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基建前期费用审计报告(基建审计报告)


在新基建中如何更好发挥投资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立足投资审计法定职能,提高政治站位


开展新基建审计是贯彻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做好转型发展,组织开展新基建审计,持续深化和拓展审计监督新领域。


开展新基建审计是促进稳投资的重要举措。自 2018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新基建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审计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当前,随着投资规模的快速增加,新基建已然成为对冲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拉动经济总产出和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稳增长、补短板、促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审计机关应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业态,统筹做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审计工作,推进稳投资工作顺利开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展新基建审计是助推新基建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基建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需要持续开展重大新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新基建工作,发挥新基建的乘数效应,筑牢新基建的安全技术基础,统筹好存量和增量、传统基础设 施建设和新基建,防止规划不科学、不协同,推进过程中出现盲目攀比、基建过度超前,缺乏科学统筹、大水漫灌、一哄而上等问题,以及一些影响新基建政策落实的体制性缺陷、机制性障碍和制度性漏洞,都需要通过审计前期监督及时加以揭示,并在深入报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推动问题解决,促进新基建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思路,聚焦新基建审计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审计对象。投资审计应当按照审计法、政府投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审计对象,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审计监督。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三定”方案确定的投资审计的主要职责,我们认为新基建审计对象为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基建工程项目,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新基建公共工程项目。


审计范围和内容。根据新基建的内涵、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初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一是新基建相关政策、规划前期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尤其是要关注规划统筹衔接,投融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 ;二是新基建项目的预算执行、决算和有关建设、运营情况 ;三是新基建项目建设目标、政策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的实现情费用况和投资绩效等。


(三)制定措施和路径,统筹开展新基建审计工作


在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的基础上,立足投资审计的法定职责,坚持传统基建审计和新基建审计相结合,坚持投资审计的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新基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重大新基建项目审计为抓手,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费用,尽快组织开展对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项目的审计工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新基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因新基建投资基础设施科技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行业领域广泛化及目标任 务阶段化的特点,正好契合了投资审计横切全领域全行业,涉及多主体的独特性,建议在审计署财政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利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平台,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审计中“各级审计机关要依法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审计监督”的要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季度从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 5G 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中选取 1 至 2 个重要投资领域,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角度,分阶段明确审计内容和重点,滚动开展新基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重点为中央各部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以及国基建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等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新基建投资审计监督效能。针对新基建内嵌于各报告行各业之中,涉及领域广、部门多、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以及审计人员数量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由审计署牵头,采取署地联动方式,围绕“宽带中国”战略等新基建政策落实、工业生产、公共事业、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投资项目工程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的技术研究和审计实践,扎实做好新基建项目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推广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增强审计成效和质量,推动新基建审计工作取得新进展。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新基建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司长许亚;课题组成员:吴旭东、陈丙欣、夏胜权、姚睿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