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会计-利润表的缺陷


①引子

众所周知,

在会计中,收入是指:

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向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日常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主要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核心在于日常,日常才是收入。

例如:

一家全国连锁的餐饮公司,每天销售额500万,这是日常的营业收入。

某天突然收入1个亿,投资者看了肯定很想入股。

但是,这1个亿却是通过卖各地门店得来的,说明经营情况不好,已经到了必须卖门店来维持公司的运行。

这1个亿是回光返照,是不可持续的,只看公司收入金额投资,极有可能血本无归,因为这家企业下个月可能就倒闭了。

由此,会计上,将经济利益分为了日常的收入和非日常的利得,

我们重点关注日常收入。

②利润表的缺陷

众所周知,

在利润表中,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管财费用 (其他收益 投资收益 净敞口套期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益 信用减值损益 资产处置收益)

营业利润=日常收入-日常费用 非日常利得

营业利润=日常利润 非日常利得

营业利润不等于日常营业利润,没有和日常收入匹配起来,没有很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利润表的缺陷在于:营业利润不日常!

③改进的建议

既然我们明白了

经济利益流入分为

日常的收入和非日常的利得

经济利益流出分为

日常的费用和非日常的损失

那么利润也可分为

日常的利润和非日常的利润

建议改为

日常营业利润

=日常营业收入-日常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管财费用

=日常营业收入-日常营业费用

非日常营业利润

=(其他收益 投资收益 净敞口套期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益 信用减值损益 资产处置收益)-非日常营业费用

=非日常营业收入-非日常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

=日常营业利润 非日常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