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100余个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预算:超7成再瘦身,10部门有增

4月2日,102个中央部门预算和中国人民银行费用预算公布。南都记者统计发现,在中央财政要求开源节流的背景下,超七成部门“三公”经费进一步“瘦身”:76个部门“三公”预算比去年预算数减少,10个部门增加,1个部门持平。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花销情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只减不增“约法三章”的要求,“三公”经费减少已成近年来的总体趋势。

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

南都记者关注到,公布了年度预算的100余个中央部门中,有87个部门连续两年公布了预算支出情况。

其中,税务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0个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支出较2018年有所增长,国家体育总局、应急管理部等76个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支出较2018年降低。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三公”预算支出与去年持平。

从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来看,税务系统的“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数最高,为204197.54万元;其次是国家移民管理局,为66974.05万元。“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最低的部门为国家信息中心,数额为33.14万元。

南都记者关注到,“三公”经费“不降反增”的10个部门中,有多个部门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

以教育部为例。相较2018年,教育部经费预算数增长348.04万元,为2079.55万元。对此,预算报告解释称,其中由于新增中央交办的教育对外交流任务,因公出国(境)费1576.42万元,较2018年增长363.61万元。

此外,审计署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比2018年增加 221.04 万元,增加 11%。审计署预算报告对此解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职能划转,从国资委和发展改革委相应划转了“三公”经费预算。

商务部“三公”经费预算较2018年增加298万元。据商务部介绍,因公出国(境)费4807.95 万元,较2018年增加100万元,主要原因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对话协商增加了出访任务。

同样增加“三公”预算的部门,还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报告显示,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8年增加137.00万元,增长7.80%,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增加190.0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减少53.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增加主要是因为2019年部分公务用车报废后更新。

部门职能和每年工作情况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三公”经费的预算安排。例如,民航局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比2018年预算数增加1652.2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与上年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1717.09万元、公务接待费减少64.8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主要是保证大兴国际机场新设公安机构正常执法执勤新增业务用车。

采写:

南都记者 刘嫚 卜羽勤 李飞 蒋小天 吕春荣 张胜坡

实习生 林方舟 吴单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