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西部大开发沥青改性业务税收优惠(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文件)


一、改性沥青简介


道路石油沥青的升级产品,性能优异,以重交沥青为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得到的高等性能的沥青,属于道路石油沥青的一种,近年来消费量快速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达25%,2006-2010年消费量从166万吨增长到400多万吨,在道路石油沥青中的占比也从12%上升至20%,目前基本上已经替代重交沥青。现有的改性沥青产品处于成熟期,基本能满足国内绝大多数区域的市场需求(除温度较寒冷区域外)。


经过改性后的沥青,可以改善普通道路石油沥青对温度敏感的特性,减少因温度变化和载重量大而造成的车辙、裂缝现象,十分适用于对路面载重要求较高的高等级路面,包括高速公路与城市干线道路的抗滑表层、公路重交通路段、重载及超载车较多的路段等。


兼具环保和性能双重优势的废橡塑改性沥青将会成为新增长点,一旦政策和补贴落实,其经济性大大增强,将逐步替代年耗1000多万吨/年的普通道路石油沥青。






二、行业简介


1、行业特点


受国家基建规划、大经济环境周期影响:行业高度依赖于业务辐射范围内高等级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新建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周期。


受天气影响,呈现较强季节性:沥青路面施工对天气状况的要求较高,按照国家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C(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C(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在南方地区,雨季之后,属于公路路面施工旺季,雨季来临时至雨季结束时,属于淡季;在北方地区,除雨季之外,冬季气温较低土地结冻时,也属于淡季。


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市场机制在逐步完善,大多省份引进招标模式:产品品牌、质量、技术服务能力将逐步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2、市场潜力巨大:四大驱动推动行业继续成长


单耗增加:2010年全国改性沥青的平均单耗约为235吨/公里,东中西部呈递减态势,分别为275、240和200吨/公里。预计随着铺设厚度增加:从单层铺设转向双层铺设(原因:普通石油沥青质量不高 中西部山路崎岖 超载严重)和铺设宽度增加:高速公路宽度仍将增长,未来六车道、八车道会不断增加,预计单耗可达280吨/公里。


新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改性沥青的主战场,几乎每条高速公路都会使用改性沥青。2010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消耗了200-250万吨的改性沥青(占总消费量的50-60%)。参照以往数据,发现随着国家级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各省推出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施行,十二五期间相较于十一五期间新增的高速公路平均复合增长8-10%,到2015年新建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消耗达370-415万吨。


高速公路维护和改造:从2010年开始,国内高速公路陆续进入大修周期。按照高速公路10年一大修(理论周期,实际仅5-8年)计算,未来全国每年进入大修周期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超过 10,000 公里。经测算,大修时的改性沥青单耗约为100-150吨/公里,总消耗达100-150万吨/年。


市政道路及其他高等级道路的需求:在我国457.73万公里的公路总里程中,超过87%的公路为低等级的农村路,随着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的考虑,以及地方市政道路建设标准的提高,在市政道路上大量使用改性沥青乃大势所趋,预计年均复合增速为8-15%.


3、西部市场是未来主战市场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2011年发布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西部地区主要公路的交通量将达到2010年的3-7倍,要求干线公路基本实现高等级化。


东部的公路网络建设基本形成,增速放缓,西部是今后的发展重心,十二五期间里程数基本翻一倍。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3月我国西部地区公路投资额1456.53亿元,占总公路投资额的47.68%,同比增加25.32%,年均复合增长率12.24%。


未来东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总额度的差距将愈加明显,西部地区将持续成为全国道路建设的中心所在。


4、行业痛点


来源:菁云资本


三、产品


改性沥青通常可分为通用型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和特种改性沥青三大类。以主要产品来说:


SBS改性沥青---市场主流产品


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后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混合而成的一种改性沥青,主要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


属于热塑性橡胶类,产品处于成长期的中后段,具有非常好的双向改性性能(即同时改变基质沥青的高温和低温性能):耐高温、抗低温,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功能,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改性沥青(占全球沥青需求量的61%之多),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铺设SBS改性沥青。


SMC改性沥青---第三代创新型产品


是利用废旧塑料、废旧橡胶生产出的一种高聚物弹性体(即SMC改性剂),与基质沥青搅拌后溶融混合而成的一种改性沥青。第三代创新型产品,改变了以往只能热拌热铺的繁琐工艺和施工受季节限制的历史,是对沥青工艺的第三次革命。


可冷拌冷铺、温拌温铺和常温拌常温铺,节约能源50%-80%,减少废气排放70%以上。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护均常温就可,在自然条件下养生、固化,是柔性路面。长途运输方便,无需保温加热,可长途运输。低温40℃不龟裂,高温60℃不泛油,荷载能力是热拌沥青的2倍以上,使用寿命是热拌沥青混泥土路面的2-3倍。


综合造价实惠:与热拌沥青相比,可节约燃料成本50%-80%,沥青20%-30%,设计厚度降低20%。


四季均可施工,施工时间、温度不受限,气温在零下25℃-40℃均可施工(热拌沥青在气温10℃以下不能施工),且即铺即通


综合比较:


SBS改性沥青是主流产品,不易被其他改性沥青产品替代。技术、品牌已经成熟,也被纳入设计规范,不存在推向市场的阻碍,在全球占沥青需求量的61%之多。从工艺来说同时具备较高的耐高温、抗低温性能,可适用各种气候条件,其耐高温性能亦优于废橡塑改性沥青。


目前SBS领域有竞争力的企业包括:国内宝利沥青和国创高新、韩国的SK公司,其产品组合、多地布点、营销能力等促使其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SMC改性沥青在寒冷地区的市场空间大,拥有取代其他产品的独特优势,从环保出发(包括废旧轮胎的污染问题与再利用便利、传统热铺沥青的废气污染等),SMC改性沥青的低碳、节能、减少废气排放等优势,使其发展势在必行,但耐高温性能不足,很难完全满足高速公路的要求,尚不足以威胁SBS改性沥青。


同时存在一定的推广障碍,缺乏行业标准和扶持政策,国内各地标准不一,SMC在大多数省的公路设计院中,没有相应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标准(一般从研发—试用—验收—形成地方标准需要10年以上,新产品需先取得三个省及以上的地方标准才能制定行业标准),设计单位无据可依,直接阻碍其推向市场。另一方面较之国外政策对比,缺补贴支持,废旧塑料的再利用,解决了环保难题,但无政府补贴,SMC产品综合成本与SBS改性沥青差别不大。






四、行业内竞争公司概要


一是国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壳牌、韩国SK、泰普克(泰普克是泰国道路修筑及养护工程所需沥青产品最大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亚洲同行里最大的沥青经销商及生产商之一)等,国际厂商具有资本雄厚、品牌市场影响力强、技术相对全面、创新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中国国内道路情况复杂,对于改性沥青产品需求主体复杂、产品需求层次多,在实行产品差别化和适应性方面相对薄弱。


二是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垄断80%的国内普通沥青生产。


三是国内改性沥青生产厂家:包括湖北国创高新、厦门华特集团、宝利沥青、浙江兰亭高科、融捷股份等。


关于我们:


菁者,腾云而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