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企业所得税年报附资产负债表(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申报)

之前我们说过,资产负债表好比一张“全景照片”,而利润表犹如一部“短片”。这部短片该怎么看?如果只看结尾-净利润,那是有点“暴殄天物”了。真正值得品味的,是这部短片从头至尾的过程。


也许还有投资者认为,在整个过程中,结尾最重要。这里要着重指出:利润表所列示的会计科目,净利润绝非最关键,诸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这样的科目,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净利润。其原因在于,净利润是一系列数字加加减减后的结果,在经过多步骤的运算后,净利润这个数字很可能夹杂了过多的“噪声”,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被掩盖,并不利于我们看清一家上市公司的真正优势及真正问题所在。


第二恒等式


在利润表从头至尾的加减运算中,贯穿着一个基本逻辑,也就是:


利润=收入-费用


这个恒等式位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后,被称为第二恒等式。理解该等式,是看懂利润表的基本功。


在会计的概念范畴里,收入是指企业所从事的经常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比如,制造类公司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类公司销售商品,银行类公司对外贷款等,由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构成收入。须注意的是,有些经济利益的流入并非收入,如企业接受政府补助、一次性资产置换或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收益。因为,这些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构成收入,在利润表中,这些收益会表现为“营业外收入”。


有投资者觉得奇怪,既然都是经济利益流入,为什么要分开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利润表的核心问题,后面会讲到。


花钱是为了赚钱直观地讲,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费用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费用,包括原材料费、生产工人薪酬、生产用水电、生产设施的折旧等。在利润表中,体现为“营业成本”与“营业税金及附加”《按营业收入计征的税金,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和资源税等》。


二是期间费用,包括三个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销售而发生的运输支出、广告支出等属于销售费用;借款的利息支出是财务费用。直接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区别,可以参考本书有关毛利率的章节。


由费用所辖的两大分类可看出,费用是企业为创造收入而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由此,也就建立了收入与费用的联系,即只有为创造收入而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才被视为费用,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产生的利益流出,在利润表中被视为“营业外支出”,而并非费用。如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过程中产生的净损失,就被视为“营业外支出”。


同样,企业发生费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收入,只有发生了费用的经济利益流入才能被视为收入,没有费用的经济利益流入不能视为收入。比如,对一个卖菜的摊贩而言,卖菜得到的现金当然是收入,而他在批发站买菜时的支出就是费用,为了运菜所买的三轮车也是费用《通过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为了在农贸市场得到摊位而交纳的摊位费、市场管理费、卫生管理费等也都是费用。而该摊贩给女儿的零用钱就不能视为费用,而是营业外支出。他在进货路上捡到一块废铜卖掉后取得的收益也不能视为收入,而是营业外收入。这位摊贩炒股票所赚的钱也不是收入,而是投资收益。


由一至七是关键


从上述定义及分析中,投资者可以看出,在收入与费用之间,有着相当明确的匹配关系。建立这一匹配关系的目的,就是准确核实利润来源,让会计报表使用者清晰地了解一家公司到底是如何赚钱的,其所从事的业务的赚钱效率如何。


还以上述摊贩为例,如果其进货成本是100元,卖菜所得是200元,其他费用是30元,那么利润就是70元。这样算下来,卖菜这个生意的利润不可谓不厚。但若将摊贩给女儿的零用钱50元也视为与收入相关的费用,那么,至少在报表中,投资者无法清晰地了解卖菜的利润到底如何。因此,建立“利润=收入-费用”这一公式的目的,并不是核算最终的净利润,而是要衡量经营活动的成果与效率。这一匹配关系,在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见图17-1。



图17-1 合并利润表示例


资料来源:中兵光电2008年年报。


从图中可以看出,利润表的第一个会计科目就是营业收入,而在营业收入之后,就是减去一系列的费用。与收入联系最紧密的费用是营业成本,也就是前面所讲的直接费用,被排在了第二位。然后是营业税金及附加《按营业收入计征的税金,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和资源税等》,然后就是三项期间费用。在这之后,是资产减值损失。严格来讲,资产减值损失也可以算做期间费用,因为资产减值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如存货减值、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等。


由利润表第一个会计科目-营业收入,到第七个会计科目-资产减值损失,是“利润=收入-费用”这一恒等式的完整体现,见图17-2,其中费用的具体内容见图17-3。



图17-2 利润等式简图



图17-3 费用结构图


投资者在阅读利润表时,可以先按此公式计算上市公司的利润。虽然这个利润并非最终的净利润,但其重要性比净利润更大。从中投资者可以大致了解,上市公司所从事的经营业务是不是赚钱,赚钱的效率如何。关于这一点。


“听天由命”的收益


接下来的会计科目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主要内容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收益。而投资收益主要是核算上市公司投资其他公司的收益,见图17-4。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两种,一是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前者是指,只有被投资企业现金分红,才能在当期确认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的股权投资《确认额为上市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额》。后者是指,无论被投资企业是亏损还是盈利,上市公司都要按持股比例核算进利润表中。比如A上市公司在B公司持股比例为20%,B公司当年实现利润1亿元,那么A公司则实现投资收益2000万元《无论B公司是否现金分红》。



资料来源:华发股份2008年年报。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合并会计报表。请投资者注意合并会计报表与成本法、权益法的区别。如果上市公司在另一家公司的持股比例较大,已经形成控制,那么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时,就需要与该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如果还没有形成控制,就要按成本法或权益法视为长期股权投资。


至于什么样的公司实行成本法,什么的公司实行权益法,主要是看上市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影响较大的,实行权益法;影响很小或无影响的,按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这两个会计科目的本质含义很相似。它们都是收益,这一点与之前的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很不同。收益的数额是可正可负的,也就是投资可能有盈利,也可能有亏损。但营业收入的数字肯定是正的《不可能出现负收入》。相对于收入,费用的数字肯定是负的《不可能出现正费用》。


更重要的是,收入与费用是描述上市公司经营的过程,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是一个结果,与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无关。收益的变化已经与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能力、努力程度无关了《与上市公司决策者的投资眼光有关》。在一定意义上,收益的变化只能听天由命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使用“利润=收入-费用”这一恒等式时,要将其排除在外。因为,我们从利润表中,首先要找寻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自己的生意是不是在赚钱。


当然,这两个收益也是越高越好。但我们最终希望看到的是,净利润丰厚的上市公司是自食其力的结果-投资收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不要过高。


“不务正业”的项目


简单地说,营业外收入以及支出就是与上市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投资业务无关的收益及支出。两者可能涉及的项目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讲解了,投资者可以在与之相关的会计附注中清楚地了解其明细,见图17-5、17-6。但在评估上市公司真实经营盈利水平时,这两个因素一定要排除在外



图17-5 哈高科营业外收入


资料来源:哈高科2008年年报。



图17-6 哈高科营业外支出


资料来源:哈高科2008年年报。


找到真正的利润源


从利润表的构成来看,得出净利润的一系列运算步骤,加杂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因素。


再一次提醒投资者,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虽然一些上市公司的非经营业务收入与收益相当可观,但投资者仍要细加斟酌。这层含义,投资者可以参阅本书第24章。


净利润改名了


投资者以前所理解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在2007年开始的年报中,被改名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见图17-7。在计算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时候,都是用到它。而2007年以后的年报利润表中所列示的“净利润”除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外,还包括“少数股东损益”。



图17-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示例


净利润被改成这样一个诘屈聱牙的怪名字是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原因投资者不必深究。至于“少数股东损益”的概念是由于合并利润表将上市公司及其控制的公司“虚拟合并”为一家公司看待,这样一来,这家“虚拟公司”所展示的净利润就有水分,不能被直接视为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因为,这里面还包括被控制公司的除上市公司之外的股东所应享有的利润份额,这一部分就是少数股东损益。


此外,在2007年以后的年报利润表中,投资者最后可以看见每股收益被分为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就是以前投资者所理解的净利润除以总股本,而稀释每股收益则考虑到一些潜在的可能增加总股本的事项。


增收无极限


再回来讨论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利润表中排在第一位的会计科目,这一数据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极其重要。


其一,营业收入是上市公司实现利润的根本。没有营业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则几乎不可能。一家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润,无非是两条途径:一是增收,二是节支。节支是可能的,但节支毕竟有其极限;而增收,从理论上讲则没有极限。通俗地讲,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经验证明,几乎每一家业绩优良、持续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其营业收入都会大幅增长。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往往说明上市公司市场拓展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或者说明了上市公司推出了新的产品、新的服务。


其二,由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推算上市公司的产品毛利率。


其三,由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存货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盈利的含金量。


其四,由营业收入与三项期间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一般而言,三项期间费用的增长比例应该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比例,否则,说明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存在问题。


取消主营业务收入


从2007年年报开始,利润表与之前的年度利润表,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排序方面,有了较大变化。在以前的年报利润表中,投资者所看到的第一个会计科目是主营业务收入,第二个科目是主营业务成本……投资者可以对照一下图17-1与图17-8的区别。


新的利润表中不再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的位置,而是将其列示在营业收入的会计附注中,见图17-9。


投资者有必要关注一下这个附注,并从中研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类别中,哪些是厚利,哪些是薄利。



图17-8 贵州茅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图17-9 云维股份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云维股份2007年年报。


防范虚假收入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在一系列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案件中,大多数都涉及虚增销售收入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如红光实业虚构销售收入,银广夏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蓝田股份虚构收入,科龙电器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等等。


投资者可以通过各项财务数字之间的关系观察一些异动。如企业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上升,或者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或者经营性现金流没有相应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财务造假的存在。


费用同比变动说明



图17-10 费用同比变动说明示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