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没有写城市名称的中国地图(中国地图标有省份城市名字)


网上冲浪人士都不陌生,网页数据错误时,点开页面就会有一个硕大的404挂在上面,提示你网页不存在,或者是网页出逃。所以,需要重新打开正确的网页。


可是,现实中,却真实存在着一个地方,代号404。如果地图可以像互联网一样及时反馈,当你用鼠标点击404的所在位置时,地图应该也会给你一个404网络错误的提示。


位于甘肃玉门关外的戈壁滩大沙漠中,有一座废弃的小城市。建筑面积约四平方中国地图公里,1958年开建,曾经城内有数万人口,2006年开始全员搬离,从此成为废城。这里就是隐藏在中国历史中的核城,代号404基地,对外称为甘肃矿区



这里曾是中国核弹的重要研发地,这里曾是数万名各界精英的栖息地,这里曾在历史中默默无闻,这里埋藏着三代核城人的青春和记忆。核城,404基地,甘肃矿区……当这个无名小城被揭开面纱的时候,人们才知道,在这片戈壁荒漠中,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坚守。


为什么会有404基地?说来话长。1945年,美国原子弹在二战战场上留下了浓重的一没有笔,而世界战争史也在这时候开始改写。以往的冷兵器、大兵力作战,在强大标有的热武器面前显得十分脆弱,而核武器,成了战争中的霸主地位象征。


但是,核武器制造艰难,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有能力研制。而且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开采量稀少,提取艰难,更是少有国家能够独立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却一直备受西方敌视,美国的核武器更是频频施压,对中国产生巨大的武力威胁,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限制。为了发展壮大,中国向苏联寻求帮助,希望苏联可以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



可是,苏联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并不单纯,中国的广袤领土、丰富物产对苏联更有吸引力。因此面对中国的求助,苏联的态度也是十分淡漠,甚至嘲笑中国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更不用说倾力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


美国面对中国研制核弹的决心,嘲笑有之,戒备更有之。为了杜绝中国的发展,西方国家针对中国不仅武力威胁,经济制约,更是将准备回国的各个科学家和有影响力的华人华侨严加控制。没有


为了打破核垄断,建设自己国家的核武器,中央政府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召集优秀人才,集中人力物力搞发展。1958年,在甘肃的戈壁滩上,404基地悄然建设。


各行各业的精英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开始了数十年的默默无闻的人生。而从进入404开始,这些人的档案就被锁进了保险柜,外面的世界再和他们无关。


他们之中有熟练的建筑工人,有工艺精湛的工厂师傅,有闻名世界的科学家,有毫不起眼的小商贩。有人回忆,404基地看起来和一般的小城镇没什么两样,衣食住行各行各业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个小型动物园。



听起来这里的生活应该是富足的,可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戈壁滩上降水量少,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沙化的地表,没有什么土壤层,很难种植粮食。钻井打下去几十米都打到石头了,也不见一滴水。


这种环境下,不要说钻井取水了,周边数十公里的戈壁滩上鸟无人烟,只有零零散散的骆驼草迎风飞舞,树木花草更是不可能生存,来到这里,就连对外沟通都十分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真的有舒适度可言吗?


生存环境恶劣,缺衣少食。404基地建设之初只能从外面运水过来,运水的代价十分高昂,一吨油换一吨水都不为过。而食物更是严重依靠外援,曾经困难时期,404基地的人均日常口粮只有两个土豆。但是,艰苦的环境磨灭不了人们的斗志。


1958年建设之初,苏联曾派城市专家援建,原子弹研制逐渐开始展开。基地内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向苏联专家学习。而到了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回了所有援建项目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再度陷入困名字境。



苏联专家撤离之前,老专家生气却也没有办法,催促研究人员快快抄资料,希望可以留下更多的科研资料。而撤离苏联援建专家之后,404基地的地理位置就完全暴露给了苏联政府。为了施压,苏联的飞机一度在404基地上空盘旋,低空飞行,威胁力十足。


这种情况持续了许久,有时候孩子们在教室正上课,就能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而教室旁边,就挖有地下防空洞,随时可以躲避进去。地下防空洞,在404基地内有多个。


外在的影响不能干扰科研工作,尽管上有飞机轰鸣,下有戈壁沙漠,原子弹的研究也丝毫没有被落下。而面对每天的核辐射、核污染,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很多人脱发掉发成了家常饭,更甚者会吐血,危及生命。


核辐射,也是最致命威胁之一。众所周知,原子弹除了爆炸威力强大外,还有一个令人胆寒的威胁力,那就是核辐射。遭受到强烈核辐射的身体,内脏及免疫系统会遭受到不可逆的致命伤害,药石无效,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


而的长时间在充满大剂量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即便是有防辐射服穿在身上,长年累月的累积,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404基地的生标有活区与工作区域是远远隔开的。



在核城数十公里外的戈壁上,有一座占地百里的厂区,这就是404人日常工作的地方。这个工作场地来之不易,一砖一瓦都是加班赶工建设出来的。而为了生产安全,小到一根铜管都要精密设计,却也丝毫不拉进度。


如果科学严谨,是404基地建设的基础,那么奉献和乐观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404基地建设之初,什么都没有,荒芜的戈壁滩上只有零星的骆驼草,口罩防风沙都是日常装备。


可是,住帐篷、搭窝棚,缺水少粮的恶劣环境最终还是败给了乐观的人们。手提肩扛,义务加班,不到四个月,404基地就建设了超过4000平方米的住宅。


粮食不够就多喝稀城市饭,实在不够了就采摘骆驼草籽。戈壁滩上滴水贵如油,早上用过的水,留到晚上接着用。蔬菜供应困难,那就吃咸菜,一吃就是大半年。常年风沙大,帐篷也不顶用,那就穿好衣服戴上口罩再睡觉。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404基地逐渐建设起来,中国的原子弹也慢慢有了雏形。远在戈壁滩上的科研人员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因为,多次的实验终于有了结果。


原子弹试验十分危险,试验场地更是选在风沙肆虐的戈壁滩深处,开车过去能将车子的挡风玻璃刮成毛玻璃。将试验弹头固定在高大的铁架子上,迎着风沙记录试验成果,研究弹坑,记录数据。


终于,1964年10月,戈壁滩上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标志着中国原子弹的成功。中国打破了核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国家,全国大游行,欢庆原子弹的成功。可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研制的原子弹呢?404基地隐藏幕后,不为人知。


荒芜的戈壁滩上,404基地的生产场地藏在不起眼的地下,每次从住处赶到工作地,都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因为是下中国地图入到地下空间工作,每次工作交班,都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防辐射服进入地底,当时的工人们就戏称这是“下大坑”。


原子弹研制成功,也能满足生产了,那么404基地是的不是就完成任务,可以高枕无忧了?科研的脚步是不会停留的,核弹之后,不到三年,氢弹也在404研制成功了。



19名称67年6月,氢弹成功首爆,历史再次记下浓重一笔。中国的军事有了原子弹和氢弹的背后支撑,终于有了反击之力,再不受他国掣肘。趁着势头,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卫星冉冉升起。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核潜艇下水试验成功。


原子弹、导弹、卫星、核潜艇,海陆空强大的武器基础,为中国的发展铸造了强有力的武力后盾,面对武力威胁,中国也终于扬眉吐气,名字再无外忧。


而在核潜艇下水之后,1971年,中国外交也迎来喜讯,中国联合国五常合法席位恢复,成为多强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并与多国展开外交交流,立足国际。


两弹一星,举世哗然,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深远。可是深藏功与名,404基地还是那个绝密小城,刻意掩埋,鲜为人知。完成了两弹一星之后,404基地终于要解散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404基地除了研制两弹一星,还肩负着更进一步的研究任务。原子弹研制成功只是第一步,还得继续深挖,如何减能更高效,如何增强爆发力,小型核反应堆的应用,甚至是关于核泄漏的预后,都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八十年代,原子弹产能增加,核电站建设完成,核电产能巨大,工厂运行良好。生产量提高了,但是成本却大幅度降低,八十年代生产成本对比初期,节省了将近40%。


这些都是基地科研人员的功劳,但是这份功劳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所有工作人员的。甚至为了改善生活,基地的工作人员还空余时间研究果蔬栽种,粮食生产。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404基地的人们总能将自己的每一天塞满工作内容,学习也从不止步,原子弹大量的数据就是他们一笔一笔算出来的。而工作之余,基地内也有许多传言,让人感慨万分。


404基地建设初期,所有的信息、人员都是保密状态,藏在沉重防辐射服后面的,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只有工作中的代号。直到后期,基地建筑完善了,两弹一星的阶段任务完成了,基地内才有了小城市的日常生活。


曾有传言,404基地内有一对夫妻,他们相互都不知道对方已经进入研究队伍,每年靠寥寥数封家信联络,数年间多次擦肩而过,而不知情。直到原子弹研制成功,基地内欢庆游行,夫妻俩在人群中遇上了省份,才知对方也在这里。


还有传言,404基地内人不可貌相。门口配钥匙的老大爷,看一眼钥匙,就能配出来一模一样的,都不用上模。有个做烧饼的阿姨,做的饼味道绝美,外边卖的根本没得比。车间有个工人师傅,听听音儿,就知道机器哪里出了问题。


甚至有人传言,404基地入口的火车站地下隧道,连通外太空,这就言过其实了。404基地的火车站名低窝铺,只有特定的几班车可以到达。而穿过火车站长长的地下通道,就可以到达404基地内,的确会让人产生时空割裂的错觉。



这些传言无从考证,但是404基地有句名言却是实打实的,“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404基地历史短暂,从1958年开建,到2006年搬离,不足50年的历史,却实实在在地留下了三代核城人的记忆。


八十年代开始,404基地开始有了小城镇般的热闹情景。住宅楼建起来了,广场公园收拾好了,孩子们也多了起来。一到周末,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了起来。曾经的小小动物园虽然已经没有动物了,却依然是孩子们的乐园


基地内的“商业中心”是一座三层小楼,卖服装卖小吃应有尽有,虽不能追赶潮流,却也十分丰富。当年在基地周围种下的杨树、柳树已经长成,绿茵成片,走在路上再不会有孩子误把骆驼草当树了。防沙防风林也卓有成效,就连果蔬栽培也收获满满。


慢慢地,404基地的孩子们长大,也逐渐走了出去,上大学、工作、生活,直到核城对外公布,才敢对外讲述一些核城往事。但是,他们的描述却不见苦难,充满阳光和希望


外迁的核城居民,有的已经数十年没有外出,面对外面的车水马龙,也会感慨一句“真热闹”。但是,能在戈壁荒漠长时间驻扎的人,真的会在意这些吗?


404基地人员搬离后,这里就静下来了。曾经这座小城承载了数万人的生活,搬离后只有数千工作人员驻守。然后,核城的改造开始了。


老旧的住宅被推平,平房、小厂房变成了草地,留下几栋较新的楼当作工作值班用。基地内池塘清理了,小飞机被圈起来保护了有写,树木也更多了,404基地被改造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区


但是这个景区却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这里的政治历史意义更加巨大。进入404基地需要经过严密的审查,入口还有士兵看守,拿着通行证才能进入其中。


通行证更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红的粉的白的蓝的。拿到什么样的通行证,可以到哪个地方观看,都是有规定的。假如期待一证走完核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核城404基地,已经成为历史。这里曾经只有一个404的代号,没有名称,地图没有标注,资料绝密,如今才慢慢走进大众视线。而和404基地一样,中国还有两座曾经只有代号留存,资料保密的基地,221和504


221基地,位于青海,也就是中国现在的原子城,1958年特批,对外称之为青海矿区。这里挖掘的铀矿,被运送工厂加工,是最早生产原子弹的产地。



504基地,同样位于甘肃兰州,建于1958年,省份是中国第一个生产浓缩铀的工厂。如今老旧的车间,曾经工人走过的铁桥,都已经退休,成为了厂区的保护文物


404基地,曾经的绝名称密小城,如今已经对外敞开大门,不惧任何查探的目光。这是国力强盛,国家发展带来的底气有写,也是拼搏奋斗之后带来的荣光。如今的404基地,被称为中国核城,永远值得铭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