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暂估固定资产时如何考虑进项税(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税前扣除吗)






本文主要根据财务尽调中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笔者实务工作中常见的会计核算问题。以财务尽职调查之模式,综合常见会计核算问题,以尽职调查形式对问题做出建议。当然具体涉及数据和敏感字段,笔者都是以*代替。主要还是体现实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主。


一:会计政策问题


公司会计政策问题:


(1)公司会计政策不完善,如缺少坏账政策,存货跌价政策等;


(2)公司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不符合上市公司要求。


建议:


(1)公司参照同行业或相似行业的上市公司,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


(2)上市公司应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其他公司根据企业实际选择会计准则。


二:科目设置问题


会计科目设置问题:


(1)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社会保险费未分明细核算;


(2)固定资产下明细科目与累计折旧下明细科目设置不对应;


(3)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下未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


(4)实际账务处理中,核算不规范、混乱,应交税金、产品销售费用等未分明细科目核


算;往来账目核算不清晰,应收账款明细下设的往来科目,有些属于资金往来,未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5) 未及时根据最新会计政策,调整相关科目设置。


建议:


企业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规范公司会计科目设置;


(1)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社会保险费分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明细核算;


(2)固定资产下明细科目与累计折旧下明细科目一一对应设置;


(3)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下设置相对应的明细科目。


(4)规范科目设置,建立符合公司体系化科目设置指南。


(5) 及时根据政策调整科目设置,比如根据相关政策将自 2016 年 5 月 1 日起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从“管理费用”项目重分类至“税金及附加”项目,


三:会计核算问题


(一)会计核算问题


1、银行承兑汇票


问题:公司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核算。


建议: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银行承兑汇票应在“应收票据”科目下核算。


2、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问题:公司尚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应收款项坏账政策。


建议: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应收款项坏账政策。


3、无形资产


问题:购入金蝶K3财务软件,原值为**万元,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核算,未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建议: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要求确认无形资产,并按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分期摊销。


4、其他应付款


问题:公司“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押金及保证金”、“其他”两个子科目,其中“其他应付款-其他”科目下核算内容较为杂乱,发生额较大。


建议:公司对“其他应付款-其他”科目进行清理,按往来单位名称、款项性质区分科目列示。


5、会计核算问题描述:


(1)财务核算原材料分类口径与仓库账原材料分类口径有差异,部分月份财务原材料明细账与仓库原材料明细账核对不相符,但原材料出入库总额与仓库出入库总额相符,系财务明细核算口径与仓库明细统计口径不同所致;


(2)公司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3)公司暂估固定资产入账时对进项税额进行暂估,暂估的进项税挂账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会计处理不恰当;


(4)部分福利费支出记入管理费用-低易品;


(5)根据联营合同规定,公司需要派驻员工进驻商场,这些员工需与公司签订合同,实际上,这些人员的费用支出,并未通过公司账务支出,实际未入账;


(6)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成本构成中,人工占比至少80%,而根据账面成本构成情况,木材占比过高,与生产实际不符,存在人工成本未入账;


(7)关联方往来核对不一致,资金占用情况不明;


(8)待摊费用长期挂账,明细不清晰。


建议:


(1)由于企业原材料种类繁多,每种原材料均有各种不同规格型号,建议企业采购专门的存货管理软件进行库存管理;


(2)公司应建立符合公司情况的坏账计提政策,按政策进行坏账的计提;


(3)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暂估入账时不应暂估进项税,在收到发票后调整暂估固定资产的原值,己计提的折旧不需调整;


(4)公司应清晰核算福利费和其他费用。


(5)根据企业业务实质,包括合同等,检查企业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范。


(6)企业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后,需要根据业务真实数据,历史数据差异等,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原因。


(7)关联方资金核对需要及时,准确,完整。


(8)对于长期挂账科目,需要及时进行检查,跟踪,处理。


(二)资产管理


1、存在未入账固定资产


问题:设备未取得发票,也未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建议:对所有账内、账外固定资产进行盘点,针对未入账的固定资产,对已无使用价值、可报废的部分及时进行处置,对仍可正常使用的部分,补开发票并纳入账内核算。


(三)收入及成本费用


1.1收入的确认


问题:公司发出货物,在与客户完成对账后开具发票,然后按开票时间确认收入,收入确认不及时。客户一般不会在收到货物时及时与公司对账,部分客户与公司对账时间较收货时间延迟较长,甚至超过两个月。


建议:修改合同条款的约定,及时对账,并根据最新收入准则制定相应收入确认指南。


1.2 收入的完整性


问题:公司存在内外两套账的情况,部分收入未开具发票并不在外账中反映。


建议:根据销售订单、出库单、签收单等资料重新梳理年度所有真实的收入。


2.1成本费用合规性、真实


问题:①201*年,公司向关联方公司采购原材料**万元,但事实上该笔交易不涉及实物交易,也无相关采购订单、送货单、入库单、领用单据支撑,为虚假采购。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万元已全部抵扣,相关原材料成本已全部结转成本,造成公司多抵增值税进项税额**万元,虚增201*年度主营业务成本**万元,虚增201*年度主营业务成本**万元。


②公司确认成本未与开票收入进行匹配,当月确认成本按上月发出存货价值计量;外账中成本为完整的成本,外账收入不包含未开票收入,收入与成本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收入成本不匹配。


建议:梳理201*年通过关联交易虚构原材料采购事项,确认其对公司成本、税收的影响,调整公司账务使成本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在确保收入计量完整、及时的前提下,根据采购订单、入库单、物料领用单、产成品出入库单等资料正确计算、结转各月成本。


四:会计核算基础规范问题


财务基础规范性问题:


(1)记账凭证附件不完整,如**年1月1#凭证后附件银行回单缺失;记账凭证后无附件,如**年9月79#计提税金;20**年1月27#凭证中,购入无形资产(专利实施许可)后仅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封面;


(2)财务账务处理滞后,查阅20**年12月28#凭证,购控制器10只,金额3000.00元,发票日期2018月5月11,验收入库日期2018年5月14日,财务账务处理日期2018年12月30日;


(3)收入类凭证无后附出库单,经询问出库单在财务部单独装订;


(4)销售部无销售台账统计,仅有财务部门统计,每月财务部与销售部无对账程序;


(5)记账凭证程序不完整,仅有制单人**,无记账、审核及会计主管人员的签章等;


(6)合同签订内容不完整,查阅供销合同发现部分合同只约定了产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未明确产品规格;


(7)费用报销单签字不完整,如:18年2月17#凭证、6月48#凭证费用报销单中部门负责人未签字;18年7月41#、16#凭证用款申请单财务未签字;


建议:


(1)凭证后应附附件;附件合同需附关键页(包括合同签订双方价款、合同要点及双方签章);装订凭证时记账凭证应与附件对应;


(2)每月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收入凭证后附件应有发票和与之对应的出库单;


(4)销售部应建立销售台账,至少每月与财务账核对;


(5)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需完整,记账和审核不能是同一人;


(6)公司应规范合同签订的内容;


(7)规范费用报销流程,至少应有申请人、财务主管、公司领导签字;


五:业务了解与会计核算


规范会计核算,关注会计专业问题之外,需要花一定时间关注核算之外的事情。比如笔者根据个人经验,认为会计核算做好的前提,是需要对相关部门业务的熟悉。同时在了解现有公司各部门业务现状后,针对业务数据不规定点,可能导致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需要制定业务与财务数据规范制度。以下浅显的谈一下需要了解的业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企业实际,结合会计核算,对业务进行深入了解。


1:销售部门


产品结构、客户构成;


销售渠道(如经销商、厂家)及定价、返利政策;


各种类产品历史期间销售收入、利润贡献率;


主要客户信用期、信用额度及收款情况;


其他:物流、产品质保、退货情况等。


市场及营销费用预算及控制流程;


历史期间市场费用变动情况。


2:采购部门


主要原料供应商筛选及采购流程(计划、执行);


供应商情况及付款周期;


采购价格和返利制度等;


主要原材料历史期间价格变动及公司规避价格风险的措施;


仓库管理及盘点。


3:生产部门


主要生产流程简介(提供生产流程图示);


BOM的维护及修改;


生产排产(依据、计划、调整等);


各生产环节开工率(工人排班、节假日、大修停产);


主要产品成本结构(原料、人工、间接费用等);


动力(水、电、汽等)来源及成本核算。


4:人力资源


历史期间公司人数、流动率;


管理、销售、生产及其他等各类人员薪酬制度与结构(基本工资、奖金);


五险一金缴纳情况;


历史期间人工成本变化;


5:资产部门


资产采购流程;


资产分类及状态(已使用年限、产能利用率);


资产维护及大修安排;


未来资本性支出计划


6:研发部门


历史及未来研发项目;


研发费用计划与控制;


专利情况。


7:仓储、物流部门


原料库存水平及周转期间;


仓库租赁情况;


交货期及出货物流安排;


货运代理及费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