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米尔肯家族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章程)



米尔肯生于1946年,从小就喜欢和他的父亲(会计兼律师)一起出差。刚开始的时候,米尔肯只是帮父亲提提公文包,搞搞文字方面的工作。在这个家族时候,米尔肯就流露出了对数字的特别兴趣。在帮助父亲进行支票的分类、编制银行的报表和会计帐目的过程中,米尔肯开始了他在财经领域的初步启蒙。


1974年,美国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双双攀升,且信用严重紧缩,许多债券的信用等级下滑为垃圾级。所有人都急于抛售这些债券,以免因亏损而有损基金及公司的形象。


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那些着力进行公司购并的企业来说,米尔肯的介入就等于是成功兼并的有效保证,他的筹资能力令所有遭遇收购的企业胆战心惊。但也因此,米尔肯引来无数官司缠身。


从80年代后期起,就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他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米尔肯背后也有财团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州最大的寿险公司“管理层人寿保险”,从1982年到1987年,该公司认购了德雷克斯投资公司所发行的垃圾债券的90%以上,认购总额远远超过400亿美元。


但是,由于实力雄厚,米尔肯和德雷克斯不甘坐以待毙,他们聘用了强大的律师团队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垒,坚称并未违反任何法律。


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未放弃调查,而是静待时机的到来,很快一个机会出现了。1986年,一个得到米尔肯资金支持的野蛮人伊万博易斯基被抓住了小辫子,承认自己从事了内幕交易等证券欺诈违法行为,还指控米尔肯也有份参与。


迫于压力,德雷克斯投资公司开始进行自查,并很快发现了米尔肯的不轨行为:他与数名认购垃圾债券的货币基金经理共同设立了一基金会家有限合伙公司,提前认购高收益债资金支持的收购对象股份。


以此为突破口,联邦检察官彻查了米尔肯所经手的全部垃圾债券承销业务,并据此提出了98项指控,很多罪名都史无前例,可以说是基金会专章程为米尔肯量身定做的,例如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等。


1990年,米尔肯与法院达成和解,承认6项较轻的罪名,其中包括代人持有并买卖股票、教唆和协助证券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米尔交不正确的报告。


最终,米尔肯被判入狱10年,罚金和民事赔偿共计11亿美元,并被终身禁止从事证券业务;受此拖累,德雷克斯也宣告破产,为米尔肯和德雷克斯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的“管理层人寿保险”也于1991年4月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当时其账面上尚有90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券,在被政府接管并由里昂信贷接盘时仅获米尔得33亿美元的变现。


从此,米尔肯结束了他作为“垃圾债券大王”的传奇经历。



身为一名交易商,米尔肯开创并占领了整个垃肯圾债券业。米尔肯虽被关入监狱,但他的理论未被金融界抛弃。垃圾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已被广泛接受,成为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也是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


5


东山再起:提前释放,进军教育



1993年,米尔肯在入狱22个月后被提前释放,随后他又被确诊患上了前列腺癌,医生诊断其生命将不超过两年。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米尔肯发现癌症研究领域由于缺乏资金而没有多少科学家肯费精力去深入研究。于是,米尔肯建立了专门的前列腺癌基金会,赞助前列腺癌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前列腺癌研究私人赞助机构。


同时,米尔肯瞄准了教育产业。他认为,教育产业是比垃圾债券大得多的市场。美国的垃圾债券市场每年约2000亿美元,而教育市场高达8000亿美元,发展空间极大。过去几十年前,美国最大的50家企业中,医药保健系统一家都没有,现在医药保健企业已占美国最大50家企业的20%。教育市场与医药保健市场一样,有极大的发展机会。米尔肯的目标就是要办成第一家进入世界最大企业行列的教育企业。


1996年,他不顾癌症缠身,与家人和家族朋友一起,投资5亿美元,以教育服务为目标。他首先创建了知识寰宇(KnowledgeUniverse)公司,然后开始收购和联合相关企业。他收购了制造智能玩具的跳蛙公司,第二年就将其年产值从17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他又收购了有良好声誉的学前教育连销机构——儿童发现中心,作为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基地。米尔肯的计划是将知识寰宇公司建成一个全面覆盖知识和教育领域的巨型综合企业,让一个人从出生、长大、上学、工作、生活、退休,直到去世,所有的知识和教育需要都可以通过知识寰宇公司得到满足。


眼光独到的米尔肯,光芒闪现,变身行业巨头。


尽管在美国大多数的公众媒体上,对米尔肯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是在美国金融界的同行眼中,他是个目光远大的人,一个实肯干家,一个敢想又敢干的天才。他为美国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种融资的新思路,为成千上万个有价值的非投资等级公司获得贷款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为70—80年章程代高速发展的美国社会创造了数千万个就业机会。


1989年,《华尔街时报》将他称为“最伟大的金融思想家”。《生活》杂志也将他评选为“改变了80年代的五位人士之一”。这位曾经被誉为“垃圾债券之王”的投资大师的存在意义在美国金融史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