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人生的终止就在脚下是什么意思(人生停下脚步)

走完花果山,踏完东宫殿,抱着必胜的决心,吴承恩再度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舞阳书院,他相信自己,也相信父亲对他说的话,“你一定会考上的”。是的,我总会出人头地,总有一天、总有一刻,我总会让您看到,在淮安山阳县的那个小神童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憧憬,他也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得高才、造福四方、承泽皇恩。




只是很可惜,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遵循“天定人命”这个真理,本该是进取功名、风华正茂的大好年纪,吴承恩却遭遇了一件最不愿意碰到的事,乃至是这一生的悲痛——他的父亲吴锐去世了。




吴承恩这一辈子最遗憾的,恐怕不是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西游记》大火,而是没能在父亲生前完成他的企盼。




这个噩耗实在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快得都没能给吴承恩一点时间消化和反应,因为就在前几个月前他们还一起游历江南江北,怎么一转眼事情会变成这样?虽然吴承恩没有像张居正一样为大官、要尽守孝之义,有一大堆屁事需要处理,但此时对于这位才士而言,我相信他的痛苦一定是要比张居正大上好几倍的,理由很简单——他跟父亲的感情简直不能再好。




从小时候的那本《酉阳杂俎》开始,父亲就陪伴了他的整个童年,再到写完《禹鼎志》,吴锐虽然表面上没支持吴承恩的创作梦想,但默默无声的见证已经足够说明一个事实,“看到你如此有才能,我也能够放心离开了。”但很显然,事到如今吴承恩是绝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的,至少一时间无法释怀,换句话说,他陷入了迷茫之中。




最重要的人走了,自己到底该往什么方向再出发?什么生死离别、父走子伤咱们也不多提了,总之就一句话——现在的吴承恩万念俱灰。




怀着悲伤之情,吴承恩回到了老家,望着父亲的墓碑,他只能每日以泪洗面、把自己关在房门之中,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懦弱,眼泪流尽之后,他便开始思考一件事情——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创作),还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在苦思无果之后,他再次翻开了自己最爱的那本《大唐西域记》,看着看着,他突然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玄奘到底是为了世人而取经,还是为了填满自己知识的空缺?这个问题似乎成了他的宿命,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吴承恩完全就像一个贤者一样,每天只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停探索着书中想表达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他灵光一现,终于想通了。




玄奘之所以西行,不仅仅是为了填满自己的无知,还更是为了普度世人的安乐,人为什么非要纠结着一个问题不放呢?这本来就是一个固执而又错误的想法,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追求不尽的,简单来说,自己完成父亲的遗愿是对,追求自己的梦想更是没错,这两者又有什么冲突呢?不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吴承恩相信,父亲在九泉之下,既希望自己能恩泽黎民,同样,我想完成自己的梦想,他肯定也表示极力支持。




要问路在何方?条条大路皆是大道!这便是世间的真谛。




阳光再次升起的时候,吴承恩已经豁然开朗,背上行囊,自己的路还久远得很!




嘉靖十三年,吴承恩再次前往应天府(南京)赶考,可很遗憾,由于准备不当,他再次上榜失败,不过这又有何关系,人生还没结束,路就在脚下,踏平坎坷,斗罢艰险再出发!




嘉靖十六年,南京之路继续前行,话说到这里,吴老先生总该成功了吧,我当然也想他成功,然而我也只能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他还是赶考失败了。




其实失不失败不要紧,为什么失败也不重要,关键在于,吴承恩还是会笑对前行、不会放弃,在备考之余,吴兄依然没有忘记儿时的梦想,他想要继续把玄奘取经的故事写下去,所以他重新拾起了笔墨,在嘉靖二十年,一篇名为《西游释厄传》的神话传记诞生了,这便是《西游记》的正统撰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西游记》仅仅只在初稿阶段,离后面大家看到的“九九八十一难”还远得很。




官还是要接着考的,吴承恩再接再厉,正所谓“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终于,在嘉靖二十八年应天府的魁虎榜(乡试榜)上,吴承恩一举夺得头名,成为了当朝解元(第一名),被朝廷列为了岁贡生,也就是保送生。




虽然天能定人命,但天一定不能夺人志,我相信这就是对吴承恩一路以来辛苦历程的最好总结。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想要出人头地,第一步就是得考上榜,当然,这仅仅只能算一个开头,接下来第二步才是最重要的,即在官场上发挥出色,一步一步走上顶峰,多少人过了第一步,却倒在了第二步,例如我们的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便是如此,到了今天,吴承恩更是惨不忍睹,因为他连官场都还没能进去,具体来说,是他一直没有被分配到官职。




考了第一名,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愿意招入,吴承恩不可谓不悲催,究其原因,大家看看当时的年份便知道了——嘉靖二十九年。此时正值明朝朝政最黑暗的时期,嘉靖皇帝早已在西苑拜仙,而这时候的内阁首辅,是一个叫严嵩的大奸臣。




严嵩管政,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是怎么个回事了,北边的俺答汗才刚刚在北京城外绕了一圈,杨继盛因为弹劾严嵩被关进了诏狱,沈炼更是因为在朝上顶撞了严嵩被流放去了边疆,明帝国内忧外患、人心不稳,谁还管得了吴承恩去哪?再有,他要是真想去哪,也得看看他是什么背景吧,然而吴兄一无名,二无财,所以坐个冷板凳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只是吴承恩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冷板凳竟然会坐如此之久。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官场就职的消息仍旧杳无音讯,精神再强大的人也会绝望,虽然吴承恩花了一大半的时间在创作之上,但对于这种朝廷不重视他的行为,他还是感到了巨大的打击,试问在付出了无数滴辛劳汗水,又经历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冷落之后,几个人能受得了这种精神折磨,是的,吴承恩绝望了,他甚至一度以为不能完成父亲的遗愿,但幸运的是,老天开眼了。




嘉靖三十年,吴承恩终于被分配到一个官职——担任河南新野知县。虽然仅仅是一个知县之位,可吴兄已经很满足了,小小官职又如何,我照样可以造福百姓。




吴承恩没有辜负己任,在位期间,他建立了台察院,也就是所谓的御史台,让百姓提供政治建议和举报官员的不法行为,除此之外,他还修建经阁,以供各类有需求的学士博览经籍、阅读研究,当时黄河泛滥,严重影响到了百姓们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他依旧是十分重视,吴承恩不仅亲自修缮水利设施,他还经常走访民间,为有困难的民众寻得帮助。




吴承恩任职期间引起了百姓们的一度欢呼和一致好评,然而好景不长,嘉靖三十四年,一群日本人拔刀入侵了大明的沿海各地,这即是人们口中的倭寇。这群日本海盗杀人不眨眼,在江浙福建等地兴风作乱,一时间扰得明帝国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吴承恩很看重这件事,他十分清楚——倭乱一日不除,大明一日难安,因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笔从戎、参军抗倭。




这件事,我只能说好也不好,不好的事情是指,吴承恩因为身体素质不行而被拒绝了,好的事情是指,他幸好被拒绝了,不然咱们也看不到《西游记》了,这可能就是“命运自有安排”吧。




既然被拒绝,吴承恩也只好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继续努力了,他的工作做得很好,完成的效果十分理想,在六年一度考核之际,于嘉靖三十六年,他成功被提前升职,从而选进了浙江长兴(今浙江湖州市),成为了当地的县丞。




进了大城市,就应该有大作为了,事实上,吴承恩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本应前途一片光明,却在那里(长兴)遭受了这一生最悲惨的官渡生涯,以至于他的心智彻底被改变,从而彻底确定了人生的最终目标。




我本布衣贫介民


一心只为登西天


取得苦渡无涯海


万家灯火起居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