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临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关于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安置政策)

编者按


“军嫂”,人民群众对男性现役军人配偶的亲切称呼;已办理随军手续者,各级政府称她们为“随军家属”。


除了上面提到的云南临沧百余军嫂圆了就业梦以外,其他几个城市也接连放大招,解决了军属的就业难题。


签订合作意向。张垚 摄


专家授课。张垚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驻地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黄银华女士针对随军家属学历普遍较高的实际,专门围绕“电商发展与女性创业”进行职业指导授课,鼓励随军家属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创新思维,赢得随军家属热烈响应,20余名军嫂现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投身创业行列。


前不久转隶到该指挥所某雷达旅任指导员的阮亚星,专程陪妻子来参加招聘会,看到妻子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感慨地说:“党委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够让大家全身心投身改革强军中。”


太原今年首批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就业越是深化改革,越要把军嫂安置好太原今年首批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在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


“我随军前是乡村中学的物理教师,没想到来太原这个大城市后,还能进中学从事我喜爱的教学工作。”6月27日,驻军某部干部杨庆的妻子李玉红手持太原市人社局发放的《随军家属就业报到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据太原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张培军介绍,今年在太原市安置的这批55名随军家属,于6月30日前全部到岗就业,并且全部安置在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后,太原市驻军部队增多,待安置随军家属人数明显增加,就业安置难度增大。针对这一问题,太原市把做好随军家属安置作为服务改革强军大局、提升部队战斗力、解决官兵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力求把军嫂安置得更好。为此,太原警备区联合市人社局、双拥办、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太原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他们根据随军家属就业需要举办就业培训班,邀请计算机、会计等行业的专家对随军家属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增强随军家属的就业竞争力,并多次举办随军家属就业招聘会,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今年,驻军部队上报92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太原市军地有关部门认真审核档案,规范安置流程,决定在6月底前安置55名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就业,计划下半年再安置一批。根据随军家属在原籍的就业情况和个人专业特长,该警备区积极与太原市有关部门协调,落实新编制,调整出岗位,确保随军家属能顺利安置到合适的岗位。对于暂未安置和新近随军的家属,该市人社局领导表示,将补充完善有关资料,认真审核安置条件后尽快安置;随军家属待安置期间,该市给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金,并将生活补助金提高了一倍多,从多方面着力解决驻军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努力为改革强军做贡献。


(郑泽海 郭冬旭)


四川省军区军地合力 妥善安置随军家属320余人


“要感谢组织的关心!我一定会更加支持丈夫在部队工作!”4月22日,四川省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政治部干事吴清军家属曾令芸感慨地对记者说。这一天,是她到新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上班的第一天。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陆续出台多项地方性法规,持续加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力度,先后妥善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20余人,协调就业1700余人。


建好强军后方“加油站”


驻四川凉山地区某部干部家属夏芸,曾在深圳某外资企业工作,收入颇丰。一年前,她随军来到了大凉山腹地。因为专业壁垒和地域文化差异,她找工作屡屡碰壁,心情颇为郁闷。


随军即失业,这是很多随军家属面临的现实困境。四川省军区组织对驻地部队调研发现,随军家属在家待业的,占随军家属总数的64.4%;做临时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占随军家属总数的46.5%。调研中同时发现,随军未就业家属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628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有350余人。


“这样的人才群体不能发光发热,多可惜!更何况,安置好一名随军家属,就能稳固一方阵地,就会温暖一片兵心!”今年2月,在春节团拜会上,军地领导再次不谋而合:要把做好军属就业工作当成保障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基础工程、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拥军工程、促进就业的民生工程来抓,建好助力打赢的后方“加油站”!


寻找破解难题“金钥匙”


“随军家属在随军前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需安置的,由拟安置地人民政府根据相关单位岗位空缺等情况,下达定向招聘计划。”今年1月,四川省出台的这项规定,给西部战区空军某部家属张玲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了政策作为‘金钥匙’,在驻地也能捧上‘金饭碗’!”


近年来,四川各地纷纷建立了军地双方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军地互动的协作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川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施细则》等。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成为解决军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的一把把“金钥匙”。


有了政策保障,安置过程高效顺畅。今年2月,驻阿坝某部干部杨常情到任后,当地政府按照政策规定将其随军家属罗玲纳入事业编制,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夫妻双双扎根藏区,勤勉工作。


“圆梦助力行动”在路上


2015年4月,军嫂张惠琼参加地方就业培训后,萌发了开一家汽车修理铺的想法,但20多万元的启动经费让她发了愁。驻地随军家属就业协调办公室迅速帮她办理了小额信用担保贷款,汽车修理铺很快顺利开张。如今,张惠琼已经拥有了一间300余平方米的自购厂房,先后聘用了12名技术人员。


近年来,全省先后有137名随军家属自主创业,吸收689名地方待业人员务工,不少随军家属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