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万科股权之争(万科地产)

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别有缝”。话糙理不糙。


围绕万科产生的股权之争,这不是第一次,之争如果后期还不完善,相信也不是


最后一次。股权上的瑕疵,在资本市场更容易被放大,成为“野万科蛮人”的猎物。







1.案例简介


万科股权之争是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


攻防战,堪称教科书的经典案例。


自2015年12月17日,- -份王石内部讲话公开挑财务管理战宝能系万科地产,万科股权之


争正式进人正面肉搏阶段,大戏正式拉开序幕,由台下走向台上。至2017年


6月9日晚,中国恒大转让14.07%的万科股权予深铁,终破“万宝之争”僵局。


此次转让后,深圳地铁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大股东再次易主。并本


自2015年1月前海人寿买入万科股票算起,这场大戏耗时两年半,整个


过程跌宕起伏,引发全民关注、社会大讨论。具体案情,大占篇幅,在这儿


不再详述,大家可网上查阅。



2.股权剖析


2.1股权过于分散是致命伤


股权过于分散是万科的致命伤,这为野蛮人叩门留下了一把钥匙。郁亮


甚至表示,控制万科只需要200亿元。也正是宝能有机会下手的最重要原因。



同样是地产企业、


上市公司,恒大高度集中的股权的架构就沿有被“野蛮人”下手的隐患。



2.2没有“主人”只有“管家”


股权过于分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真正的案例分析“主人”之争,


看似及团队负责经营管理,但从法律上谁都可以说,但谁说了都不算。王石不是真正的但从法律上,他们只是“管家”的角色,“万科的守护者”不是真正的“主人”,也说了不算。



2.3 章程设立“防火墙”


万科在2014年设立了一道 “防火墙”,在新的公司章程中清楚写道:“股权要改组董事会


至少需要30%以上的股份。一旦持股达到30%,就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同时,万科公司章程还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10%以上的股东可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普通决议的方式选举或罢免董事,但必须经过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如果没有这道“防火墙”,万科早就失手,但即便如此,也是不够的,也无法弥补股权过度分散缺陷。



3.股权启示


3.1没有永远的盟友


公司的控股权制权主要有四种方式: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软实力控制。王石及团队自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后三者掌控万科。王石一直坚信第一大股东华润是坚定地支持自己及团队的,这样,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是没有问题的。不料,“大意失荆州” ,在董事


会上第一大股东华润没有站在王石这-边,正所谓“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


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事实一再证明, 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随


时有失守的可能,股权层面的控制才是最稳妥的。



3.2顶层设计宜从长从远计议


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往往是三五年前的行为决定的,这条铁律同样适合


于万科,万科面临的控制权之争困境,从王石放弃股权控制那一天已是命中注


定,只是时间、时机问题。所以,股权的顶层设计必须从长、从远计议。



3.3股权经营意识


万科的企业经营无疑是成功的,但股权的经营,从结果来看,两次被别


人“侵人”,无疑是有瑕疵的,所以,企业家更要重视股权万科的用心经营,要


有股权经营意识。



万科是名财务管理企,万科地产王石更是名人,但在股权案例分析架构设计与控制权上,不得不说


的是,问题很严重。从经营管理上、名义上,王石是万科的老大,但在法律层面、


股权层面,万科没有事实上的老大,没有法律意义上、产权意义上的主人。


王石及其团队只是万科的“职业经理人”,是“管家”,而非真正的“主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