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小国最优关税是什么意思(小国的最优关税越接近零越好)


1.重商主义:时间17到18世纪,主张要使出口大于进口,实现国家富强。


2.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人:亚当斯密,一国相对于另外一国,在某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另外一种商品上是劣势的,故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


3.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人:李嘉图,一国可以出口自己劣势相对比较小的产品,进口劣势相对比较大的产品,不一定要绝对劣势或者绝对优势。


4.机会成本理论:提出人:哈伯勒,一种商品的成本是生产该商品所需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量。机会成本较小的商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


5.贸易所得可以分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



6.小国为什么不可以实现完全分工?


小国能不能实现完全分工主要是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在成本固定额条件下,小国可以实现完全分工,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小国无法实现完全分工,因为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小国的商品价格是不断增加的,最后会趋于无穷大,小国与贸易国家相对商品的价格就会逐渐接近,故无法实现完全分工。


7.要素密集度概念: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指相对要素价格下,有较高的资本/劳动比。


8.H-O理论: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充裕或者便宜的要素密集度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或者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劳动充裕国就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9.要素价格均等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或者绝对收入贸易对收入分配带来的影响:贸易会提高各国相对充裕或者便宜的要素的价格,增加这些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相对稀缺或者昂贵的要素价格。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进口的却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0.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或者是美国关税政策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了保护,发生了要素密集度的颠倒等。


11.要素密集度颠倒的含义:就是一种给定的商品,它在劳动充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充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越大,越容易发生密集度的颠倒。


12.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区别:规模经济是当企业的产量提高的时候,平均成本是下降的,称为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外部经济是整个产业产量扩大的时候,各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都是下降的。


13.产业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产品是有差别的,而不是同质的,同一产业内有差别的进行交易,即为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区别:比较优势确定了产业间的贸易模式,差别生产过程中规模经济产生了产业内贸易,当要素禀赋差别比较大的时候,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就越大。当要素禀赋很相近的时候,产业内贸易就会占据主要地位。


14.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一种产品经历五个阶段:产品的推出;为出口扩大生产;标准化及国际生产开始模仿;模仿者在第三国低价出售;模仿者在发明国低价出售。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15.雷布净斯基定理:假定商品的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增加,另一种商品的产量下降。


16.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17.小国和大国在贸易上的区别,小国不能影响贸易商品的价格。


18.不幸的增长:是指不利的贸易条件效应超过有利的贸易条件效应导致一国的福利水平下降。


19.关税的局部效应分析:




由于关税,收入被进行了再分配:从国内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者)转移到国内商品生产者(获得更高价格者)、从国家富有要素部门(生产出口商品部门)转移到稀缺要素部门(生产进口商品部门)。这就导致了低效率,即关税造成的保护成本或重负损失。


20.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当商品相对价格上升的时候,会增加在商品中密集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率,该国生产的稀缺商品的真实的回报率会随着关税而上升。


21.大国关税的一般效应分析:


最优关税是这样一种关税,它使得由关税带来的贸易条件改善和贸易量减少这两种效应相抵后净所得最大。即以自由贸易为起点,当一国提高其关税税率时,其福利逐渐增加到最大值(最优关税税率),然后当关税税率超过最优关税税率时,其福利又逐渐下降。最终该国将通过禁止性关税回到自给自足的生产点。小国的最优关税是0.




22.小国关税贸易条件效应


在小国的情况下,一国对该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不能产生任何关税贸易条件,其原因主要如下: 小国征收关税后,会使征收关税的商品的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而使其国内生产扩张,消费减少,进口缩减。但小国进口量的减少并不会对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显著影响,因而不能影响该商品的国际价格,故小国的关税贸易条件效应并不存在。


23.大国关税贸易条件效应


在大国的情况下,一国对该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将会有利于改善该国的关税贸易条件,其原因如下: 大国征收关税后,由于它进口的商品数量占全球进口量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时对进口商品的征税,极大的影响了其他国家对他的出口,这时这些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供给不受影响,不可避免的降低商品的价格,以抵消由于大国征收关税所导致的进口量的下降。如果在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价格下降,则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大国来说,由于它可以有效的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所以可以征收关税,而且这样征收关税可以带来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24.幼稚产业观点: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提出,后由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发展和完善的。李斯特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阐述更系统、更深刻,一般主要以他的思想为代表,来介绍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观点认为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的手段来实现。


25.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最惠国原则要求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即:一个成员给予另一个成员方的贸易优惠和特许必须自动给予所有其他成员。作为关贸总协定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最惠国原则对规范成员方间的货物贸易,推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6.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


27.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代表其价值量之比,构成两国货币交换的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这时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28.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 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当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 1 时,本币贬值导致经常项目差额的增加;相反,当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小于 1 时,本币贬值导致经常项目差额减少。



29.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调节机制。美国收支逆差的持续虽然为该体系提供了流动性,同时也导致美元可靠性的下降。1973 年 3 月,面对持续不断的美元投机,主要货币的管理当局决定允许汇率独立或联合地浮动。


30.金本位时期1880-1914:在金本位制下,每个国家确定其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并被动地准备不断按照这一价格买卖任何数量的黄金。因为每一种货币其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所以汇率也就是固定的。这称为铸币平价。汇率将围绕平价上下波动(在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之间),波动幅度为两个货币中心间单位外汇所含黄金的运输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