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太原城改用地土地出让金返还(太原市土地出让金标准是多少)

“城中村”是城市扩张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存在,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想象不到,在城市中或者城市发展的边缘,有这么一片区域:满眼都是二层、三层、四层及至五六七八层的建筑,甚至在房顶上还有不少彩钢房,高高低低花花绿绿;街道窄小,有的窄到只能容两辆自行车错过;房子就是那种“握手楼”,不夸张的形容就是从这家的阳台可能跳到那家的客厅;这些房子里住着刚毕业在城市里找工作的大学生,外地来城市里谋生的打工者,做小买卖的商贩等等;稍微宽敞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小饭店、小杂货店,街上飘着油条老豆腐味、各种馅饼各种小吃的味道,一到晚上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相当热闹。



但它却不属于城市,和这个城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享受城市管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城市区域,一边是杂乱无章的农村,而这个农村的村民却只种房子不种地,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来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庄稼,收成就是房租,几乎完全过着寄生生活。


当然各类安全隐患也是一大问题,各类治安案件也大多发生在城中村,在城中村里三教九流的角色啥人都有,混社会的混混在歌厅里谋生的小姐,甚至有不少逃犯躲避在城中村里......。小井峪刑警队曾经号称是全国最忙的基层刑警队,但是仍然是办不完的案子,且命案常发。——曾经“城中村”乱的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原则是“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整村拆除、安置优先”,这个原则提得真的很好,既有统一规划又能较快的解决城中村改造急需的资金管理等问题。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各个村本身主动参与改造的积极性欠缺,给各个城中村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太少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改造模式百村一面,没有了自身特色,很多历史悠久的村子只是简单的拆除,简单地“高层住宅加底商”,最多加个商业综合体,但那悠久的历史呢?随着村子的拆除,也消失在了拆迁而荡起的尘埃里了。


经过前几年狂飙突进式的“城中村”改造,当前太原市的“城中村”拆得差不多了,也正因为推进太快,其实在这几年的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拆得太慢。总体上来说,太原城中村的拆迁速度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不论是因为村民利益没算明白,还是在城中村总体规划上有问题,导致有的城中村开拆了很多年之后,还是有很多尾巴拆不掉,导致村子建设难,村民回迁更难。而拆迁过程拖得越长,后期累计开发成本就会越大。总之城中村拆得太慢,是制约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之一。



2、建得太慢。开发商之所以愿意介入城中村改造,最终是要赚钱的。政府愿意返还给开发商“133”范围内城改用地85%的土地出让金,是要吸引开发商尽快介入城中村开发,尤其是只引入大型房地产商进行开发,也是解政府开发资金之忧,用巨额的预期收益来给开发商让利,是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开发资金筹措的难处。但尽管这样,太原的城中村改造还是建设得太慢,以致于有的开发商没有享受到2018年之前的地产红利,又赶上了现在的地产下行,部分开发商夹在介入城改无法抽身和地产下行的夹缝中间,各方现在都难受。


3、模式单一。不得不承认,大型地产商介入太原城中村改造,极大地加快了太原城改的进度,无论对于城中村整体改善,还是对于城市建设的极大改观,都功不可没。但是在城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改造模式单一的怪圈,尤其是一些不是特别大的开发商,或者当初只是为了赚快钱的开发商,模式基本都是“高层住宅 底商”的模式,实在是太low了。只是到了后来发生内卷了,才有了加入城市综合体,加上好的学校等,但前期有的开发已经陷入了模式单一的坑,真是基本谈不到村集体经济,村民的生活会大受影响。


4、难以为继。现在地中村的开发模式仍然是大力引入地产商,这种办法在地产市场向上时是没有问题的,各种开发成本都可以由房价来分担,但当地产市场下行时,这种开发模式则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土壤。开发主体还是应该多元化,而不应该把开发产体只寄托在地产商这个单一主体上,否则,以目前的这种只把宝押在地产商身上的办法,城中村改造真的难以为继,因为地产的血总有抽干的时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