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银行开户行突然变化(中国银行开户行会变吗)

2021年11月,中国银行兰州分行“官宣”终止营业。


随着自身金融科技能力不断提升,疫情影响下,银行渠道建设重新规划布局,撤并物理网点已屡见不鲜。


银行分支机构变局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背后折射出了哪些发展新趋势?


与之相对的,银行线上渠道的发展前路又将指向何方?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1年11月30日,甘肃银保监局发布公告,同意中国银行兰州分行终止营业。


从机构层级看,中国银行在甘肃省有一级分行甘肃省分行,兰州分行为甘肃省分行辖属的二级分行。分析认为,中国银行兰州分行终止营业,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省分行城市机构设置。


大型商业银行的分行终止营业比较罕见。


回顾过去20多年,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省会城市机构设置模式时有变化,是否设立省会城市分行几经反复,也曾在省会城市分行与省分行营业部之间进行切换。


总体而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998年,为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级,解决机构重叠、人员臃肿、运行低效等问题,国务院要求国有商业银行省区分行与所在城市分行实施合并,一级分行内设营业部,经营管理所在城市业务。


随后,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将省分行与省会城市分行进行了合并,省会城市一级支行直属省分行管理;部分银行设立省分行营业部,负责对省会城市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省会城市在全省的作用凸显。


为更好地支持和服务省会城市发展,部分大型商业银行探索进一步做实省分行营业部,部分省分行营业部实质上起到省会城市分行的作用。


2018年前后,多数大型商业银行将省分行营业部调整为省会城市分行,重新设立省会城市分行成为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共同选择。


2017年9月,农业银行率先开启省会城市行更名风潮,陆续将省分营业部调整为省会城市分行。2018年,中国银行提出,完善省会城市分行管理模式,明确省会城市分行发展策略,提高省会地区机构竞争力。


设不设省会城市分行,各有利弊。


单设省会城市分行有助于大型商业银行提升对省会城市的金融服务,也有助于巩固在省会城市的市场份额。同时,因为增加一个管理层级,人员配备更加充足,日常经营管理能够更加精细化,风险防控能够做得更到位。


这是2018年以来,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重新设立省会城市分行的重要原因。


但设立省会城市分行也有弊端。在同一个城市有两套管理机构,管理层级比较多,管理成本会更高。


总的来说,2018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普遍重新设立省会城市分行,以更好地服务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兰州分行终止营业,显得比较突然。


不过,商业银行一般营业机构(如支行)因为撤并、迁址等原因,时不时会有终止营业的。但不管是一家分行还是一般网点终止营业,相关存量业务都会进行妥善安排,客户可以到其他营业机构办理业务,更不会影响存款安全,公众无须担心。


于变局中开新局


银保监会披露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显示,2021年有2812家金融机构(不含保险机构)退出。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底,有2649家机构新设立。


在银行分支机构的变化中,退出的银行网点数量超过2600家、新设网点数量超过2300家。从总量上看,银行网点退出的数量略高于新设数量。


退出、改造升级、重新设立……


银行网点建设在不断重新规划布局,不断重构,创新迭代。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连续3年下滑,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分别为22.8万个、22.67万个,2020年网点较前一年减少约1300个。


虽不断有网点退出,但银行也在不断探索优化布局调整,顺应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业态,如绿色支行、碳中和网点、乡村振兴网点等。


2021年,就有多家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小微支行。


除结构优化外,功能的完善也成为网点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


银行网点不断改造金融服务功能,进行适老化改造,完善老年人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政务服务的重要延伸载体。


有分析认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推进,银行业整体将走向精细化、差异化,银行网点的形态和功能将日益丰富,并不断发生变化。


但是,银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定位是不变的。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银行业的本质始终是服务业。


“线下”唱罢“线上”登场


你有多久没去过银行了?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原本必须线下办理的业务被越来越多地搬到线上。银行的手机端、网络端功能不断升级,数字化运营呈现高歌猛进态势。


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银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88%。


而疫情冲击之下,手机银行已变成银行线上触达客户的最重要入口。


2021年,国内商业银行通过高频迭代更新与场景服务多元化,助推手机银行APP活跃用户规模由一季度的5.84亿户增长到三季度的6.26亿户,并将持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观察不同类型上市银行,2021年三季度,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的手机银行活跃用户规模均已超亿户。


在疫情影响下,银行客户转向电子渠道的速度比以往更快。


目前,银行的电子渠道争夺战已经打响。倒逼银行打响这场战役的,除了业内同质经营的局面,更多源自于跨界竞争带来的危机感。


现阶段,各银行在发展电子渠道尤其是手机银行业务时,主要的方向就是场景化、平台化,这正属于互联网企业带给金融业的那部分有益经验。


客户在哪里,金融服务就在哪里。


对于银行而言,流量是客户经营起点。


纵观各银行的手机银行APP,“生活”专区已经成为“标配”,饭票、影票、机票、酒店、景点、打车等生活服务都展示在显眼的位置。


银行这种借高频消费场景拉动低频金融需求增长的方式,能有效带动用户活跃,做大、做活外部流量。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线上业务在为银行带来全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风险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