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黔东南银行卡开户行(怎么查询贵州农信银行卡开户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隶属于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省设立镇远专区,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镇远专区,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州辖凯里市和黄平、施秉、三穗、镇远、岑巩、天柱、锦屏、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丹寨15个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境内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40千米,总面积30337平方千米。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


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47个民族,2017年末常住人口352.37万人,户籍人口475.9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1.1%,其中苗族人口占43.0%,侗族人口占30.4%。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建制沿革


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地,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郡;隋代属郡、沅陵郡和治安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


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1936年和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销,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1950年全省分设8个专区,其中镇远专区辖炉山、黄平、余庆、施秉、镇远、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三穗、岑巩12个县,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5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改为都匀专区)。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销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1958年12月黔东南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


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立凯里市。


2016年底,黔东南自治州辖凯里市及丹寨、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个县和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60个乡(其中民族乡15个)、129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2117个村、233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o17'20"~109o35'24",北纬25o19'20"~27o31'40"。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境内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40千米,总面积30337平方千米。州人民政府驻凯里,西距省府贵阳160余千米。


地形地貌


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根据地层岩石和地质外营力作用,境内可划分为岩溶地貌区和剥蚀、侵蚀地貌区。镇远至凯里一线之西北属岩溶地貌区,常见的地貌形态有峰丛、峰林、石林、溶洞、溶洼、天生桥、暗河等。镇远至凯里一线之东南属剥蚀、侵蚀地貌区,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山体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状山。州境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而东部低。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37米。主要山峰有雷公山、冷竹山、南刀坡、佛顶山、轿顶山、香炉山、龙头岩、老山界、青山界、牛角山、天子岭、高岳山、猫鼻岭、月亮山、孔明山等。


土地土壤


黔东南州土地面积为3028234.1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2%。在全州土地面积中,有耕地427422.58公顷,占14.12%;园地27312.5公顷,占0.9%;林地2042277.28公顷,占67.44%;牧草地218658.29公顷,占7.2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786.58公顷,占1.97%;交通运输用地26737.75公顷,占0.8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6086.21公顷,占1.52%;其他土地179952.92公顷,占5.95%。


自治州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26个亚类、6个土属,222个土种,分属7个土纲。其中:红壤面积为466.92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0.26%;黄壤面积为2832.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62.32%;黄棕壤面积为53.35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17%;紫色土面积为50.2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1.10%;黑色石灰土面积为456.87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0.04%;水稻土面积为253.19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5.56%;其他土壤437.83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9.55%。



气候环境


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总体趋势是:南部气温高于北部,东部气温高于西部。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068~1296小时,无霜期270~330天,降雨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为78~84%。


水文环境


境内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以清水江、㵲阳河、都柳江为主干,呈树枝状展布于各地。河流分属两个水系。苗岭以北的清水江、阳河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9县、市,州境河道长376千米,流域面积14769平方千米。阳河自西向东流经黄平、施秉、镇远、岑巩4县,州境河道长166千米,流域面积为5106平方千米。都柳江自西向东南流经榕江、从江2县,州境河道长141千米,流域面积880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黔东南自治州地跨扬子准台地与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下江群,震旦系至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到中生代的三叠系、保罗系、白垩系及新生代的第三系、第四系均有出露。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金、汞、锌、铅、锑、铜、磷、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黏土等40多个品种,其中重晶石、白云石、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第一。


水力资源


黔东南州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92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年径流量为2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4800立方米。全州水能蕴藏量为33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4万千瓦。


动物资源


据调查,黔东南州境内有哺乳动物8目20科56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41.79%;两栖类动物2目9科40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66.7%;鸟类12目29科162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40.2%;爬行类3目11科36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63.6%;鱼类4目8科62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55.9%。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苏门羚、斑羚、猕猴、短尾猴、林麝、穿山甲、大鲵、水獭、鸳鸯11种;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黑熊、豹猫、白鹇、红腹锦鸡、蟒蛇、獐、虎纹蛙8种。


植物资源


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2013年,全州有森林面积328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活立木蓄积量为1.1亿立方米。全州已查明并鉴定出的植物达2009种,分属290科690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440余种,分属163科429属。在这些植物中,属于中国特有属的有水青树、观光木、钟萼木、木瓜红等24种,占全国特有属的11.7%;列为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银杏、鹅掌楸、南方红豆杉等3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05%,占全省重点保护树种的90.2%。境内有常用野生药用植物400多种,其中太子参、杜仲、天麻、桔梗、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



旅游资源


全州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侗族大歌);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施秉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㵲阳河风景名胜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雷公山、㵲阳湖、黎平、台江);国家地质公园1个(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座(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黄平旧州、雷山西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处(锦屏隆里,榕江大利,黎平肇兴、堂安、地扪,从江岜沙,雷山郎德);中国特色小镇1处(雷山西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3项72个保护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5项;中国特色小镇1处(雷山西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3项72个保护点,国家级传统村落309个,数量均排名全国市州级第一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处(雷山西江、黎平肇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5项;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雷山风景名胜区、从江景名胜区、岑巩龙鳖河风景区、剑河景名胜区、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丹寨龙泉山—岔河风景名胜区)。黔东南州的苗乡侗寨成为贵州入选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旅游目的地最关键因素。2016年,黔东南州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创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是贵州省的唯一;雷山县、镇远县、黎平县被国家旅游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州为单位被国家旅游列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TOP10;西江千户苗寨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带村”示范点;西江镇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区域人口


2016年,黔东南州户籍人口为477.43万人,比上年增长0.89%。其中:城镇人口128.49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比重为26.91%。全州常住人口为350.74万人,比上年增长0.63%。全年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3‰,死亡率为7.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6‰。全州登记在册的少数民族有33个,待认同民族2个。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为372.69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79.94%。其中:苗族197.7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2.42%;侗族139.0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83%;其他少数民族35.8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7.68%。


2017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52.3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年末户籍人口475.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7.41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比重为28.9%,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4.05‰,死亡率为6.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6‰。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9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5.8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24.11亿元,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552.20亿元,增长8.1%。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23.1%和56.8%。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2%、-4.2%和8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654元,增长4.7%。


全年安排财政扶贫项目8415个,财政扶贫资金14.6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0.01万人,23个贫困乡镇摘帽,261个贫困村退出。


据凯里市城市物价抽样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上涨1.7%。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9%,衣着价格下降1.2%,居住价格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6%。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2%。


全年全州财税收入139.30亿元,比上年下降11.3%。财政总收入130.29亿元,下降1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56亿元,下降1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17亿元,增长6.3%。



全年全州国税收入5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全州地税收入47.30亿元,下降32.0%。


第一产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6.77亿元,增长6.8%;林业增加值30.76亿元,增长7.6%;畜牧业增加值50.55亿元,增长4.5%;渔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5.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7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4%;油菜籽种植面积5.69万公顷,增长0.4%;烤烟种植面积1.12万公顷,下降5.4%;蔬菜种植面积11.12万公顷,增长5.6%;药材种植面积4.0万公顷,增长9.9%;绿肥播种面积4.89万公顷,下降1.4%;年末茶园面积2.88万公顷,增长1.3%;年末果园面积5.38万公顷,增长5.3%。


全年粮食总产量120.54万吨,比上年下降1.5%。主要经济作物油菜籽、蔬菜、药材、茶叶、园林水果、糖料产量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茶叶产量增长12.0%。烤烟和棉花产量下降。


主要林产品油茶籽、五倍籽、松脂、竹笋片、银杏、花椒和木材采伐量比上年增加;生漆、油桐籽、棕片和核桃不同程度下降。


肉类总产量19.82万吨,比上年增长4.4%。牛出栏15.62万头,增长5.4%;生猪出栏175.17万头,增长3.2%;羊出栏20.69万只,增长6.1%。活家禽出栏1271.64万只,增长7.0%。禽蛋产量1.36万吨,增长2.5%。


全年水产品产量4.96万吨,比上年增长4.9%。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398万公顷。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45万公顷。


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29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1%。大中型拖拉机3898台,小型拖拉机5271台;耕整机16万台,总动力99.2万千瓦;水耕插秧机196台,总动力611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7万台,总动力24.35万千瓦;农用水泵5.7万台;联合收获机472台,总动力1.15万千瓦;机动脱粒机14.34万台,总动力34.8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7.26万台,总动力44.97万千瓦;农用运输车7524台。


第二产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4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14亿元,增长1.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3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2%。分行业看,29个行业中12个行业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有7个行业。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七大主要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84.1%、25.5%、21.7%、14.5%、6.9%,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分别下降18.6%、49.8%,七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3%。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9.66亿元,比上年下降16.8%;实现利税总额21.24亿元,下降15.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2.23亿元,比上年下降6.1%。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0.78万平方米,下降0.5%。


第三产业


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99.5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79亿元,下降18.1%;第二产业投资85.99亿元,下降34.0%;第三产业投资597.76亿元,增长9.0%。基础设施投资371.63亿元,增长31.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3.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0.20亿元,比上年下降35.7%。其中住宅投资60.26亿元,下降22.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46亿元,下降52.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3.61亿元,增长11.8%;零售业零售额224.04亿元,增长10.5%;住宿业零售额3.53亿元,增长4.0%;餐饮业零售额30.89亿元,增长14.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26亿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6.82亿元,增长11.2%。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邮政业务收入4.92亿元,增长21.6%。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908.50万件,增长49.7%;快递业务收入1.47亿元,增长32.4%。电信业务总量76.77亿元,增长140.9%;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5.87亿元,增长22.2%。全年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38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76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7.94万户,下降8.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5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4.35万户,公用电话1.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4.98万户,增长12.7%。互联网宽带户数57.70万户,其中当年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35.81万户。



全年旅游总收入777.75亿元,增长40.5%。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47.7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32.36万人;城乡居民215.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7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0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5.45万人;生育保险19.80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10.12亿元,其中:职工征缴收入9.69亿元,城镇居民征缴收入0.43亿元。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03.19万人,参合率99.8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23.09亿元。


年末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23万人,政府发放金额1.85亿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0.38万人,政府发放金额12.07亿元。全州社区服务设施2515个,社区服务中心130个,社区服务站2385个;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所,床位1251张,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665人,发放金额1.77亿元。


教育事业


全州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招生3340人,在校学生10895人,毕业生2627人;高等专科学校2所,招生7254人,在校学生21086人,毕业生6891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所,招生14345人,在校学生38447人,毕业生10932人。普通中学226所,招生93898人,在校学生278532人,毕业生99961人。普通小学673所,招生64614人,在校学生357941人,毕业生578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7%。幼儿园1441所(其中民办750所),幼儿园班数5758个,在园幼儿169312人。全州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人数为17273人,录取专科学生人数为12619人,中职单报高职录取专科学生2485人。全州16个县市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全年扫除文盲0.38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学杂费覆盖率100%,免除教科书覆盖率100%。


科技发展


科技和知识产权事业得到加速发展。全年专利申请2975件,专利授权118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2.6%、80.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7件,增长37.3%。州级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52.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和知识产权计划项目141项,立项资金6578万元;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514家,增长12.5%,其中纳入省级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企业32家,增长14.3%。


文化事业


2017年末全州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27个(其中陈列馆4个,纪念馆5个),表演团体27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7个,全州馆藏全宗2550个,馆藏档案卷数151.18万卷。电视转播发射台17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2万户,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67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7%,广播综合覆盖率90.21%。《黔东南日报》全年共出版报纸1168.21万份。


医疗卫生


全州拥有卫生机构3865个。其中,医院119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卫生监督所17所,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00个,村卫生室3140个,采供血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9个。实有医院病床25517张,卫生技术人员24729人。其中,执业医师5610人,执业助理医师2286人,注册护士10045人,药师(士)941人,检验师1025人。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州室内体育馆16个,露天体育场8个,游泳馆4个,体育公园2个。全州二级以上运动员增至677人,在省级以上年度冠军赛、锦标赛上获得金牌18枚、银牌22枚、铜牌15枚。


环境保护


全州林业自然保护区(点)22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11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29%。年末森林覆盖率66.68%。全年营造林面积6.3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4%。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21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0.43万公顷,中幼林抚育面积4.67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平方公里。凯里、黄平和施秉3个县(市)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46平方公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9.73%。全州县以上环境保护系统机构82个,实有人数497人。16个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8%。



名特产品


黔东南州地方名特产品可分为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两大类。


农业名特产品有:从江香禾米、丹寨富硒米、榕江锡利粘米、天柱清香型烤烟、榕江西瓜、剑河藠头、永乐辣椒、岔河生姜、麻江红蒜、黎平绞瓜、岑巩花生、锦屏苡仁米、三穗麻鸭、天柱土鸭、剑河水牛、从江香猪、榕江香羊、施秉白洗猪、黔东大花猪、下司犬、从江椪柑、榕江冰糖柑、榕江脐橙、从江沙田柚、镇远板栗、屯州李子、凯里柿花、台江金秋梨、雷山科技杨梅,以及黎平、从江、榕江的香菇、木耳等。


工业名特产品有:贵州青酒、榕江侗乡蜜、台江重阳酒、黄平苗酒、天柱蛇酒、侗乡奇液、丹寨毛尖茶、雷山银球茶、台江苦丁茶、思州绿茶、黎平雀舌茶、岑巩桐油、湾水廉刀、三穗竹器、瓦寨斗笠、雷山小芦笙、卡拉鸟笼、湾水马尾斗笠、台江木梭、苗族银饰、侗家腌鱼、革家蜡染、镇远陈年道菜、阳神高级烹调油、凯里香醋、旧州豆腐干、郭氏牛肉干、天柱锦屏精制茶油、岑巩柿饼、思州石砚、三穗铁锅、台江苗绣壁挂、凯里苗族织锦背带、镇远绣花围腰等。


风景名胜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为全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之一;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制作具有极高水平。苗族银饰如大角银、小角银、银冠、银衣等的珍品大多出自西江。


西江鼓藏节(苗年),闻名四海,小节年年有,大节13年一次,鼓藏节集中展现苗族的芦笙、铜鼓、银饰、服饰、挑花刺绣、婚嫁喜庆、斗牛、斗鸡、对歌、年饭等民族风情,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


黄平县飞云崖


飞云崖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黄平县城12公里,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历来为黔中一大名胜,史籍记载详尽和历代文人题咏之多,在中国、在贵州颇有盛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赞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景区内古建筑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后经不断增修保存至今。现为贵州省重点保护单位,省民族节日博物馆。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真是诚哉斯言。


施秉县杉木河景


杉木河景区位于施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景区分为蛇冲、黄土内、紫荆关、蒋家田片区。景区以漂流、避暑度假、探险、科考为主,规划水源涵养区面积162平方公里,旅游面积49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久别重逢、通天门、双石并立、刀背石、高滩、犀牛饮水、无路塘、雷公滩、坛子口等。景区河床两岸山峦重叠,奇峰错列,峭壁危岩比比皆是,古藤巨蔓坚忍曲折地络于绝崖,青松苍郁枝虬刚毅地挺拔于白云端。深壑空谷,朝暮云雾吞吐,峪口崖壁,古木交柯翠竹掩映。其间巧石星落棋步,竟相崛起,苍岩腹封,溪流鸣佩。或有飞涧从崖峰注入石上,曲折回绕飞流下泻,泉水纷云如冰绢玉屑飘筠空中,随风散落。杉木河水深足膝,晶莹碧透,河床多为洁净细沙卵石铺地,流水在洁净的河床上不急不滞,弯直曲伸宛然自若;遇缓坡浅滩处波光粼粼,过山弯崖根处,河水则一平如镜,倒映群峰叠翠。整个环境云飘山际,鱼翔浅底,鹭宿沙洲,奇花异草,鸟涧山谷,蝉鸣林梢,幽而不险,郁而不闭。倘若漫游其间,可观赏到山中的原始森林、奇芳异草、珍禽怪兽以及河里名贵的鳜鱼、油鱼、团鱼、娃娃鱼等动植物。露营时,在深邃神秘的峡谷里搭建帐篷,燃起篝火,相伴以水唱蛙鸣,共邀清风明月,一享大自然宽厚、质朴、醇美的感受。目前,杉木河景区已开发的旅游项目有漂流、峡谷涉水、休闲度假游等;杉木河漂流刺激有趣,有惊无险,老少皆宜。



施秉县云台山风景区


云台山景区位于施秉县城北部,距县城11公里。景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文化景观及休闲度假为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樱桃湾、排云关、野牛洞、笔架山、印斗阁、老虎背、姥塔、渡云桥、周公殿、会仙桥、徐公殿、道安井、和尚坟、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等。云台山因“山四面削成,独立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云台山景区山势独特,群峰鼎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流泉淙淙,植被茂密,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十分壮观。景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主要有金钱豹、云豹、麝子、猕猴、藏酋猴、苏门羚、大鲵(娃娃鱼)、团鱼、鳖、银环蛇、五步蛇、虎纹蛙、绿臭蛙、鼯鼠等;名贵植物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银杏、红豆杉;还有穗花杉、铁杉、黄杉、珙桐、鹅掌楸、香果树等;另有叶兜兰、金兰、春兰、兔耳兰100余种兰花;150余种蕨类植物;200余钟苔藓。云台山400多年前曾是我国西南佛教、道教圣地;现存的周公殿、徐公殿、渡云桥、古驿道、碑刻摩崖等省级文物古迹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见证了云台山的鼓励和沧桑。云台山景区历经20余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被贵州省政府拟定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第二批预选地。


折镇远县舞阳河风景区


舞阳河风景区是国务院1988年审定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贵州东线生态旅游和风情旅游的中心。它位于黔东南的北部,全长约400公里,贯穿黔东山地流入湘西沅江。舞阳河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东线生态旅游和风情旅游中心。


舞阳河最美的景色集中在镇远境内的诸葛峡、龙王峡、西峡,通称为“舞阳三峡”。其景色兼具峨眉之秀、青城之幽、长江三峡之险和漓江之美,沿岸有西峡瀑布、群虎啸滩、罗汉观涛、珍珠洞、三叠水瀑布、孔雀开屏、玉壶潭、一线天、诸葛峡等景点。舞阳河的景观有“五绝”:最神奇的是“水晶镜”,最秀逸的是“三叠水”,最壮丽的是“孔雀峰”,最险要的是“一线天”,最博大的是“卧佛岭”。泛舟舞阳河,群山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神奇而淳朴的苗族村寨——匏瓠更为舞阳河增添了神韵和活力。神秘的舞阳河,不是天堂胜似天堂。鲜明的个性特征之所撼动人心,主要在于舞阳河具有长江三峡之雄;蜀地蛾眉之秀;桂林漓江之美;阳朔胜景之幽而名冠天下。


镇远县青龙洞景区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片建筑群的总体特点是:依山而立,贴壁凌空。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合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楼、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同时是一处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形式与贵州苗侗吊脚干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与石崖、洞穴、古木、藤萝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青龙洞保持山水园林本色,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悬空古建筑”,有“贵州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镇远古城


远镇一方的古城镇远带您走进黔东南传统民族文化的迷宫,了解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参观青龙洞古建筑群的雄伟及在建筑史上的奇迹;领略婀娜多姿并具有漓江山水之美和长江三峡之险的舞阳河风光;体验丰富多彩的苗侗土家民族风情;观赏铁溪的秀丽景色,走进儒林外史“龙神嫁妹”的美丽传说;探寻“歪门斜道”、古码头及古街市……


镇远地处贵州东南部,与湘西地区毗邻,素有“滇黔锁钥”、“入黔咽喉”之称,历来为“黔东重镇”,被誉为“黔中迷宫”,镇远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属武陵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设无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高祖绍兴元年(1131年)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两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


镇远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仅3.2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就有以青龙洞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文物古迹160余处,古民居、古码头、古井、古巷道、古建筑与碧波荡漾的舞阳河水交相辉映。这里是中共早期革命家周达文烈士的故乡,这里有许多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战斗遗址,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和平村”---原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旧址。此外,镇远聚居了苗、侗、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榕江县古榕群


榕江,传说因榕树多和江多而得名,沿河的古榕就有千余株,可称天下古榕奇观,最为密集壮观的就数三宝侗寨沿河一带的护堤榕,有50余株(全县沿河两岸共有1000多株),如一道屏障保护这片美丽富饶的侗乡。树冠郁郁葱葱,形如华盖,枝繁叶茂,根源蒂固,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有“古榕包碑”、“古榕吞庙”、“榕根墙”、榕根瀑布、夫妻榕、榕根窗、九龙入海等奇观,让人叹为观止。大家沿河堤而上,走到大桥头的上侧,看到的最为神奇的就是“古榕包碑”,这是民国年间(1919年),村民们为记住捐资修建这个老渡口的人,而立了这块“公德碑”,当时旁边有一棵小榕树,年长日久,榕树逐渐长大并将石碑揽入怀里。在三宝侗乡,侗族人民视树为神、视水为灵、他们用心来保护这美丽的自然,用情来呵护这神圣的领地,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感悟大自然对侗乡的回报和奉献。各位游客,到这里你们要抱一抱夫妻榕,让夫妻白头偕老,家庭幸福,抱一抱长寿榕,让大家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榕江县三宝千户侗寨


素有“天下第一侗寨”的美称,位于县城北郊,有2300多户、15000多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4%,是中国侗族最大的聚居地,是中国侗语标准音所在地,是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节”、“侗族琵琶歌”所在地。2000年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宝与榕江县城一桥之隔,沿途是万亩大坝,大坝全长10余公里。三宝侗寨何冠之“三宝”,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远古时候,三宝大坝原为湖泊,湖中住有3条龙,每条龙嘴里都含有一个宝,某年山洪爆发,湖泊决口,3条龙直奔大海,留下三个龙宝,一个落在乐乡塘,一个落在寨头塘,而另一个落在车寨塘。侗族迁徙至此,认为这里是一块宝地,确定在此定居并命名为“三宝”。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宝”是侗族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这里的民族风情古老浓郁,三宝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方式很独特,叫“行歌坐夜”或“行歌坐月”,晚上侗家男女青年结伴在一起,男的弹起琵琶,拉起牛腿琴,唱起求爱歌,姑娘们一边纺线,一边倾听小伙子们动人的歌,偷偷观察是否有情有意,感觉如意就用歌声应答,年长月久,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江县岜沙侗寨


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475户2244人,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岜沙系侗语地名,苗语称“分送”。译成汉语即“草木繁多的地方”。


公路修通已半个世纪,这里依然箐黑岭翠,树竹幽深,古藤缠绕,松涛阵阵,浓荫蔽日。主要得益于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盗伐林木除了退赃以外,还要罚三个一百二(即罚120斤米、120斤酒、120斤肉)请寨人食用,岜沙人生小孩、葬礼都要栽树的优良传统,使这里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岜沙,至今保持着一、两千年前古老的原始习俗。男子身穿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头部四周剃光,头顶挽着发髻,身背腰刀,手牵猎狗,肩扛火枪,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刺绣。其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这里原生态民俗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众多,农历十二月初一的苗年,三月初三后丑日的映山红节,六月初六后卯、辰、巳三日的秋千情人节(吃新节),十一月十九的芦笙节等最为隆重。


小黄侗寨:小黄是一个美丽的侗族村寨,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一条小溪穿寨缓缓而过,四周青山环抱,几百栋吊脚木楼依山傍水,构成一个山水歌为一体的侗寨。小黄距从江县城27公里,海拔630米,全村共717户,3471人。这里人人都爱唱歌,现村里有歌队61支、歌堂61个。小黄侗寨是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族大歌”早已享誉国内外。


黎平县肇兴侗寨


肇兴,旧称“肇洞”,位于黎平县城南70公里,是肇兴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海拔410米,现有住户近800户,占地180960平方米,是侗族南部方言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


肇兴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把这种自然片区叫作“团”,分称仁、义、礼、智、信五个团(寨)。片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寨子里杆栏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疏密有致,全用杉木建造。房子一般“五柱七瓜”,歇山顶盖小青瓦。还有戏楼、歌坪、禾晾、谷仓、瓢井等建筑,布局紧凑。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乡有文化站,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肇兴乡及毗邻侗寨群众,欢聚鼓楼、歌坪,举行热情洋溢的“踩歌堂”、“抬官人”等文化娱乐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歌类大致有“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山歌、情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等。侗歌歌声娓婉,旋律悠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早在六十年代就轰动国内声乐界。每隔一年举行一次芦笙会,主、客吹奏比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笙声阵阵,甚为壮观。


黎平县堂安侗寨


堂安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古朴优美,为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的项目。


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历史悠久,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黎平翘街红色旅游区


翘街,又称东门街,是黎平尚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这条街位于城东面,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公里余。此街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所以称为“翘街”。远远望去,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此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翘街内还有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在黎平召开会议的旧址,史黎“黎平会议”会址。翘街内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两湖会馆”。会馆主体建筑有禹王宫、佛殿、庑厅、三楹阁楼、戏楼等,总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是黎平古城保存较完好的清中叶建筑群。禹王宫是两湖会馆的主要建筑,为三间十一檩双步廊式,宽14米、高8米,进深13.2米。前檐券板和宫内望板下悬挂巨幅匾15块、额4块;柱壁挂有楹联26副,为清嘉庆至民国初年间的各级官员、名士以及两湖弟子题立。会馆内保存完好的匾额书法艺术为这座古建筑群增添了不少光彩。何绍基题书的“绩着平成”和石成藻题书的“诞敷文德”匾,由于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收入《中华名匾大全》一书。


锦屏县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一座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汉文化孤岛,它距县城45公里,距黎平飞机场21公里。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化名镇,2007年6月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后几经修筑,形成现有风貌。城区面积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人。古城的整体轮廓近似长方形,南北宽217米,东西长222米,设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城内以原千户所衙门旧址为中心,往东、西、南三个方向修建三条主街,三条大街又分出六条巷道,街巷把整个城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区域,形成当地俗称的“三街六巷九院子”。城区共有大街小巷20余条,每条街道和九个居住区域都各有名字,街道均用鹅卵石铺成,镶嵌出各种图案,以娱蚣、古钱币图案居多,历经人们数百年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而且天晴不灰,天雨不泥,如果是雨后进入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现存古城,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其防御体系设计十分精密。城墙四周挖掘有护城河,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成“丁”字型,一则因“十”与“失”谐音,为军事城池所忌讳,二则可寄寓人丁兴旺,城池永固。城门设有内外两道城门,形似“瓮城”结构,俗称“勒马回头”,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虚实结合,暗设机巧,充分显示了古人在加强古城的军事防备功能上苦费心思。


城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那些历经劫难而得以幸存的“窨子屋”。房屋临街排列整齐,一色三间两层封火墙式建筑,八字门楼,门前是青石凿成的三步台阶,门旁各放一石凳,供休憩乘凉,门框上方是匾额,彰显着主人的郡望或家风。民宅平面布置自外而内,大抵先前门,而后前屋、正屋、后屋。房屋结构采用穿斗式人字形坡屋顶,盖小青瓦,外围砖墙或泥石墙,以青条石为基座,顶部成迭落形,翘角凌空,有如马头,俗称“马头墙”,墙上石灰彩饰,彩色花纹框边走线,或精绘花鸟虫鱼,或勾勒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屋之间均以天井相隔,天井用青石镶成,旁边存放一青石长方形防火水缸,龙蟠璃护,玲珑凿就。这些房屋采用优质木材建造,结构严谨,工艺精良,流溢着唐宋遗风、明清风采,记录着古城的沧桑变迁。现存古建筑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举第和两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为完整和最具典型。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黔东南速览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等20多个民族,民族风情非常浓郁。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独特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这里有如天籁般的侗族大歌,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刺绣、银饰、蜡染……这里有着自成一派的文化体系,人们平静地生活,与世无争。黔东南因少数民族众多,从而拥有上百个民族节日,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著名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苗年、姊妹节,侗族的三月三歌会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凯里市:黔东南州州府,去往西江千户苗寨的必经之地,也是去往从江、榕江的重要交通中转。


从江县:是重要交通中转,去往岜沙、小黄都从此转车。


黎平县:黔东南州机场所在地,有飞往贵阳、广州的航班。


最佳旅行时间


秋季是到黔东南旅行的最好时间,雨水不会像夏季般频繁,气温不会像冬季时寒冷,温度适宜。


穿衣指南


黔东南的天气少有极端气温,冬天最低也不会低于0℃,室内没有暖气,室外会比室内暖和;夏天一般不会超过30℃,适合避暑。黔东南多雨,在5-10月间,有“天无三日晴”之说,总体上较为湿润。所以来黔东南旅行,雨具必不可少,夏季也要带一件外套,冬天最好备上一件羽绒服。


消费水平


黔东南经济水平不高,农家乐住宿、吃饭都为20-30元/人的标准,需要交门票的也仅是几个著名的村寨。总的来说,游玩1周,除开往返交通,花费在1000-2000元之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