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微众银行开户蓝海银行(你已开通微众银行账户)

产业互联网已来,数字供应链金融赛道上会不会发生更激烈的竞争?至少腾讯和阿里都已行动。




11月18日,微众银行正式启动“百业千亿计划”,将充分延展其供应链金融行业覆盖面。未来3年,微众银行将提升供应链金融行业覆盖率到90%,重点布局民生消费、新基建、绿色能源、现代农业、专精特新五大方向,覆盖上百个子行业,目标与超过1000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投放三千亿专属资金。







“百业千亿计划”的正式启动,意味着微众银行利用数字科技支撑产业成长踏上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新征程。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微众银行微业贷累计触达小微企业227家,累计授信客户73万家,累计发放金额超过7100亿元。




这家银行成立不过6年多时间,能交出这份不错的成绩单实属不易。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是如何成功落地的?产业互联网又将如何重构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一、“百业千亿计划”



近年来, 无论阿里系网商银行,还是腾讯系微众银行,都把供应链金融作为主战场。无非是传统的产品、技术和模式之下,始终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过多依赖核心企业信用。另一方面,无法同时兼顾风险、成本和规模。




在这些挑战下,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专注服务小微企业。于2014年正式开业,由腾讯牵头、百业源、立业集团等知名的企业共同发起,注册资本为30亿元,其中腾讯占有30%的股份,是微众银行最大的股东。




“产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后疫情时期,我们要把产业互联网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来谋划,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点推进,不断壮大数字经济。”







马化腾继去年两会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提交建议并获国家部委答复后,今年进一步提出《关于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 壮大数字经济的建议》。马化腾今年在建议中指出,得益于近年大力推动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再次证明产业互联网的方向是正确的。




随着产业互联网成为了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新蓝海市场,微众银行将目光聚焦到了新的赛道上。2017年底,‘微业贷’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个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线上无抵押对公流动资金贷款产品。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微业贷累计触达小微企业227万家,为其中超过73万户提供信贷服务。







在实现"微业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供应链金融的行业覆盖深度与广度,建立数字化产业金融新生态,又在近期孕育了“百业千亿计划”。




1.“百业”扩大行业覆盖广度




具体来看,“百业”主要是指重点布局民生消费、新基建、绿色产业、现代农业、专精特新五大方向,覆盖上百个子行业。进一步扩大供应链金融行业覆盖的广度。




对于供应链金融产品来说,产业链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不仅决定着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对风控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步伐的选择无疑是较为明智的,在享受重点战略产业发展红利的同时,倒逼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此可见,微众银行重点布局的五大方向产业确实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微众银行对于产业发展趋势的认知是精准、清晰的,仅在这一点上,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2.“千亿”探索行业覆盖深度。




至于“千亿”主要是以千亿资金助力战略合作伙伴所在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成长。这种不局限于合作企业,而是深入挖掘对应供应链链条的做法,毫无疑问是从宏观供应链层面深入金融赋能。持续深入产业链,逐步探索行业覆盖的深度。




二、微众银行VS网商银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指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已上升到新的政策层面。“十四五”期间政府将更加重视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以促进供应链的完整和稳定发展。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互联网进入蝶变时刻,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某些缺陷逐渐被放大。




①业务效率有限。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中心化”模式业务效率,已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信用及技术等“基建”设施不足的问题。②信息不对称。从产品生产到物流再到消费者,中间涉及到的企业众多,对于供应链产品生产和贸易的真实性如何进行验证是一大痛点。




因此,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立足供应链服务场景,搭建数字化平台,将供应链上下游接入数字化平台,切实解决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难题。




1.网商银行:先发优势 资源优势




在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网商银行一直做的较为出色。网商银行是由蚂蚁集团发起设立的中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没有线下网点的科技银行。注册资本40亿,其中蚂蚁集团占股30%。其前身为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为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提供“无接触贷款”。







不同于微众银行由将近几年才将发展重心放在B端,网商银行背靠阿里电商平台,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将重心放在小微企业,在B端服务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主要为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商家提供贷款,例如“网商贷”。




此外,阿里还利用支付宝收钱码平台,推广“多收多付”贷款服务,进一步汇聚交易数据,并以此作为放贷依据。由此可见,在探索小微企业贷款方面,背靠阿里的网商银行具备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




如今面对产业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一直以来聚焦B端市场的网商银行有了新动作。今年十月,网商银行正式对外发布基于数字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大雁系统”,海尔、华为、蒙牛、旺旺等超过500家品牌成为首批接入的品牌。







据了解,大雁系统是网商银行基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开发的一套数字化产品矩阵,以解决小微企业在供货回款、采购订货、铺货收款、加盟、发薪等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及综合资金管理需求。




(1)改变头部效应,让小微企业也能得到金融供血。




根据统计,与网商银行合作的品牌中,下游经销商及终端门店的经营性贷款可得率平均达到80%。以天能电池为例,用上数字供应链金融后,现在10个天能电池经销商中,有9个都有贷款额度,贷款可得率超过90%,经销商的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对于合作企业来说,无论是下游经销商及终端门店的贷款获得率的提升,还是供应链商微小企业申请贷款的便捷性的提高,都得益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理念和科技能力的升级。




(2)变革风控模式,告别传统“1 N”供应链金融模式




对于品牌商而言,使用大雁系统的数字化信贷,品牌商不再需要为经销商担保,避免了风险。使用数字化结算后,1个财务人员能同时管理的门店可能从10家到1000家,提升了效率。




“数字时代,海量信息可以多维度交叉验证,可以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之下被识别和分析,主体信用与债项信用的再平衡,使行业摆脱了‘钱变货、货变钱’的窠臼,让核心企业得以告别担保与否的纠结,让金融服务因为相知,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解释称。




2. 微众银行:深入链条的定制化差异服务




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又叠加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微众银行前进“一小步”,正面和网商银行进行PK。




(1)拥抱产业链,提供高质量服务




本质上,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产业,而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则是产业链。因此,进一步深入服务产业链才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的基础。




“百业”计划其实就是基于宏观供应链层面的布局。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深入了解全产业链,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定制化差异服务。




一方面,针对不同产业特点提供差异服务,有些行业在节庆日会存在促销活动,根据节庆日集中销售的特点提供节点自动触发提额。比如乳业、食品、快消等民生消费产业。




另一方面,针对同一产业链的不同节点提供不同产品,比如针对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提供专用定制化信贷产品等。




这种基于供应链层面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服务,在金融服务之外,还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多流量资源倾斜,助力合作伙伴进行品牌推广宣传,以“点”带“链”助力产业链发展。




(2)科技助力,快速响应有效风控




伴随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趋于线上化、标准化,数字金融产品早已不足为奇,核心都是通过数字科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虽然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B端的数字化水平是远远滞后于C端的。




微众银行所积累的ABCD能力,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能够为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预计2022年100%实现对战略合作伙伴的数字系统对接,以专业的数字科技解决方案,携手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品在终端的服务化繁为简,利用数字科技支撑产品高效率运转。小微企业在微众银行申请贷款,无需担保、无需抵质押,无需纸质资料,无需线下开户,无需等待工作日,在微众银行企业爱普App和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微信公众号上随时可操作,从申请借款到资金到账,全流程最快1分钟即可完成。




这样的放款效率对于C端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B端市场,尤其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却很难实现。供应链金融产品要实现这种快速响应的产品投放,不是单纯的将供应链金融产品放在线上就行,还要面临风控这一核心环节,这就需要完善的业务逻辑和数字生态做为支撑。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更依赖核心企业授信。比如,一家银行要给某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或经销商放款,必须要有该核心企业的背书、认证或担保。




而微众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则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风控模型。将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信用数据、交易数据、债项数据、物流数据等多维度数据综合起来考虑,作为链上企业的授信评估依据,进一步提高风控的精度和准度。




看两大互联网银行巨头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步伐,不难看出两者根据各自的技术基础、资源基础,向着同样的方向进军。其一,是风控环节的模式变革,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不再是依赖核心企业的授信,而是转向供应链上各主体多维度数据综合授信评估。其二,不再是仅仅针对合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是全方位服务整个链条,为供应链注入动力。




三、未来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供应链全流程的透明管控更加清晰,给数字供应链金融带来新空间。摆脱传统模式下对核心企业的依赖,打造深入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数字生态。两大互联网银行在供应链金融创新的“一小步”,摆脱了对核心企业的依赖,为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改革的实践提供创新经验。


从两大互联网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供应链金融应该以服务“链”为中心,金融机构必须对供应链充分熟悉,构建适配的风控模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数字供应链金融可能就需要将数字化嵌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科技的发展,不同产业和行业会逐渐在各种数字平台上形成各自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甚至在未来,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壁垒也将被逐步打通,形成联盟生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