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保险业个人代理人是什么意思(个人代理人的特点)

截至4月6日,“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落地近百天。这100天,“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为行业带来个人哪些变化,各家机构对这一制度的态度如何,制度在落地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了保险机构、代理人、专家,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诠释。


策划人:仇兆燕



推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旨在改变保险行业传统的金字塔层级营销和利益分配模式,刚刚出台时,市场反响可谓轰轰烈烈,但从落保险业地百天的情况来看,市场态度“冷热不均”,并未实质性地造成“一石激起千层代理浪”的效果。


“新人”更愿意拥抱新制度


“我会考虑做独立代理人。”某中介机构合伙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扎根独立代理人2-3年,我能拿到的东西和我个人的提升发展可能比原先5-10年还多。”


据了解,这位合伙人所在的事务所由11人组成,挂靠在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下。作为3位创始人之一,其目前职位已然类似于独立代理人,招募新人很少,招募利益很低,对新人收取辅导金,相当于金字塔模式下佣金的1/10。


2020年12月29日,是什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明确该职业的概念和职责: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直接按照代理销售的保险费计提佣金,不得发展保险营销团队代理。


虽然入行仅两年多,上述中介机构合伙人已经对行业现状有所认知,“以前行业招了特别多从业人员,现在可能要大洗牌一下,留下真正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去做好销售,而不是仅靠层层发展团队获取收入。不过,金字塔模个人式还是太根深蒂固了,很难撼动。目前感觉从传统保险公司出走到中介的比较多,这部分人是什么也更倾向做独立代理人。”


做独立代理人“合适”还是做团队“合适”,一项直观指标就是收入。保险销售行业的利益来源有两个:一是团队利益,二是销售利益。独立代理人是纯粹的个体销售人员,直接在销售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就可以,团队上不需要自己再做经营。由此,入行更短的新人代理人相较于“老人”更有拥抱“新时代”的动力。本次采访到的5人的名代理人中,3人有做独立代理人倾向,而他们从业时间都明显少于另外两人。放眼行业来看,某大型保险集团资深营销人士表示,在成熟保险公司现行基本法的支撑下,按晋升机制来看,一般做基层代理人1年可升为主任,带几个业务员,这个时候管理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一定很高,但在从业3年升为经理后,团队收入变成稳定支撑。


CD保险实验室创始人李程胤表示,从业5年的他当前收入一般,而独立保险业代理人不受中介和保险公司制约,收入上拥有更大自主权。


与李程胤相反,某大型寿险公司资深业务经理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做独立代理人,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中小公司的代理人。做保险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还是希望借助团队的力量,团队力量大于个人力量。”


这位业务经理具有22年的保险销售经验,目前有20多人的团队,收入尚意思可。他认为,虽然独立意思代理人可能在税收上有很大优势,但是目前只是一个方向,具体的细则尚不明朗,比如,独立代理人未来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案例可参考。


虽然对于自己是否要从事独立代理人职业的想法不一,但受访者就该制度对行业增员有所帮助达成了共识。


“独立代理人的去中心化和去编制化,有利于更多兼职人员及自由职业者参与,提高了行业活跃度。”李人的程胤说。


上述业务经理也表示,“未来营销员既可以选择在公司内特点做团队,也可以跳出来自己做工作室,个人定位多了一个选择,这当然有利于增员。”


大型机构持观望态度


就保险公司而言,除已试点多年的华泰保险特点等公司,以及并没有个险团队的大家人寿,其他公司并没有传出要大力发展“个人独立保险代理人”的声音。拥有超过100万代理人队伍的大型保险集团,目前主要持观望态度。


作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代理人中介机构对“个人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又持何种看法?面对《中国银行保险报》的采访,各中介机构不约而同选择回避。某头部寿险中介表示,“独立代理人制度主要是针对保险公司的,和中介关系不大,中介业务模式不同,不受该制度影响,更不产生冲突。”另一家中介机构称,“该制度比较敏感,本身针对的是金字塔模式。可我们公司就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要保持低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