第22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和新一届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及小说工坊。2020年,《萌芽》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年度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之一。它邀请孙未、叶茫、吴可人等分别从海外抗疫、流行病史等多维角度,立体呈现疫情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首次以线上方式举办两岸文学营暨作家工作坊活动;并举办第2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


《思南文学选刊》在2019年重点关注的作者李洱、黄昱宁、班宇等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多有获奖。选刊也深度参与上海国际文学周,承办多项子活动;在北京举办“批评的年轮——程德培、吴亮新书首发暨讨论会”;参与承办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高峰论坛,邀请国内40多名作家、批评家汇聚上海,共同讨论小说与知识及虚构之间的关系。2020年,《思南文学选刊》选载过作品的作者继续获的多个文学奖项:双雪涛《猎人》获第三届宝珀文学奖,顾湘《赵桥村》、郭爽《我愿意学习发抖》、李宏伟《沙鲸》获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三三《唯余荒野》获《钟山》文学奖等。


这两年来,《上海文化》在当代文学批评的栏目中评述了王安忆、池莉、林斤澜、弋舟等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其作者团队既有老一代批评家如李庆西、王春林,又有新锐批评写作者如李琬、骆同彦、辛北北等,使杂志一直保持活力。该刊译介版块还翻译了一批名家文论,如海伦·文德勒、薇依、贾雷尔等的作品,深得读者喜爱。


不难发现,无论是各大文学期刊,还是各类文学活动,上海都十分重视青年力量的接续。市作协这两年在青年队伍培养上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比如建设好专业作家、签约作家队伍;做好各类文学人才及项目服务;完成会员年度作品奖励评选,将更多文学人才凝聚与团结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作协于2019年完成网络文学专业作家职业评审,共有十人通过评审,2020年又有十人通过中级职称评审,三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这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报告还现场公布了2021年的一系列工作计划,它们包括: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持续繁荣上海文学创作;继续推动作协工作创新,延长手臂,增强活力;努力让各类文学人才充分发展,加强青年文学人才梯队建设;精心组织各类文学活动,积极参与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刊物质量,保持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展对外交流,推动更多上海文学“走出去”。


近年来,上海市作协落实上海市委和中国作协的有关要求,努力探索推动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新路径,以组织化手段加强重点文学创作,红色题材创作取得积极进展,“红色起点”“红色足迹”推出系列作品;重大现实题材创作逐步聚力,做了规划部署,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推出多部作品。


以此同时,市作协围绕重点创作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引导作家以更大的热情体验现实生活、感受上海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社会各界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热切呼唤,明确创作方向,踏实创作路径,提高创作质量。


一、推动“红色起点”等红色题材创作,为迎接建党百年奉献一批佳作。


“红色起点”是近年来市作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的一个重点创作项目,已延续了六个年头,并且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标是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奋斗历程,留下一部用文学书写的生动记录。


“红色起点”是为迎接建党百年而推出的创作项目,是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于2016年启动的。最初设想是,围绕建党后党中央机关设在上海前后12年(1921—1933)的历史,创作系列纪实文学作品,除主作品请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担纲外,由上海一批中青年作家创作六个分专题作品,涉及内容包括:共青团组建,党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创办上海大学培育革命人才、创立平民女校培养妇女干部、促成左翼作家联合成立“左联”,以及国歌在左翼文化运动中诞生。从2018年中到2020年5月,除主作品由何建明以其他方式(《革命者》等)展现外,六部分专题长篇作品——《新渔阳里六号》《铿锵序曲》《上海早晨》《巾帼的黎明》《白纸红字》《起来》(总计90万字)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齐,并借“四史”学习开展的良机广泛推广,深受各方欢迎。


在“红色起点”第一辑成功推出后,市作协决定将这一项目延续下去,并把所要表现的内容从党的初始历史扩展到更长阶段,在2020年9月部署启动第二辑创作。这一辑新策划的选题,涉及中央机关在上海、“七一”纪念日由来、早期共产主义小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早期革命出版业兴起、国旗诞生历程等十多个,计划在两年内创作完成并出版,其中在建党百年前夕将先行推出几部。第二辑创作列入了上海庆祝建党百年重点文艺创作39个项目之列,受到很大期待。目前,已经有六部书稿完成并提交出版社编辑、送审。我们在春节假期一结束就再次召开创作推进会,检查创作进展,抓紧修改、送审等工作,突出重点推进出版程序,以实现预期的推出目标。从目前进度看,年底前可以基本完成第二辑创作的任务。


除“红色起点”创作外,市作协还承担了“红色足迹”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的任务,2018年启动后,分别于2019年底和2020年中完成出版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和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两辑共收录约150个革命遗址的故事。目前第三辑约70个故事已创作完成待出版。


在组织开展红色题材创作的过程中,市作协重视引导作家开展党史等方面学习,实践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作家们领受任务、明确创作意图后,都广泛收集和研读各种史料,实地走访有关史实的发生地,向党史研究部门和专家咨询求教,都把创作当做了一次深入学习的过程。大家在消化吸收各种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依据地还原历史的场景和人物的行动、心理轨迹。可以说,创作的经历也是以多种形式实现“深扎”的过程。


二、筹划并启动龙华革命烈士系列文学创作项目


为了深入发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题材创作内涵,市作协在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提示和支持下,组织策划了龙华革命烈士系列文学创作项目。目前已初步完成创作内容和规模的设想,部分创作先行实施。在这一项目的推进中,将探索经常性的“深扎”办法,保持与龙华烈士陵园的机制性联系,不断跟踪龙陵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用好各种文学样式和表现手段,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


龙华烈士陵园是革命先烈英灵最集中的地方,仅牺牲并安葬在此地的中共中央委员就有17名。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可歌可泣、浴血奋斗的历史,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四个讴歌”的要求,我们计划以百余位龙华革命烈士的事迹为中心,实施创作行动,目标是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约40万字)、一部中短篇纪实文学集(约30万字)、一部散文集(15万字)、一部诗集(15万字),共计约100万字。此项目由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孙甘露领衔,他已投入创作长篇小说。参加创作的还有几位著名作家包括小白、薛舒、滕肖澜,另有约50位中青年作家。


市作协将组织创作团队与龙华烈士陵园等相关单位对接,使日常联络长效化,感悟历史氛围,及时发现新史实、发掘新素材,以策划好创作选题。以四部作品为初期目标,组织擅长不同体裁的作家连续创作各类文学作品,并将其发展为可延续的长期项目,以此传承革命烈士的红色基因,用文学来讲好红色故事。


三、实施新时代都市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项目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生动实践,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市作协正在策划组织进行新时代都市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集中创作一批以长篇小说、长篇纪实作品为主的文学作品。


校对:徐亦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