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威海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威海律师事务所收费标准)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保障力度、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全力推进法治建设……一系列法律惠民举措在威海落地生根。据了解,仅2020年,全市共受理承办法律援助案件5561件,其中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案件970件,为受援人节省法律服务费用22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700余万元,威海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解答来电咨询2.5万余人次……

也正是凭着一组组傲人的数据,在2020年度山东省平安建设考核中,威海市法律援助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在“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中被司法部通报表扬。

设立站点, 拓展法援“新路径”

“你好,有什么难题我可以帮你……”近日,在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驻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山东德衡(威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段炳巨耐心细致地为服刑人员解答了法律问题。

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按下法治便民惠民“快捷键”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法律援助进高墙活动,一方面对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服刑人员进行专业解答,另一方面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服刑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段炳巨表示,很多服刑人员由于欠缺法律知识,对定罪量刑等法律问题的疑惑,直接影响监狱教育改造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律师会在监狱工作人员的监督下,通过面对面、远程视频等形式为服刑人员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教育,帮助服刑人员解开心中疑惑、卸下思想包袱,安心接受教育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监狱服刑人员之所以能够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得益于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拓展法院援助的途径,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看守所、监狱等单位设立了工作站,并依托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在镇街(村居)建立了联络点,方便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以前遇到法律问题不知怎么办,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的法律援助,这样接地气的服务我们非常开心!”荣成市俚岛镇王大爷如是说。

王大爷之前与某单位因为土地承包合同产生纠纷,因该单位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承包费用,于是,老人向村法律援助联系点求助,荣成市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符合条件后,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这快速响应的背后,是一张便捷、均等、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网。”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波介绍说,下一步,全市法律援助系统将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断增强威海人民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便民惠民,撑起弱者法治“保护伞”

“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在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接待室内,悬挂在墙壁上的标语犹如一缕缕阳光温暖着一个又一个求助百姓的心,同时也成为法援律师这份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你们帮助,我根本没钱请律师,更别提能打赢这场官司了。”蔡某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对该中心律师董军超表示感谢。

原来年近六旬的蔡某某在威海某小区从事看管电梯的工作,2020年10月20日早晨蔡某某上班之时,因工作区黑暗无光,电梯已被人开走的情况下,蔡某某不慎落入电梯井摔伤,造成13根肋骨骨折,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但由于该项目经过层层分包,导致事故发生后,各方主体相互推诿,拒不承认与蔡某某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并拒绝赔偿各项损失。

在无奈之下,蔡某某来到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该中心在了解全部情况后,立即决定受理此案,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董军超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当时看到当事人无助的眼神,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事人提供最大的帮助。”董军超说,在接受委托代理后,自己多次往返于仲裁机构、法院,马不停蹄地调取相关证据,查找相关资料,认真准备代理词。经多次开庭、举证、质证、鉴定,法院最终认定受援人与深圳某建筑劳务工程有限公司之间存在雇佣关系,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向蔡某莫共计赔偿金额10万余元。

这是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法律援助服务的生动体现。

这样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止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有。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威海法律援助系统推出网上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为出行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将农民工纳入法援重点服务范围等便民利民新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日,荣成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一个从河北石家庄邮寄来的快递,打开一看是河南的农民工史某赠送的锦旗,锦旗上绣着“法律援助伸援手 公平正义解民忧”。据了解,农民工史某在荣成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拿到了拖欠已久的10余万元工资。

“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参与,同时,他们的权益也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决不能让他们既流汗又流泪。”援助中心主任张伟说。

据了解,目前威海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已将农民工纳入法律援助重点服务范围,依法依规降低援助门槛,设立农民工欠薪维权服务台,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共为543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涉及金额940余万元。

摆摊设点 打通法援宣传“最后一米”

一个便携式宣传台,外加一条横幅,便是一个法律宣传点。

“您可以通过拨打12348、关注微信公号、到大厅窗口等途径获取法律服务,不仅能咨询法律问题,如果有案子符合条件,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律师免费给打官司……”近日,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5名律师在高区田和街道东河北社区广场进行“出摊普法”,摊位的“商品”既有法律援助知识,还有普法手提袋等普法宣传品。同时,工作人员还现场替群众“把脉问诊”,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做到现场受理,现场解决。

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按下法治便民惠民“快捷键”

“通过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如何享受公共法律服务,可以享受哪些方面的公共法律服务和获取公共法律服务的方式途径;知道法律援助是民生工程,能够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实质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波告诉记者。

“我们重点宣传获取法律服务的途径以及法律援助品牌活动的内容,同时还会结合咨询宣传民法典内容。”贾康杰律师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法援志愿者,能够走上街头,和群众现场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非常高兴。“不仅提高了老百姓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也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法援也需勤吆喝。近年来,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按照“结合业务抓宣传,抓好宣传促业务”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载体和阵地建设,法援的知晓率、关注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法援案件呈“井喷式”增长。据统计,今年以来,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组织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敬老月”、“法律援助进军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活动,提高了法律援助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扩大了“温情法援”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共为459名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