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以低价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当公司宣布高股利政策后,投资者认为公司)



花朵财经原创




近来资本市场最靓的仔是谁?


如果要谈这个话题,九安医疗定能位居前列。


自2021年11月15日股价开始狂飙,随后狂揽多个涨停板,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九安医疗的股价上涨幅度最大已超700%,最高报59元/股。


股价狂欢,投资者情绪高涨,本该是皆大欢庆的场面,但结果九安医疗此刻却要将50多元的股票6.49元送,着实令人震惊。


此外,论及往员工的裤带里狠狠地塞股权,九安医疗还是位惯犯。


股权激励等于白送钱?

1月4日晚,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将向符合条件的353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737万份,行权价格为6.49元/股。


然而当日公司股价最新报51.85元/股。据此推算,也就意味着激励对象获利空间将达7.99倍,727万份期权总获利高达3.3亿元。


从行权条件来看,此次股权激励也只设定了营业收入考核的单一指标,难度并不算太大。具体来看,第一个行权期2022年营收要求较2019年增长不低于40%。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九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为7.06亿元。而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已达7.9亿元,较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54%。


此外公司目前正在全力支持美国各州政府防疫工作,截止美国时间12月27日,已收款6255万美元(含预付款),尚未收款的订单金额为17460万美元。商业客户销售回款金额为3619万美元,公司网站及Amazon美国销售金额为6835万美元。


因此2021年营收较2019年增速超过40%的难度看着好像并不大,至此市场也开始流出公司本次股权激励存不存在利益输送的声音?


行权期巧遇股价飙升

论及股权激励,近年资本市场是屡见不鲜,但单纯以营业收入为考核目标的倒是不太常见,毕竟一般至少都要求净利润等盈利能力指标。


可是九安医疗却偏偏是个例外,而且在九安医疗身上发生这样的事,还不止仅此一次。


2020年8月,九安医疗曾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标准同样以2019年营收为基数,2020、2021、2022及2023年的营收增速不低于70%、20%、40%及70%。


据此推算,若要完成业绩考核目标,九安医疗2020年营收需达到12亿元。然而其实在发布股权激励之际,2020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222.80%,距离12亿元的目标金额仅一步之遥。


另外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为2021年10月25日,行权价格为11.53元/股,而2021年10月25日九安医疗的股票收盘价为6.24元/股,原以为这份行权计划就要泡汤,结果近期公司股价却迎来了狂奔。



面对行权期与股价飙升如此巧合,九安医疗很快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11月23日,深交所对其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涉嫌通过拉抬股价,便利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自主行权,以获利的情形。


九安医疗对此解释称,公司于11月6日凌晨获悉,美国子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了美国FDA EUA授权,并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于11月7日上传并于11月8日对该事项进行了公告。


此外对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比如东方生物、圣湘生物、热景生物等多家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进行观察,同行业公司自新冠抗原自测OTC产品从2021年获得欧盟认证公告披露时间起,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九安医疗同时竭力表示,上市公司不存在意图通过互动易问答回复内容故意拉抬股价的情况。但据观察,从东方生物、圣湘生物、热景生物等多家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表现来看,像九安医疗股价上涨幅度如此之高的倒是十分罕见,那么这其中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保壳不易,增发也很有故事

从历年经营来看,九安医疗似乎是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不仅为保壳做过多次的努力,而且募集资金也存在被大额变更用途的情况。


2013-2018年,九安医疗归母净利润亏损和盈利长期呈隔年交替变化,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83万元、1019.75万元、-1.51亿元、1449.79万元、-1.66亿元、1268.68万元。对于这样的表状,更多或是九安医疗巧用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的结果。


2014年、2016年及2018年,九安医疗投资收益呈大增态势,分别为1.02亿元、1.42亿元、1.13亿元。如此表现,可以说是既让九安医疗避免了退市,同时也避免了因连年亏损公司被“披星戴帽”的窘境。



除此之外,九安医疗的定增也很有故事性。


2016年6月,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9.24亿元,结果在这期间有6.48亿元被变更用途,占募集资金总额的70.16%。其中“移动互联网 健康管理云平台”项目原承诺投资总额为7.31亿元,实际投入却仅为1.90亿元,变更5.41亿元。


据悉,这些变更用途的资金主要被用于支付收购eDevice的股权转让款、偿还收购eDevice公司银行借款等。值得一提的是,eDevice公司收购后的几年,业绩远不及预期,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完成率仅只有个位数,2020年底甚至亏损94.5万元。


随后在2020年公司又次申请增发募集6亿资金,用于“糖尿病照护服务及相关产品研发项目”“疫情相关智能化改造及新品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之际,公司开始受到了监管部门旧事重提的关注,被要求说明前次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本次募投项目的具体内容,投资构成明细投资数额的测算依据及合理性等。



最终九安医疗修订了发行预案,表示为了顺利实施此次增发,募集资金总额由6亿元调整为3.16亿元,金额近乎腰斩,修改方案后不久,增发申请才开始获得审核通过。


据统计,2010年上市至今,九安医疗共募资18.41亿,但2010年至2020年,公司十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却仅有7187.55万元,募资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可谓肉眼可见。


时至今日,身为公司实控人的刘毅,自2012年通过石河子三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上市公司51.6%股份以来,截至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其股权比例也已下降至22.8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