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2019年新旧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衔接转换)

新旧制度衔接的总体要求

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及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规定,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6、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会计

(一)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1、资产类-直接转入类和拆分类




2、负债类科目-直接类、合并类和拆分类



3、净资产科目


(1)行政单位净资产类-合并类



(2)事业单位



4、收入支出类


由于原账中收入类、支出类科目年末无余额,无需进行转账处理。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类、费用类科目并进行账务处理。


单位在进行新旧衔接的转账时,应当编制转账的工作分录,作为转账的工作底稿,并将转入新账的对应原账户余额及分拆原账户余额的依据作为原始凭证。


将原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财务会计科目


a、资产类(包括盘盈资产)


借: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在途物品/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


贷:累计盈余


b、受托代理资产 -受托代理负债


c、预计负债


借:累计盈余


贷:预计负债


d、应付质量保证金


借:累计盈余


贷:其他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


(二)对新账的相关财务会计科目余额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调整


1、计提坏账准备-无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


借:累计盈余


贷:坏账准备


2、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依据被投资单位2018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余额,以及单位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制度转换调整"科目,贷记或借记"累计盈余"科目。


3、确认长期债券投资期末应收利息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于2019年1月1日补记长期债券投资应收利息,按照长期债券投资的应收利息金额,借记"长期债券投资"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或"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到期还本],贷记"累计盈余"科目。


4、补提折旧


于2019年1月1日对尚未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补提折旧,


借:累计盈余,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注:"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应当比照前款规定补提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摊销)、保障性住房折旧。


5、补提摊销


于2019年1月1日对前期尚未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补提摊销,


借:累计盈余


贷: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6、确认长期借款期末应付利息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于2019年1月1日补记长期借款的应付利息金额,对其中资本化的部分,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对其中费用化的部分,借记"累计盈余"科目,按照全部长期借款应付利息金额,贷记"长期借款"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或"应付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1、行政单位预算结余类



2、事业单位预算结余类



行政单位

1、"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按照新制度规定将原账其他应收款中的预付款项计入预算支出的,应当对原账的"财政拨款结转"科目余额进行逐项分析,按照减去已经支付财政资金尚未计入预算支出的金额后的差额,登记新账的"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按照原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余额,登记新账的"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


按照原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借方;按照新账的"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减去新账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借方余额后的差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借方。


2、"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按照新制度规定将原账其他应收款中的预付款项计入预算支出的,应当对原账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结转"科目余额进行逐项分析,按照减去已经支付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尚未计入预算支出(如其他应收款中的预付款项等)的金额后的差额,登记新账的"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同时,按照相同的金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借方。


3、"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1)登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非项目结余"科目余额,借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新账的"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2)对新账"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单位按照新制度规定将原账其他应收款中的预付款项计入预算支出的,应当对原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区分其中预付款项的金额(将来很可能列支)和非预付款项的金额,并对预付款项的金额划分为财政拨款资金预付的金额、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预付的金额和非财政拨款非专项资金预付的金额,按照非财政拨款非专项资金预付的金额,借记新账的"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事业单位

1、"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应当对原账的"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余额进行逐项分析,加上各项结转转入的预算支出中已经计入预算支出尚未支付财政资金(如发生时列支的应付账款)的金额,减去已经支付财政资金尚未计入预算支出(如购入的存货、预付账款等)的金额,按照增减后的金额,登记新账的"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按照原账"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余额,登记新账的"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


按照原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借方;按照新账的"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减去新账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借方余额后的差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借方。


2、"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应当对原账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余额进行逐项分析,加上各项结转转入的预算支出中已经计入预算支出尚未支付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如发生时列支的应付账款)的金额,减去已经支付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尚未计入预算支出(如购入的存货、预付账款等)的金额,加上各项结转转入的预算收入中已经收到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尚未计入预算收入(如预收账款)的金额,减去已经计入预算收入尚未收到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如应收账款)的金额,按照增减后的金额,登记新账的"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方;同时,按照相同的金额登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借方。


3、"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1)登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借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新账的"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2)对新账"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①调整短期投资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短期投资"科目余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②调整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按照计入非专项资金收入的金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③调整预付账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按照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预付的金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④调整其他应收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按照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预付的金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⑤调整存货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按照使用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购入的金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按照用现金资产取得的金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⑦调整长期债券投资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长期投资"科目余额中属于债券投资的余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⑧调整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余额,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⑨调整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单位应当对原账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区分其中发生时计入预算支出的金额和未计入预算支出的金额。将计入预算支出的金额划分出财政补助应付的金额、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应付的金额和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应付的金额,按照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应付的金额,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⑩调整预收账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预收账款"科目余额中预收非财政非专项资金的金额,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4、"专用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专用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应当按照原账"专用基金"科目余额中通过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形成的金额,借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新账的"专用结余"科目。


5、"经营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新制度设置了"经营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如果原账的"经营结余"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单位应当按照原账的"经营结余"科目余额,借记新账的"经营结余"科目,贷记新账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文源:雪橙会计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