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河北省会计信息网,河北省会计信息网初级打印准考证

从1963年到今天,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工资从那时的几十块钱涨到了如今的几千、几万块钱,涨了至少100倍。


如果把1963年的1.6万块钱,按照100倍的涨幅换算到今天,大概是160万。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都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1963年,河北张家口机械厂的女会计李杨,从银行将这笔“巨款”取出来后,就离奇失踪了。那天,丈夫小冯在家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等着给她过生日。


等着李杨发工资的工人们,以为李杨拿着自己的血汗钱跑了,迅速报了警,丈夫小冯首先成了警方的怀疑对象。


直到21年后,拆迁的施工队在一处住宅的院子里挖出李杨的尸骨,才证明了丈夫小冯的清白。


凶手到底是谁?李杨取出的1.6万块钱又去了哪里?


生日当天,人间蒸发

1963年11月22日,本来高高兴兴给妻子做着生日餐的小冯,此刻却被一群工人围堵在家门口。十几个工人你一句我一句,像一群聒噪的麻雀,瞬间将小冯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彼时的他对妻子李杨有点儿埋怨:早上不是说好了,赶紧去银行取钱,将工人们的工资发完,自己领了工资也赶紧回来。吃完饭出去看电影,怎么这会儿了还不回来!让急着领工资的工人追到了家里。


李杨在工厂干了这么久的会计,工人来到家里要工资,这还是头一遭。


小冯对来工资的工人们说:“大家听我说,李杨一大早就出门去银行取钱去了。这样吧!我和大伙儿一块儿去银行看看,是不是今天取钱的人多耽搁了。”


听了小冯的话,工人们自然无法反驳,一众跟着小冯去了银行。


李杨作为工厂的会计,经常去同一家银行取钱存钱,早就跟银行的工作人员混了个脸熟。面对丈夫小冯的问题,银行工作人员回答:“李杨早上8点多就来了,我们一上班就给她办理了业务。她取了1.6万块钱之后,还说要把工资拿到工厂赶紧给大家发了,好回家跟老公一起过生日呢!怎么?她到现在都没回去吗?”


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话,小冯心里又开始嘀咕:李杨办事儿从来都很靠谱,今个儿是怎么了?


看着工人们一脸焦急的样子,小冯只能将心里的疑虑放下,镇定地对大家说:“李杨做会计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拖过大家的工资。大家先别会计慌,不如你们先回工厂,看看是不是跟李杨走岔了。说不定她现在回工厂了呢!”


工人们无计可施,只得回了工厂。


看到工人们走了,小冯心想:李杨不会是出什么事儿了吧!她近期总说肚子疼,总让她去医院看看,结果她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直耽搁着没去。


想到这里,小冯跑了银行附近的几家医院,询问是否有叫李杨的住院。然后,他又去了离家比较近的医院,结果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有。


这下,小冯彻底慌了神:李杨拿着这么多钱,能去哪儿啊?不会真出什么事儿了吧!


工人们这边回到工厂一看,李杨根本没回工厂,一下子开始叫嚷起来:什么“老婆等着要用钱啊”“孩子要缴学费了”“生病了要拿钱看病”啊……一时间,工厂车间内吵闹声、哭诉声,敲桌子声,一时齐发,热闹非常。


这时,跟李杨平时关系较好的几个同事发话了:“李杨在工厂干了这么多年,一直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从不少发你们一分钱。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不清楚,大家伙儿还不清楚吗?”


“是啊!李杨这么老实本分一个人,肯定不会拿着大家伙儿的工资不给的。现在这个情况,我们也没别的办法,不如通知厂长吧!”


厂长听了事情的原委后,心里一惊,觉得李杨肯定是出什么事儿了!立马报了警。


厂长压根就没往“携款潜逃”那方面去想。客观来说,他认识李杨这么多年,厂子里工人的工资、货物的款项,有多少钱从她手上经过,比这1.6万多几倍的钱她都经手过,如果想要“携款潜逃”,傻子都知道挑多的拿。


再者,他和李杨夫妇俩认识多年,以他对李杨的了解,她根本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李杨出事了!


接到报警后,张家口公安局迅速展开了调查。毕竟,涉及一个工厂里所有人的工资。而且,1.6万块钱在当时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那个年代,物价低工资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只有20-30块钱,1块钱可以给孩子交一个学期的学费,8块钱就足够一个人一个月的吃喝开销。


1.6万块钱,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价数字。


随后,警察开始了地毯式的搜查,因为没有任何线索,搜查也没有任何结果。无奈之下,警察又去了李杨去过的银行再次进行询问。


这次,银行的一个保安说道:“我突然想起,那天李杨取了钱走到马路对面时,一个男人走到她面前跟她说了几句话,俩人就一起走了。那个男人身高大约在1.75左右,中等身材。”


这个重大发现让案件有了实质的进展,立即开始对李杨身边的男性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李杨的人际关系信息网很简单,除了工厂和家,李杨还喜欢逛逛商场,每天的生活极其规律。


最后,经过一系列排查之后,跟李杨有交往的男人就剩丈夫小冯一个了。难道小冯“好男人”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21年后,尸骨惊现

锁初级定了小冯为嫌疑人后,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对其进行审查询问。


据小冯叙述,那天他一直在家,一边做饭一边等着妻子李杨。大概10点多的时候,他还去给工厂打了个电话,问妻子李杨回来了没有,之后十几个工人们就来了家里。


给妻子打电话这个线索更加深了警察对小冯的怀疑。据他们去工厂调查发现,这么多年来,小冯很少往工厂打电话找李杨,为何偏偏在这天打电话询问?是否另有计划?


对此,小冯说:“因为那天是李杨的生日,以前日子过的贫苦,近几年来好过些了,我想趁着这次生日好好补偿她一下。所以精心做了一桌子的菜,还早早买好了电影票,准备吃完饭也去看场浪漫的电影。”


看着小冯手里的电影票,还真的是李杨出事前一天买的,证明他没说谎。苦于没有其他证据,警察只好将小冯送回了家。


自此之后,此案再也没有了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找不到更多证据,专案组也只能将此案搁置。此案彻底成了一桩悬案。


小冯被警察审查询问之后,邻居看他的眼光也与以前不同了。


有一天,他看到邻居的小孩儿在楼下玩儿,将手里买来的香蕉递给他吃,只见孩子奶奶一个箭步冲上来,把小冯的香蕉还给了他,匆匆领着孙子离开。


又有一天,小冯下班的时候,路过小区花园,听见几个人在议论:“警察是要讲证据的,没有证据怎么抓他?”


因为妻子李杨的失踪,小冯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他一直郁郁寡欢,也没有续弦,就这样一个人生活。


面对邻居的刻意疏远,小冯没有选择离开。他心里觉得,好像只要他在这里,妻子有一天就会回来。对于身边的流言蜚语,他不闻不问,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等,等啊等,足足等了21年。


试问:人这一生,又有多少个21年呢?


直到1984年的6月14日,旁边一个拆迁小区传来的一个消息,让小冯的等待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那天下午,拆迁施工队的包工头小赵,吆喝工人干活儿麻利点儿,早干完活儿早下班。正当大家伙儿都在卖力地拆除地基时,一个工人的一声喊叫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们施工的地方是位于1楼的一处院子,院子的东北角铺着一层厚厚的水泥,而其他地方都是沙地。这个工人拿了工具,将水泥铲除,刚挖了没多深,就发现了水泥下面人的白骨。这让工人吓得顿时一激灵,下意识地喊了一声。


包工头心里想着,不会是挖到哪个朝代的古墓了吧!他害怕担责任,赶紧跟当时的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杏珍联系。


刘杏珍一个女人,对这些尸骨看都不敢看,立即报了警。


警察来了之后,先是小心翼翼将尸骨一点点挖出来。他们也在想是不是挖到哪个朝代的古墓了,于是继续往里挖了挖。结果,没挖多深,就挖到了一个女士的黑色公文包,一双皮鞋。


这不是古墓,是谋杀。


经过侦察人员的鉴定,死者为女性,年龄30左右,死因是头部受到钝器敲击,死亡时间大约有一二十年。


于是,警察赶紧对近年来的失踪女性进行排查,很快就查到了李杨身上。


当小冯看到尸骨旁边的女鞋和公文包时,已经将近六旬的他,瞬间放声大哭。这是妻子李杨的皮鞋和公文包,皮鞋是她失踪前刚买的,公文包是她用了好多年的。


李杨到底是被谁害了呢?


谁是真凶?

李杨平时从未与任何人结怨,身为工厂的会计,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热情友好。而她与丈夫小冯更是伉俪情深,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也算是舒心。两个人齐心合力,打算这几年好过了再要个孩子,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没想到却遭此横祸。


小冯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谁害了妻子?


就在小冯一筹莫展的时候,警察顺势找到了埋尸骨院子的原房主——乔世凯。


乔世凯原来在当地的物资局上班,工作很有前途,但他却不老实,利用职务之便拿了公家的钱,被判了5年刑期。后来,因有病被保释了出来。


看了乔世凯的档案,警察认为他很有嫌疑。然而,当警察找到乔世凯的现居住地址,去他家了解情况时,却发现乔世凯已经过世了。


无奈之下,警察只好将乔世凯的妻子张葆珍带回了警局,想从她这里了解一些情况。

准考证

面对警察的询问,张葆珍显得有点儿不淡定。她说话磕磕巴巴,眼神也飘忽不定。


警察问她:你认识李杨吗?


张葆珍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不认识。


“那你的丈夫乔世凯认识李杨吗?”


“我~我不知道,你们不要再问了,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害怕这些打打杀杀的事儿。”


张葆珍如此不配合,警察也没有其他证据,只能将她释放,派几名便衣在其家附近监视她。


与此同时,警察开始调查张葆珍的资料。很快,事情有了新的发现。


警察在张葆珍的档案中发现:21年前,她在离李杨家附近不远处的百货大楼上过班。当时的她,是一家鞋店的销售员。而且,她和李杨都是河北沧州人。


有了新的发现,警察再次将张葆珍叫来询问。在警察的一步步紧逼下,张葆珍的心理防线彻底被摧毁,将当年的所作所为,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


本来她和丈夫乔世凯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没想到乔世凯一步走错,步步错。


乔世凯被保释出来后,饭碗也丢了,工作又不好找。整天在家游荡,全家的开销全靠张葆珍一个人支撑着。两个人因为钱的事情,整天吵架,日子也渐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后来,在百货大楼上班的张葆珍经常见李杨在这里闲逛,有时候是她自己一个人,有时候是李杨和丈夫小冯一起。看着人家恩恩爱爱的样子,张葆珍既羡慕,又嫉妒。


有一天,李杨一个人来到了张葆珍卖鞋的专柜,本就开朗的李杨与张葆珍热聊起来,不聊不知道,一聊竟发现两人都是河北沧州人。


而且,两人都是从河北沧州嫁到了这里,相同的经历让身处异地的两人很快就热络起来。李杨没事的时候就爱逛商场,现在认识了张葆珍,来的次数就更多了。


身为销售的张葆珍,不仅会说话,而且很会亲热人,两个人迅速就发展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张葆珍得知,李杨是机械厂的会计,经常会有一些大额的款项从她手里过,她自己的收入也很可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李杨婚姻、事业两得意,张葆珍心里别提什么滋味了。


回到家里,看着无所事事的丈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看人家李杨过得什么日子,我过得什么日子,人家丈夫不仅顾家,对她也是从来说一不二,哪像你!”说着,顺手拿了沙发上的一个抱枕朝乔世凯扔了过去。


两个人又开始叮叮咣咣打闹起来,一夜无话。


一天,李杨去张葆珍家里找她,告诉她第二天不能陪她逛集市了河北省。


“我明天去银行把工人的工资取出来拿回厂里,就直接回家了。我老公刚跟我说,明天要给我好好过一个生日。他还提前买了电影票,说吃了饭要请我看电影呢!”


看着李杨幸福的模样,张葆珍有些心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李杨说要取钱,乔世凯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劫下这笔钱!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张葆珍时,张葆珍极力地反对。


“有了这笔钱,你就不用每天辛苦地去百货大楼卖鞋了。你不是总羡慕李杨和他老公吗?有了这笔钱,咱们也能过上他们那样的日子。”


听到丈夫这样说,再想想李杨总是在自己面前炫耀幸福,张葆珍最终选择了沉默。


第二天,也就是11月22日,李杨一早起来去了银行,乔世凯早就等在了银行门口附近。看着李杨取了钱,过了马路,乔世凯走到她面前:“李杨,你怎么在这儿,我刚在还去你家里找你了呢!”


“怎么了,什么事儿啊!”李杨连忙问道。


“唉!我跟葆珍又吵架了,她闹着不活了,我看着她烦,就想着找你去劝劝她。”


李杨面露难色,包里还装着厂子里所有人的工资呢!


“没事儿,你要有事儿先去忙吧!想她也不敢做傻事儿!”乔世凯说。


李杨心想:朋友一场,过去劝她两句也耽误不了什么事儿,就跟着乔世凯去了他家里。


到了张葆珍家,看见葆珍在沙发上坐着,正想上前安慰的李杨,就被后面拿着铁榔头的乔世凯一榔头砸倒在地。瞬时间,鲜血从李杨身下涌出。由于砸到了要害,李杨在地上只动弹了两下,就断了气。


看着一动不动的李杨,张葆珍竟然丧心病狂地又举起铁榔头砸了几下,直到鲜血沾满了全身,地上的李杨变得血肉模糊。


为了不被人发现,张葆珍和乔世凯将李杨的尸体埋到了自家的院子里。后来,又铺了一层厚厚的水泥地。


自此,人世间再无李杨这个人。


也许是良心难安,几年之后,张葆珍和乔世凯就搬离了这座房子。直到李杨的尸骨被挖出,乔世凯知道事情败露,他不想再经历牢狱生活,就选择了服毒自杀。


此时的张葆珍,坐在公安局的问询室里,一脸平静地讲述了整个事件。


“李杨失踪案”历经21年之久,终于宣告破案。


乔世凯作为主谋已服毒自尽,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世的张葆珍作为同谋,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据张葆珍讲述,她和乔世凯有了这1.6万块钱以后,确实过了一段和睦的生活,两人随心所欲,想买啥就买啥,张葆珍以为打印这样就和李杨一样了。


可是,她不知道,如果一个人欠缺内在的质量,即使和高贵的人穿着一样华丽的外衣,她看起来依然是低俗的、丑陋的。


张葆珍和乔世凯之所以会被欲望和贪婪驱使,正是因为他们的内在欠缺某种品质。


其实,这种品质并不与欲望和贪婪相对立。


月有阴晴圆缺,人心亦是如此。谁都不能说自己完全纯洁无瑕,是人都有贪婪和欲望,这很正常。人类正是有了欲望,有了贪婪,才推动了世界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但是,这贪婪一旦超过必要的限度,便为天地、万物、道德、法律所不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