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天门ppp项目工程咨询公司(天门ppp项目工程咨询机构)


(二)管理部门交叉问题探析

从管理部门来看,我国国家层面存在财政部PPP专家库和发改委PPP专家库;14个建有或正在建立PPP专家库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中,均有省级财政部门的身影,其中湖北、湖南、浙江、陕西4省财政部门和发改部门分别建有PPP专家库,黑龙江省、北京市采用了两部门联合建立PPP专家库的模式;17个建有或正在建立PPP专家库的设区市(含地区)中,PPP专家库由发改部门独建的有成都、北海2市,由发改和财政部门联合建设的有怀化、衡阳2市,由政府派驻机构建立的地区有1个: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其他12个设区市PPP专家库均由财政部门设置;6个建有或正在建立PPP专家库的县级城市中,除天门市PPP专家库由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天门市重点项目协调办公室)设置外,其余均由财政部门负责设置。综上可以看出,我国PPP专家库存在财政部门和发改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在PPP管理部门存在发改和财政之争问题,2016年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2016年8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1744号),2016年10月11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 ,加上我国的PPP条例(征求意见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确写入条例名称中,坊间一度传闻“发改管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财政管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的分工模式。正是这一原因,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改PPP专家库和财政PPP专家库竞相设置的局面,总体而言,由于财政部门有财政支付、物有所值评价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等“抓手”,财政部门的PPP专家库总体占优势地位。笔者认为,同一层级设置功能基本相同的两套专家系统,容易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相互掣肘等,在目前财政部门还未全面铺开设置PPP专家库、发改部门刚刚萌芽设置PPP专家库的初期,政府部门应抓紧作好顶层设计工作。


就目前的专家专业而言,至少有三方面规定值得参考,一是物有所值评价时,根据《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号)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规定,定性评价专家组包括财政、资产评估、会计、金融、行业、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法律方面共9个方面的专家,但遗憾的是,目前45个PPP专家库中,没有一个专家库在这9个方面形成对应关系;二是PPP项目资格审查和评标时,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财库〔2014〕215号)第七条的规定,应至少包括财务和法律2方面的专家;三是采购结果确认谈判时,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财库〔2014〕215号)第十四条的规定,应至少包括财务和法律2方面的专家。从上述三个值得参考的规定可以看出,财务、法律方面的专家均出现了,也许这是PPP专家圈子内律师异常活跃的原因之一。但从实践中看,财务、法律专家是否如此重要,笔者存在疑虑,毕竟作为一个PPP项目成功的关键,至少融资、建设、运营“三架马车”中的金融、行业、工程技术、项目管理4个专业,与财务、法律2个专业,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四)区域和数量分布不均问题探析

撇看国家层面,我们看到14个省级层级、17个设区市层级、6个县级层面PPP专家库集中在中部欠发达地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6省)、西部欠发达地区(云南、陕西、广西、内蒙古4省区)、东北欠发达地区(黑龙江1省)、东部沿海地区(山东及青岛、浙江、福建3省1市)、京津地区(北京和天津2市),总体来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成为PPP专家需求最热门的地区。笔者也注意到,PPP项目投资靠前的贵州、内蒙古(省库)、新疆、广东、安徽(省库)等省区,却未见PPP专家库建立的公开信息,PPP专家库的设置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


目前,财政部共有455名入库PPP专家,发改委共有488名入库专家,“双库”专家127名;省级层面:江西100人、湖南财政库103人 发改库330人、湖北发改库256人 财政库247人、四川130人、云南192人、陕西126人、河南517人、天津110人、山西二批共502人、浙江发改库218人;设区市层面:成都发改库267人、黄石58人、邵阳52人、衡阳57人、徐州92人、亳州56人、十堰29人、北海12人、大理60人。专家数量到底多少合适,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但对照各省的经济总量和PPP项目数量,我们可以看出地方PPP专家库数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笔者在实践中也深感一些地方专家库数量偏少、或某专业的专家数量过少(如前述笔者提及的财务和法律专家),这些专家极易成为“常委专家”,容易成为利益拉拢的对象,因此有必要对专家总体数量和各专业专家数量均衡性进行把握。


(五)部分库内中介机构和地方专家占比过大问题探析

笔者从上述信息发现,一些专家库中,PPP咨询机构、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占比过大,这既有这些机构人员想通过PPP专家这个平台承揽业务的原因,也有往往很多专家库的申报与PPP咨询机构库一并进行的顺带优势,但是,笔者认为,中介机构过多的PPP专家库,造成中介机构人员在PPP评审时机会过多,利益夹杂之下,影响评审效果,甚至政府可能被中介机构“绑架”。另外,笔者还发现,一些地方专家库几乎全盘使用本地专家,这固有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之考虑,但从专家申报条件和公布的名单来看,专家素质普遍偏低,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不值得提倡,由此,笔者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PPP专家资格的准入条件和指导性标准,从源头上防止PPP“砖”家满天飞现象泛滥。


(六)专家名称不一问题探析

从专家名称来看,财政部和发改委共同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浙江、福建、天津、四川采用了上述名称;江西省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家,增加了“项目”两字;北京和陕西称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专家,增加了“领域”两字;河南省将PPP专家称为PPP推介专家;青岛称为PPP评审咨询专家;黑龙江省称为PPP咨询专家;湖北、浙江省发改委将PPP专家称为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专家;云南、山西直接称为PPP专家。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专家名称这一小问题我们即可看出,PPP专家在业内缺乏共识。


(七)专家名单公布方式泄密问题探析

从专家公开方式来看,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均采用了公开的方式,其中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公布了专家的专业、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信息;财政部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PPP)综合信息平台平台公布了专家的更多信息,包括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注册执业资格、学历学位、邮箱、PPP从业经历及工作成果等信息,既方便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提供服务,又接受社会监督。2017年6月,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曾处理过一起一位专家资历证书存伪而被清退、通报事件。


在地方层面,专家公开方式五花八门,有不公布且不向专家发出通知的,有不公布但向专家发布短信通知的,有公开公布名单、工作单位和职务、专业的,有的甚至还公布手机号。从这些方式来看,主体体现了公开的原则,与我国招标投标中的评标专家和政府采购中的评审专家保密的原则正好相反,但从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手机号码的公布方式不妥;对专家库总体数量偏少或专业数量偏少的,出于公共利益、防止专家被社会资本和中介所左右的角度考虑,建议不予不开。


(八)专家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探析

从专家管理制度来看,目前全国共有《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专家库管理办法》(财金[2016]14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咨询服务机构和专家选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黑财规审〔2016〕20号)、《江西省财政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办法》(赣财办〔2017〕84号)、《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津财规[2017]15号)、《云南省财政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徐州市市级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PPP) 专家库管理办法》等7个制度,相对国家、省、设区市、县四级45个PPP专家库来看,与专家库配套的管理制度缺失比例很大,值得尽快去完善。


(九)专家权责模糊问题探析

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财库〔2014〕215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财金〔2015〕167号)等规定,PPP专家在物有所值评价、PPP项目资格审查、评标、采购结果确认谈判等环节应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开展评审工作,除此之外,PPP专家还承担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实施方案评审、资格预审文件审查、招标文件审查、业务培训等工作。《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专家库管理办法》(财金[2016]144号)等文件虽然对专家的权责作出了规定,但是总体来说,上述规定相对笼统,所有文件均未强制规定在哪些环节必须使用专家,是否必须使用PPP专家库的专家,是否随机产生专家,同时也缺少专家的责任追究机制,造成专家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劣币驱逐良币、功能弱化、不负责的现象大肆出现,值得行业警醒和政府部门去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