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香港银行不能为特首开户(香港人在香港银行开户条件)


(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


据了解,截至2017年,市面上流通着超过3450万张八达通卡,相当于每位香港人平均持有4张八达通卡(这也是陈起儒说的“找到一张八达通也不知道有没有钱”的缘由),每日交易宗数超过1300万,金额超过1.5亿港元。仅零售方面,八达通系统目前每日仍平均处理超过1400万宗交易,金额逾1.94亿元。全港有超过9500家各类服务供应商在2.1万多个零售点接受八达通付款。而在公共交通系统上,八达通已经形成了垄断。


而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在香港的痛点并没有那么强烈。


陈起儒认为,移动支付在内地快速发展有两个载体和驱动因素:一是电商,中国地大物博,很多跨区域的商品采购需要通过电商;二是微信红包,2014年春晚引发的“抢红包”热潮让用户账户有了很多余额,也培养起了用户利用余额在商户、门店消费的习惯。


然而这两个条件在香港均不存在。不同于内地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因素,香港是自由贸易港,世界范围的采购体系、完备的物流配送系统及遍布全港的超市、便利店零售体系,让香港居民可以方便购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同时由于香港还有很多人在使用其他社交应用,微信在香港的活跃度还不是特别高,红包推广的渗透率也无法与内地相提并论。


而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全球排名前三的国际金融中心,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西式银行系统,在“银行多过米铺”的香港,用户可以方便地享受银行服务,对移动支付并没有像内地由于缺乏金融基础设施的“切肤之痛”;而现时八达通的普及,本身也并非完全市场化的产物,而是与1997年香港回归,新任特首希望加速无现金社会的建设做的一系列大力推动有关。


对于屡被提到的“过江龙大战本地姜”的火爆场景,陈起儒更愿意从“合作双赢”的角度来描述香港移动支付市场的竞合。从过去支付领域的积累和经验来看,NFC在信息存储容量、安全性、方便性上有一定优势,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二维码在很多领域便于复制、使用,对硬件要求非常低,甚至用一张纸放在收银台上就可实现收款服务。因而陈起儒认为,香港在一个阶段内,主打NFC场景的“本地姜”和主打扫码场景的“过江龙”双方将会作为对方的补充方式存在。


陈起儒举例说,在交通出行的场景,腾讯会和港铁、八达通合作:目前腾讯已经和港铁在车站试点购票服务,而对于八达通而言,两家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大家互相有需要,但过程当中要看切入点如何平衡彼此的利益,达到双赢的局面。


“如果不把资源相互打通,对于大家拓展市场都无利。”陈起儒说。


毫无疑问,腾讯在香港移动支付市场是有想法的——腾讯在2016年春节期间就以微信红包的方式登录香港,同时2016年8月获得香港金管局颁发的首批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与香港合作伙伴开展合作。而“粤港澳大湾区”正式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也给腾讯带来了新的发力点。


而腾讯所希望的资源相互打通,不仅仅局限于在移动支付市场和八达通等支付手段的互联互通,更是在整个大湾区的范围内,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金、技术与人才的互联互通。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上,腾讯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学院院长赖智明就称已经跑通了帮助香港人在网上跨境开户的流程,“香港钱包和内地钱包的互联互通在近期内就会有结果。”


据了解,香港9月将全面连接银行和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推出“快速支付系统”(FPS),而微信支付作为第一批获得FPS牌照的机构,也将在第一批接入支持FPS网络运行。


“我们的想法是香港发展移动支付不能只是支付,如果只是为了刷卡那一下,没必要非得用扫码。”陈起儒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