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全面预算(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于全面预算必要时)

一个企业,预算是标准,内控是保障。


对于将要发生的业务有着精准的预算是一名合格的内控管理师的必备要素,预算与内控是相辅相成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那么预算对于内部控制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01


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现代水平的预算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有效地规范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力的预算制约手段。


其次,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严谨高效的预算管理。


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必要的预算手段,因为资产管理如果孤立于预算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最后,优胜劣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任何一个预算管理松懈的企业必然难寻减支增效之源,注定要在低效率和低效益中走向失败。


企业真正严格预算管理,就会责、权、利明晰,也就不会存在诸多的“懒汉部门”和“懒人”。


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强化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


02


全面预算管理是评价企业内控效果最好的准绳


从内部控制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减小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预算的基础是计划,因此预算能促使企业的各级责任单位提前制订计划,避免企业因盲目发展而遭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事实上,制订和执行全面预算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的经营环境、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所提供的绩效考核理念与方法,使企业在许多方面的计划有了数量化和货币化的指标,预算作为一种衡量企业发展的准绳,便于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各单元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日常活动也进行了量化的规范——一个活动目标的准绳,使经营活动有目标可循,从而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03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年度目标的分解、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调整、考评奖惩。


从战略而言,预算管理是保障战略目标的计划与执行;从经营而言,预算管理是资源的分配与调度,是内部管理的职责划分、权力分配。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明确各个责任主体对企业具体的投入、产出及相关利益的划分,并据此分配相应的资源与调动资源的权力。


全面预算管理是权力分配的依据、控制的标准,具有全面控制的机制。预算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控制的管理。


因此,预算管理的一个核心价值就在于权力分配与权力约束控制,而这个过程,都是可以通过流程程序进行驱动而相对固化为系统的。


通过全面预算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重构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强化预算监督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