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湖北省基本建设项目程序(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01-1013—2000)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可行性研究应从项目的基础条件、技术、资金、效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论证。


第三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按照以下程序编制:


(一)签订委托协议。项目申报单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完成时间、劳务费用、质量及成果提交要求。


(二)组建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


(三)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实地踏勘。有关人员根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需要进行实地踏勘,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五)分析研究。在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划方案,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得出推选方案,并形成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六)项目效益分析。对推选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行性研究初步成果完成后,要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成果。


第四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一)总论


总论应包括项目背景与项目概要两部分。


1.项目背景,应对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做出说明。


2.项目概要,应对项目所在县(市、区)、项目类型、项目性质、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项目建设工期、项目总投资和亩均投资做出说明。


(二)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应对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与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2.资源条件,主要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如光照、温度、降水)、水资源、生物资源。


3.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情况、科技发展水平。


4.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5.基础设施条件,主要对交通条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状况等进行分析。


(三)项目分析


1.项目合法性与合规性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


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应对新增耕地的数量及来源进行说明;


3.水资源平衡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灌溉水源的分析、需水量预测、可供水量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应说明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


5.土地适应性评价。应说明目前的土地用途是否应该调整,调整后的土地用途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应如何进行调整等。


6.公众参与分析。应将公众参与的意见形成有效书面文件,纳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具体应包括公众对项目区选址、权属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和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的意见。


(四)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规划依据;


2.规划方案比选;


3.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主要对土地利用布局、农田水利工程布局、田间道路工程布局及其他工程布局进行说明;


4.建设内容和标准。主要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及工程量估算。


(五)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在对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权属调整的范围,提出权属调整的方法与程序。


(六)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明确项目法人,提出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对组织机构适应性进行分析,明确人力资源配置。


2.项目实施进度。说明建设工期,并做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主要是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三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4.项目建设后运行管护初步方案。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提出管护措施,并说明经费筹措办法。


(七)投资估算


主要说明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编制说明、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和投资进度计划。


(八)效益评价


对项目竣工后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九)风险分析


说明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并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十)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十一)附图、附表、附件


第五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件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件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一)对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的基本要求


1.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应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GB/T5791-1993)。


2.现状图应统一采用西安1980大地坐标系,不得使用自由坐标系。


3. 以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能够清晰表达项目区地形变化情况。


4.现状图上应标注以下内容:


项目区边界、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及符号、土地权属界限、项目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项目区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有明确的大地坐标;


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面积统计应按新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到二级地类,统计数据应做到文、图、表相符;


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项目区水源、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沟渠、堤坝、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其他主要地物;


项目区内外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等与外界的联系等。


(二)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的基本要求


1.规划图应以现状图为底图进行编制,因此项目区边界必须完全一致;


2.等高线、高程点等现状地物应做淡化处理;


3.各项工程总体布局要明确,单项工程要有编号,工程内容要文、图相符;


4.规划田块大小、方向的布置要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并清晰标注田块设计高程;


5.项目区外附近的主要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应在图上明确显示,并与区内道路、沟渠相衔接;


6.田间道、生产路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道路之间应能合理连通;


7.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沟渠之间应能合理连接,所有沟渠都要标注水流方向;


8.各级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与配置要合理;


9.防护林的布局要合理,应考虑与主害风方向的关系;


10.应附规划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1.图例应符合有关规范。


第六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充分论证。论证完成后,组织立项申报资料报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评审。


第七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