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企业从开户银行借入(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存入开户银行)


一、站在金融监管角度的公转私


(一)、什么是银行必须监控的大额交易?


1、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2、非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含20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3、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10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4、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



(二)、什么是银行必须监控的可疑交易?


1、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


2、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


3、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


4、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5、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6、没有正常原因的多头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7、提前偿还贷款,与其财务状况明显不符。


8、客户用于境外投资的购汇人民币资金大部分为现金或者从非同名银行账户转入。


9、客户要求进行本外币间的掉期业务,而其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可疑。


10、客户经常存入境外开立的旅行支票或者外币汇票存款,与其经营状况不符。


11、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币现金方式进行投资或者在收到投资款后,在短期内将资金迅速转到境外,与其生产经营支付需求不符。


12、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入资本金数额超过批准金额或者借入的直接外债,从无关联企业的第三国汇入。


13、证券经营机构指令银行划出与证券交易、清算无关的资金,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


14、证券经营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拆借外汇资金。


15、保险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对同一家投保人发生赔付或者办理退保。


16、自然人银行账户频繁进行现金收付且情形可疑,或者一次性大额存取现金且情形可疑。


17、居民自然人频繁收到境外汇入的外汇后,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或者非居民自然人频繁存入外币现钞并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带出或者频繁订购、兑现大量旅行支票、汇票。


18、多个境内居民接受一个离岸账户汇款,其资金的划转和结汇均由一人或者少数人操作。



(三)、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会引发何种后果?


1、金融机构在发现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后,应当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在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


2、某些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涉及到避税风险,税务机关可能会在税收检查中调查资金交易记录,判断是否存在避税或者逃税行为。


3、企业财务人员应谨慎操作大额交易,避免出现可疑交易,帮助企业控制资金风险和涉税风险。尤其是公户与个人私户之间的资金大额往来和频繁往来。


二、站在税务监管角度的公转私


税务机关和金融机构的视角不同,关注点焦点是公转私行为有没有造成税款的少交,实务中有三个地方值得关注:


1、公司将资金转给股东


由于分红需要企业代扣代缴股东20%个税,很多公司直接将资金借给股东,显现为公转私行为,这是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的,尤其是年度终了既未归还,又未用于公司经营的资金,被按照分红征税可能性极大。


2、公司将资金转给自然人作为借款


公司将资金借给自然人,如果未收取利息,可能被认定为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利息并补交增值税。


3、公司将资金转给第三方自然人作为报酬是否代扣个税


有些时候公司将劳务外包给自然人,或者从自然人处取得资金支付利息,租赁房屋支付租金等,都必须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这也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至于企业正常经营业务中的向个人支付款项,如还款,或者发放工资,税务上并无风险,也无须担心。



结论:


1、公转私一定要从金融视角和税务视角分别分析才有意义;


2、金融视角不仅仅针对公转私,所有的大额和可以转款都可能引发怀疑;


3、税法视角关键在于转款背后的业务实质是什么,要根据业务实质判断是否需要交税,或者是否需要代扣代缴税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