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麦穗棒球帽是什么牌子(棒球帽标志都是啥牌子)

从现产笔玩到绝版笔,是笔毒症棒球状加深的一大征兆。绝版笔的毒性,主要倒不是因为它有多贵,而是你会因为“怕今后买不到”而匆忙决定买了一些并不那么想要的东西。在超市的自动扶梯货架上买过东西的人,应该不难理解这种心情。


本来我对百利金的兴趣并不算高啥,以前用过一两支,感觉拿来练字没有万宝龙顺手,日常使用又没有日系笔那样的细尖,属于高不成低标志不就。上次败百利金还是五年前,当时被一支绝版的金帽子 牌子M850 迷住了,败了几千块钱进去。没想到五年之后,又在 M750 上败了一道,真真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包装盒纸套上的产地说明,百利金的工厂在德国汉诺威。


盒子中的 M750,新都是笔的笔夹上别着一个标签,上面有笔型、笔尖规格等信息。


M750 的标准照,作为 Limit是什么ed 款式,M750 的盒子里含有一份写有笔身编号的标志证书。此编号和笔身上铭刻的编号是一致的。


麦穗都是纹的笔杆小巧玲珑,和现在的 M400 尺寸相当,虽然不是纯银质地,但如果小心使用,也不至于很快磨穿。事实证明镀层的抗氧化性不错,帽纯银杆的龙 1466 都擦好几次了,这笔从来没擦,依旧锃亮。


M750 的笔帽,笔环上的文字为:Pelikan W-Germany,笔帽端口的边缘很薄,看上去略显简陋。


笔帽顶部的金环略有氧化痕迹,以前我那支 M850 的笔环也有类似现象,看来这个问题是那个时期百利金的通病。


由于牌子生产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 M750 配备的笔尖五花八门,从最初的单色 14C 笔尖,到单色 18C 笔尖,再到双色的 18C 笔尖,在一些老外的卖笔贴里,还见到有配备双色 14C 的。如果算上“PF章”、“EN章”这些细节,版本就更多了。M750 还有一个兄弟——M760,造型设计完全一样,只是镀层颜色不同,M750 是银色,而 M760 是金色。我这支笔的笔尖比较特殊,收这支笔的时候,卖家是 M750 和 M760 一起卖的,M750 配的是 F 尖,而 M760 配的棒球是 EF 尖。我比较中意 EF 的笔尖,但是又不喜欢大金棍,就跟卖家商量能否把 啥M760 的笔尖和 M7是什么50 对调一下,说实话这个要求有些过分,本想着卖家多半会拒绝,但是人家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就如愿地得到了这支配了 EF 笔尖的 M750,这份笔友的理解与成全,至今想起,仍让人感觉心中一暖。


笔尖特写,注意笔尖根部的 EN 章。有人考据过,说打了这个章的笔尖当初是特供法国市场的,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属实,算是一家之言吧。


笔尖背面特写,铱粒很小。


笔尖侧面特写,可以看出,铱粒属麦穗于比较刀锋的打磨。


全透的绿色观墨窗也是那个时代麦穗百利金钢笔的一个特点。自 90 年帽代以后,百利金和万宝龙不约而同地将全透观墨窗改为了格栅观墨窗。


透过观墨窗可以清楚地看到活塞。


钢笔的序号刻印在笔尾旋钮附近。


这支 M750 的尺寸和 M400 基本一致,不过由于是金属笔杆,所以明显比 M400 重一些。感觉 M750 的重量更合手,M400 有些过于轻飘飘了。


M750 的全透观墨窗非常明显,M400 由于使用了格栅观墨窗,外观上的整体感更好,只是格栅观墨窗看着确实没有全透的方便。


M400 配的是 14K 双色兰花尖,而 M750 是 18K 单色胡子尖,虽然都是 EF,但二者的手感差异很大。M750 的笔尖相比来说更软弹,M400 的笔尖更为硬朗,笔迹也更粗一些。观察一下二者的铱粒,能看到形状上的差异显著。


相对于 EF 的笔画粗细来说,这支 18K 的单胡尖下水偏大,在不少纸上都会洇。即使用了鳗鱼黑这样比较浓稠的墨水,也没有多大改观。按说桃子家的道林纸质量已经很好了,但用这支笔写字,还是会有些毛边。(为了显示更清晰,图片做了反白处理,方格边长 1.5cm)


最后和万宝龙的 1466 麦穗银合一张影吧。可以看出,1466 的麦穗纹更细腻,且泛有一层银质器物特有的氧化光泽,而 M750 的麦穗纹比较粗犷,镀层锃亮。相对来说,还是 1466 的贵族气质更浓一些,当然,价格上也确实是 1466 贵很多,贵族嘛,首先就是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