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中国城市名称与花有关(中国唯一用花名命名的城市是哪里?)

入春以后,一道道时令菜品开始出现在一些中国人的餐桌上,它们食材迥异、烹饪方法各不相命名同。如果非要找个共同点,大抵是它们都以鲜花为食材。


以花为食,不是几家几户的私房菜,从南到北、由东至西的城市自有一套吃花秘籍。究竟,中国哪座历史文化名城吃花最在行?








榆钱:北京人的第一口春天



北京:1982年 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北京人眼里,惊蛰后的榆钱是最好吃的。


不过,他们都被骗是了。




榆钱并不是榆树的花,而是榆树的果实,因形似古代的钱币,人们给它取了一个讨喜的名字,与“余钱”同音,意为吃后有“余钱城市”。







北京,不吃一口鲜嫩的命名榆钱,就像白过了一个春天。捋一串榆钱,一捧送入嘴里,榆钱的甘甜清香瞬间在嘴里炸裂,从齿间到胃里,春天的气味一路直下。







在喜欢面食的北方人手里,面粉是榆钱的最佳拍档。榆钱搅和着玉米面/面粉,上笼屉蒸熟,装盘撒上一把翠绿的小葱,浇上一碟蘸汁,拌匀后,一份清脆简单的春天的味道就成了。




如果调整面粉的分量,让面粉做主角、榆钱当配角,又能做成混合了膳食纤维的“碳水炸弹”——榆钱饽饽、榆钱馒头……











槐花:涡阳人的“救命花”



安徽涡阳县:安中国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四五月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槐花开得正好,往树下一站,清甜的香气直往鼻中钻,抬头一望,葱绿的树叶间早已挂满了似珍珠槐花







从低矮的树杈上,随手折下一枝,一把塞进嘴里,一整个春天都忘不了这味道。



唯一

槐花最简单的做法便是蒸,洗哪里净的槐花,稍微控一下水分,掺上面粉,撒上盐,放到笼屉上大火一蒸,出锅后拌上调好的蒜汁,朴实无华的外表带来惊艳的味蕾体验。







口味重的人家,花也会把蒸好的槐花回锅爆炒,花香中多了一丝油香,甜却不腻;也能做成槐花汤、槐花饺子、槐花包子,让思花乡的游子惦念一年。







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乡野的槐花是名称一口救命的口粮。在欠收的年景,涡阳槐帮助祖辈度过了饥荒,是当地人的“救命树”。




现在,涡阳槐花早已超越了果腹的哪里基本特质,作为当地的“县花”,它是闻名国内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的一张名片。








云南:没有一朵花能完整地开完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全国吃花的与头把交椅,非云南莫属。




气候适宜,四季花开不败,在云南,鲜花满足了视觉的享受,也发挥了美味的属性。一个几乎全省都吃花的云南,很难说哪个城市、或者哪个民族的吃法最有代表性。



有关

石榴花炒腊肉






云南的炸面鱼,也是炸南瓜花。






滇西北的菜肴多重油重盐,自然更“重口味”些,海棠豆豉炒韭菜、黑车矢菊炒菇、木棉炒酱、百合腌酸菜在这里更得宠。




棠梨花炒韭菜






滇南河谷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口味更喜酸辣,辛而清爽,鲜花做成的凉拌海棠花、爆炒芭蕉花、山茶花糯米饭以清新取胜。




茉莉花炒鸡蛋






花朵的汁液把米饭染成了五颜六色的五色饭。






对于挑剔的食客来说,从云南众的多花卉美食中选出一样,并不是难事,云南鲜花饼就是其中的优胜有关者。




糖蜜包裹花瓣制成玫瑰酱,延长了玫瑰花的尝鲜期,揉成内陷,包进酥皮中,城市经过烤制,酥软的饼皮中夹带着的玫瑰的香味,趁热咬上一口中国,好似徜徉在玫瑰花田中。







和其他鲜花吃法相比,烤制的鲜花饼便于携带运输,它们从云南出发,向四方走去,成为他乡云南人念念不忘的家乡与味、远方食客心头的惦念。




吃花,不仅在春季,也在秋天。








贡菊:歙县的火锅灵感



安徽歙县:1986年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菊花清新淡雅,文人雅士也多赞菊花独具傲骨,热水冲泡一杯菊花茶是最常见的吃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最喜欢用煮熟的菊花,招待好友,最早开创了菊花火锅的吃法。




把菊花火锅发挥到极致的花名,当属慈禧太后。每到深秋,紫禁城里开始采摘一种叫“雪球”的白菊花,为菊花火锅准备食材。小火锅中用肉汤做底,配合其他食材,和菊花同煮,口味清新而不腻口,就没有菊花火锅过不去的冬天。







之前,故宫角楼餐厅推出了一款万寿菊花锅,在还原的基础上,创新了宫廷火锅。为了最大限度复原菊花锅,角楼餐厅特别选择了从安徽歙县空运的贡菊,贡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同称四大名菊,贡菊又是群花群重选育出的佼佼者。







贡菊生长在安徽的歙县,那里是徽商、徽菜的发源地,境内保存的徽州古城,是中国保花名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其他三处是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文房四宝中的徽墨、歙砚也出自这里,“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说的就是这里。




桂花:属于苏州的一眼春色,一冬暖意

苏州:1982年 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到了苏杭一带,吃花一下子就变得雅致起来了。







一到中秋,深深浅浅的黄色桂花挂满了枝头,苏州满城飘香。




桂花娇小细碎,虽然鲜花名称也可入菜,但碍于花期短,多晾晒制成干花,或做装饰、或做食材,放到糕饼、粥、酒水中,做成桂花糕、桂花糖藕、桂花糖粥、桂花饮品食用。







每年一到冬至前,苏州城里到处都弥漫着桂花酒酿的气味,桂花的香味混合着米酒的甘甜酒精味,从老城区的巷子里飘出,醉倒了过路人。桂花酒酿制作上倒也简单,在酿好的米酒里加入一点新鲜的桂花酒,就做成了桂花酿。







制作方法虽然简单,每一家铺子酿制的桂花酒酱口味却大不相同,加之桂花酒酿一年只产一次,多在冬至前一周开始售卖,错过了,又是一年的等待,冬日里的一杯桂花酒酿也显得尤为特别好喝。




所以,早在冬至前一周,不少老苏州人就掐好了时间,带着瓶瓶用罐罐,早早地到心仪的酒酿铺子打满一年的想念。







顺应四季变化,应时吃花,并非名城独有,全国各地也有类似风俗。




鲜花花唯一期虽短,心思巧妙的人们用烟火短暂留下了他们,儿时习以为常的家乡味,长大后,却成了每用年思念的家乡味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