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下列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是( ))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 ”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山东作为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强省,在政务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基础信息化等方面,率先与“互联网 ”进行了深度融合,迸发出了强有力的创新力与生产力。“互联网 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将带领广大网友感受“互联网 ”对山东的影响。从6月14日开始,齐鲁网推出系列评论《互联网 驱动山东未来》。


系列评论之十一:智慧城市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实现形式


文|于海武


据昌邑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王冰介绍,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度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对于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说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王冰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让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让市民更方便更幸福。”(齐鲁网:智慧城市建设山东领先 互联网 提升幸福指数)


据专家介绍,这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开放式的政企交流平台和专家智库,将切实推动智慧城市创新和深度运用。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智慧,创业,创新,智慧城市,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很是紧密和微妙。缺乏智慧,创业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就会失去持续前行的动力;缺乏创业的支撑,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智慧,创业,创新,都是智慧城市的关键词,而智慧城市又通过信息技术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融合互控,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管理模式的本质革新,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持。


笔者通过对若干智慧城市试点标本的研究,认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政府转变职能、服务民生的抓手,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实现形式。为什么这么讲,理由有三:


第一,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必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培育并形成新的经济业态。现在有一个非常火爆的词语叫做“互联网 ”。“互联网 ”是什么?就是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互联网 银行”诞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 卖场”诞生了电子商务,“互联网 教育”诞生了在线教育……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互联网 ”正发挥着产业革新的倍乘效应。智能城市的本质,就是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据美国咨询公司数字资本的报告,2014年中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达19家,总估值达470亿美元,全部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现在中国有300多座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包括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划投资规模近2万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智慧城市培育的新业态,将成为我国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为经济发展和创新型中国增添持久动力。


第二,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服务民生,必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迅捷、更透明、更能激发活力的发展环境。李克强总理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之所以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倒逼机制”,将要求政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分析等技术,将城市服务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移动互联网通道,为创业者、创新者和广大市民提供电子政务一体化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服务,实现政务迅速受理和反馈,甚至在线审批。同时,通过搭建数据交换和服务平台,可以将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宏观经济库、建筑物基础库等信息进行感测、分析、整合,打通“信息孤岛”。智慧城市背景下,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享受行政服务大厅的一站式服务,进行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办理,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在日新月异的大融合、大改革、大转型背景下,效率和信息就是黄金,这也是广大创业者、创新者最现实、最迫切的福音。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报告说,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对经济的变革潜力,致力于将现代制造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融合,这或将为中国带来最好的结果。但笔者需要指出的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不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更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城市,把十几年前推广的数字化城市包装成智慧城市,就失去了智慧城市的本义,南辕北辙,误人害己,对于风生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系列评论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