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明善道企业基金会研究报告(完整的企业研究报告应包括)

2022年2月17日,《2021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自2015年至2020年,共计78家高校基金会接收过大额捐赠(项目捐赠总额大于等于1000万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其中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研究报告1年新发起的大额捐赠项目有望超过100个,协议捐赠总额接近200亿,达到历史新高。



报告梳理了社会捐赠总额前100名的中国高校基金会年报等公开披露信息, 统计了 2015-2020年 共计78家中国高校基金会接受的大额捐赠(项目捐赠总额大于等于1000万元),包括到账方式、用途、管理形式、信息披露方式等信息。


“报告选用高校基金会年报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详实、内容丰富,并首次从一些新的维度分析了高校基金会的发展概况,如区分协议捐赠金额与到账捐赠金额、捐赠用途的具体分类、发的展趋势,和项目管理的状况、信息披露的方式与程度等。这不仅让大额捐赠人对于行业的整体形势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有助于公众对相对神秘的高校基金会有了更系统的了解。虽然限于基金会年报信息的局限,数据的完整性还有待提升,但作为一份给到大额捐赠人的‘参考指南’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邓国胜在对报告进行点评时表示研究报告。


数据分析之外,报告还包括大额捐赠人访谈、大额捐赠优秀案例、“他山应之石”等内容,“呈现了大额捐赠现状和对趋势的关键洞察,希望为大额捐赠人提供一份‘参考指南’,共同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力量善道的支持下越办越好,也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尽一份力,我们希望可以持续做下去。包括” 报告主编、明善道总裁赵坤宁表示。


协议捐赠总额380.8明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


报告显示,2015-2020年共统计到98企业2 笔大额捐赠,涉及733个项目,协议善道捐赠总额380.8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高校大额捐赠中位数为1950万元。统计到1亿元及以上的捐赠项目111个,占项目总数的15%。高校大额捐赠整体呈上升态势,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创新高,相比2015年增长超4倍,快于社会捐赠整体增速。



这些捐赠来自哪里?报告显示,81%的大额捐赠项目由企业、企业基金会、企业家,完整企业家个人基金会,或由以上四者联名捐赠,而在基金会这部分中53%是由民营企业及其基金会捐赠,49%是由来自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应服务行业的企业或企业家捐赠。这一特点与中国整体社会捐赠的主体构成、行业分布一致。同时数据显示来自校友的大额捐赠有188个,占比26%,实力证明校友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和最易吸引的大额捐赠人群体之一。


基于捐赠人的捐赠情况,报告推出了“对中国高等教育最有承诺的大额捐赠人榜单”——“青云壮志榜”。“入榜”捐赠人为2015-2020年与高校基金会合作发起2个大额捐赠项目的捐赠主体。根据发起大额捐赠项目的数量,入榜捐赠人被分为三个梯队:第三梯队为2015-2020年发起2-4个项目的大额捐赠人,第二梯队为发起5-9个项目的大额捐赠人,第一梯队为发起10个及以上项目的大额捐赠人。


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唐立新在2015-2020年期间均发起11个大额捐赠项目,位列第一梯队。其他47位入榜大额捐赠人则分别与高校基金会发起2个至4个不等的大额捐赠项目。


榜单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专题网页、留本用息三个指标呈现上榜大额捐赠人参与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额捐赠人有持续参与的意愿和用心,亦对所捐项目的管理和成效比较重视。


“双一流”高校和院系学科建设最受青睐


这些资金具体捐到了哪里?报告显示,位列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基金会(即“双一流”)的高校在78所接收过大额捐赠的高校中占比为45%,却接收了69%的大额捐赠项目和84%的协议捐赠总额,是大额捐赠青睐的第一梯队。同时引人注目的是流向“非双一流”高校的大额捐赠有显著上升,从2015年到账金额可忽略不计,增长到2020年到账金额占比23%。



捐赠方向上,报告显示,72%的捐赠项目披露了用途。报告将捐赠用途分为10大类,其中“院系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奖学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大额捐赠的五大用途;“基础设施建设”类的项目金额中位数最高,但“院系学科建设”自2017年以来超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10大类用途中最热门的捐赠方向,该领域里医学又最受大额捐赠瞩目,在2015-2020年间共有38个项目涉及。值得注意的是,在“院系学科建设”大类中,建设管理学科的项目中校友捐赠比例最高,达到50%,建设医学学科的项目中非校友捐赠的的比例为最高,达到84%。


信息披露有限,使用情况待解


资金使用方面,报告发现受信息披露限制,大额捐赠项目管理的公开信息甚少完整,仅通过是否成立专项基金、是否注明留本永续来观察,可看到仅有20%的大额捐赠项目包含留本永续、长期实施的部分,仅有6%的大额捐赠项目成立了专项基金,仅有1.8%的项目既成立了专项基金,又是留本永续。总额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留本永续和设立专项基金的比例高包括于亿元以下项目,显示目前高校基金会对于长期实施的超大额捐赠项目管理较为重视。具体用途来看,“奖学金”、“人才建设”、“具体研究”等用途的大额捐赠项目在专项基金和留本永续类中占比突出。



信息公开方面,报告发现仅有12%的大额捐赠项目在年报、学校/基金会网站、专题网页3个维度均有披露,有68%的项目在大学基金会年报中有所披露,而有专题网页的仅有16%,设立了专项基金的大额捐赠项目和留本永续项目在年报、专题网页等信息披露维度上均有出色表现。整体而言,大额捐赠项目在信息披露上较为低调,认定为慈善组织的高校基金会在所有信息披露维度上的表现均优于未认定慈善组织的高校基金会。


致大额捐赠人的五条建议


报告发布现场,老牛基金会秘书长安亚强、黄春华基金会总裁毛维宁、莫氏家族基金会资助官员高广深、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蓉蓉、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明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纲、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杨维东与明善道负责人,分别围绕“怎样捐,才能让给到高校的大额捐赠更值?”、“资助高校的大额捐赠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两个话题展开了研讨。


基于报告的分析,赵坤宁提出了致大额捐赠人的五条建议:


一是做大事,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科建企业设的重大规划结合,看远景,一起做大事。


二是更参与,不仅给钱,还要参与管理,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经历的捐赠人更受敬仰。


三是放眼社会,与高校一起做推动地区进步的事。


四是持续资助,想要更快看到改变的发生,就需要持续资助,比别人更快迭代。


五是适合即好,做公益有三种方式:增加资源、建立生产力和增加改变,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