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上海大达物资公司企业信用报告(上海大达物资公司第三经营部)




在当今社会,对于那些有着多重身份和职业的年轻人,一般都称呼为“斜杠青年”。其实这样身份的人并不是如今才出现,企业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也有很多知名的人士在其他领域有着卓越的建树。


民国时期的王一亭便是一名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斜杠”。他是著名书画家、实业家、杰出慈善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与宗教界名士。在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之时,他捐出了大量物资,被日本人称作是“王菩萨”。


就是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却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软禁至死,这让老百姓不得不想起“白眼狼”这个蔑称。



清朝上海码头


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的一个冬季,王一亭出生在了上海浦东周浦镇的外祖母蒋氏家中。吴兴之地,自古便是名家荟萃,而王一亭注定也会为上海这片土地再添一份辉煌。


他六岁上私塾,七岁得益于外祖母教授《孝经》,被二十四孝图所吸引,于是开始了绘画之路。由于出色的天分,被上海巨富李微庄赏识,将他介绍到恒泰钱庄做职员并资助他学习国画,还拜了著名画家徐小仓为师。


这些帮助对于幼年丧父的经营部王一亭来说像是雪中送炭,不仅能让他熟悉钱庄的工作管理流程,还能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进步。但对王一亭来说,更大的运气还在后面。


一天,著名“海派”领袖画家任伯年在一家装裱店中看到了王一亭的画作,顿时大为赏识,经过多方打听,最终找到王一亭并收他为徒,从此,任伯年的教诲影响了王一亭四企业十年。


也正是因为王一亭的画作,得到了镇海绅商李平书的好感,并吸纳他为“慎余钱庄”的学徒,之后又在“天余沙船号”当跑堂,在工作中勤恳踏实,被提拔为“天余沙船号”号的经理。从此之后王一亭便开始在上海商界劈波斩浪,成为了后起之秀。



1900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在上海成立分社,老板李平书推荐王一亭为分社的买办。而之后王一亭的表现很显然没有让李平书失望。凭借多年在上海基层的工作经验,王一亭早已熟悉各种政商关系,通过灵活的经营手法,接到了很多大宗的商品货运的订单,使得大阪商船会社在中国的业务迅速扩张,仅用了五年,便成为长江流域仅次于英商太古公司的第二大航运公司。


庞大的中国市场使得日本决定扩大在中国的业务,于是便将长江流域的各个子公司进行合并,成立了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由物资于王一亭出色的商业才能,便依然让他担任买办,每年的雇佣金达到万元甚至是十几万。而此时的王一亭仅仅只有39岁。


《孟子》有言:“穷达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同样也是王一亭的想法,当时的中国市场大多被外商占据,使得大多数民族工商业已无立锥之地。而王一亭这样认为:“立国之本,基于富强,富强之本,基于农工商。”因此便把自己担任买办的佣金大量投资到民族工商业中。


先是和张謇发起创办了上海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并担任经理;之后又和周廷弼等人创办信成商业储蓄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民办银行,并担任董事。王一亭的商业活动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被信用人称之为“海上闻人”。


辛亥革命


随着王一公司亭在上海商界地位的不断提高,受到清政府的关注,1906年清政府决定“预备立宪”,之后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王一亭被推为董事。初入政坛的王一亭对涉及民族的大事不敢有一丝懈怠,但是随着“预备立宪”谎言的揭穿,王一亭大怒,并转变政见从立宪派转向革命派,并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一亭为支持革命,先后为出资50万。在革命军攻打江南制造局时,沪军都督陈英士被清军俘获,军心受挫,此时王一亭便站在台上慷慨陈词:“事亟矣,进亦或死。退亦必死,等死耳,与其引颈衔戳,毋宁为国殉身。”最终革命军攻占了上海。革命成功后,王一信用亭得到重用,担任交通部长,后改任商务部长,而且由王一亭担任董事长的第一家民办银行信成商业储蓄银行也改组成政府银行。


可正当王一亭成为上海政商界风云人物之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13年,王一亭海大陪同宋教仁前往上海火车站,可正当宋教仁要上车时,枪声响了,紧接着便是宋教仁倒在地上,血从身上四散开来。王一亭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可要想挽救以为时晚矣。


第二天上海的便传开了一则新闻,国民党要员宋教仁被刺,王一亭负责宋墓的建造。紧接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让王一亭更是陷入了困境,袁世凯以“助乱”罪名通缉王一亭,王一亭费尽周折才将此时摆平。之后王一亭对革命心灰意冷,向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我家有80多岁的老母,今后不能再参加革命了。”决定从此退出政界,并登报表示脱离国民党,开始在家潜心绘画,深居简出。





王一亭 吴海大昌硕画作《得利图》


山水画宗师黄宾虹说:“大家不世出,或数百年而一遇,或数十年而一遇。”很明显王一亭就是这样一位大报告家,他的画作以“酣畅雄健,气势磅礴”著称。但是要提王一亭,就不得不提另一位艺术史上的旗帜性人物吴昌硕。


王一亭的自述这样写道:“既识山阴任先生,益自淬励,而于傅色用笔,研讨尤深第三。四十后与安吉吴先生论画敲诗无虚日。观摩既物资博,领略稍宏。”


其中的安吉吴先生便是金石大师吴昌硕。王一亭退隐之后,重金购买梓园居住,1922年还在此处会见了爱因斯坦夫妇,《民国日报》这样介绍爱因斯坦的拜访:“由王一亭接见爱因斯坦,正是为公司了藉便博士观中国家宅情形,并赏览中国美术品。”


王一亭 吴昌硕


而王一亭在梓园居住,邻居便是吴昌硕,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至交。但是当时的吴昌硕名气并没有传播开来,王一亭凭借自己的政商关系,不断向人介绍吴昌硕,如果吴昌硕的画卖不出去,王一亭还会自己收购,与日本公司关系密切,也使得吴昌硕的名气跨过大海,走向日本。


两人和齐白石后来被称为"中国二十世纪写意画三大巨匠",在上海则被称为“海上双璧”。在抗日战争前夕,王一报告亭的画作每年仅售卖就能达到数万元。


后来吴昌硕在《白龙山人小传》中将王一亭与徐渭比较,这样写道:“书画用笔雄厚,醇茂之处更寓虚灵,天池、复堂不是过也。”



1923 关东大地震


无论是王一亭本人,还是他的画在日本都是极受欢迎,这主要得益于他对日本的支援。192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人民死亡惨重,许多房屋也被破坏。此时王一亭的次子王传熊正在日本做生意,灾情发生后紧急致电王一亭,王一亭听到消息后立马联系上海救济部门,多方面购买物资,最终购得白米950包,面粉2万包,以及部分其他物资。


王一亭的行动力迅速,他的支援成为日本第一批物资,之后又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身份制造了“幽冥钟”,对日本人民进行慰问。


第一批物资抵运日本后,王一亭继续筹备,先后共派出三批物资,给受灾的日本人民送去了希望。第三因此上被日本人民称为“王菩萨”。1983年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在江苏为王一亭立碑,并题辞:“恩义永远不忘记。”


王一亭的画也因此在日本广受欢迎,首相伊藤博文上和王一亭成了挚友,并邀请他为自己画像。日本政商界人士来中经营部国如果见不到王一亭,求不到一张画便觉得白来中国一趟。



王一亭的死,引起了上海震动,出殡当天,上海政商文艺界人士三千多人送行,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下令公葬,并写史立传。蒋介石亲自题写“清标亮节”,并送挽联:“当飘摇风雨之中弥征劲节,待整顿乾坤而后重吊斯人”。


王一亭的一生是精彩的,先后游走于商界、政界、文艺界和宗教界,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民族振兴以及国际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